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刘毅,字希乐,桓玄篡位,毅与刘裕起义兵讨玄。俄进毅为都督荆宁秦雍四州之河东河南广平扬州之义成四郡诸军事、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加督交、广二州。

毅贰于己,刘裕自率众讨毅,命王弘、王镇恶等率军至豫章口。众知裕至,莫有斗心。既暮,毅自北门单骑而走,去江陵二十里而自缢。

③毅与刘裕协成大业,而功居其次,深自矜,不相推伏。毅骄纵滋甚,每览史籍,至蔺相如降屈于廉颇,辄绝叹以为不可能也。尝云:“恨不遇刘项,与之争中原。”又谓郗僧施曰:“昔刘备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今吾与足下虽才非古贤,而事同斯言。”众咸恶其傲不逊。

④诸葛长民,琅琊阳都人也。桓玄引为参军平西军事,寻以贪刻免。及刘裕建义,从裕讨桓玄。

⑤及裕讨毅,以长民监太尉留府事,诏以甲杖五十人入殿。长民骄纵贪侈,不政事,(1)多聚珍宝美色,营建第宅,不知纪极,所在残虐,为百姓所苦。自以多行无礼,恒惧国宪,及刘毅被诛,长民谓所亲曰:“昔年醢彭越,前年杀韩信,祸至矣!”谋欲为乱,问刘穆之曰:“人间论者谓太尉与我不平,其故何也?” 穆之曰:“相公西征,老母弱弟之将军,何谓不平!”长民弟黎民轻狡好利,固劝之曰:“黥彭异体而势不偏全,刘毅之诛,亦诸葛氏之惧,可因裕未还以图之。”长民犹豫未发,(2)既而叹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机危。今日欲为丹徒布衣,岂可得也!”裕深疑之,伏壮士丁旿于幕中,引长民进语,旿自后拉而杀之,舆尸付廷尉。诸葛氏之诛也,士庶咸恨正刑之晚,若释桎梏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五》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深自矜(_________) (2)众咸恶其傲不逊(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政事( )
A.怜悯
B.体谅
C.周济
D.忧虑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老母弱弟之将军(  )
A.抛弃
B.派遣
C.托付
D.任命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毅贰于己  不其道得之,不处也
B.昔刘备有孔明 蚓无爪牙
C.祸至矣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可裕未还以图之    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玄引为参军平西军事,寻以贪刻免。
(2)士庶咸恨正刑之晚,若释桎梏焉。
【小题6】推测《晋书》把刘毅、诸葛长民归类并列于同一“列传”的原因:
【小题7】依据第⑤划直线句,分别用一四字短语概况诸葛长民的品格。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①王蕴,字叔仁,孝武定皇后父,司徒左长史蒙之子也。起家佐著作郎,累迁尚书吏部郎。性平和,不抑寒素,每一官缺,求者十辈,蕴无所是非。时简文帝为会稽王,辅政,蕴辄连状白之,曰:“某人有地,某人有才。”务存进达,各随其方,故不得者无怨焉。补吴兴太守,甚有德政。属郡荒人饥,辄开仓赡恤。主簿执谏,请先列表上待报,蕴曰:“今百姓嗷然,路有饥馑,若表上须报,何以救将死之命乎!专辄之愆,罪在太守,且行仁义而败,无所恨也。”于是大振贷之,赖蕴全者十七八焉。朝廷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阙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复有惠化,百姓歌之。

②定后立,以后父,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蕴以恩泽赐爵,非三代令典,固辞不受。朝廷敦劝,终不肯拜,乃授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假节,复固让。谢安谓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于是乃受命,镇于京口。  

③蕴素嗜酒,末年尤甚。及在会稽,略少醒日,然犹以和简为百姓所悦。时王悦来拜墓,蕴子恭往省之,素相善,遂留十余日方还。蕴问其故,恭曰:“与阿太语,蝉连不得归。”蕴曰:“恐阿太非尔之友。”阿太,悦小字也。后竟乖初好,时以为知人。太元九年卒,年五十五,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蕴辄连状之 (2)辞不受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不抑寒素
A. 清苦简朴    B. 朴素简陋    C.家世贫寒之人    D.节俭朴素之人
(2)后竟初好
A.顺从    B.断绝    C. 违背 D. 分离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蕴子恭往省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产(《促织》)
B.后父,迁光禄大夫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C.于是受命     度我至军中,公入(《鸿门宴》)
D.故不得者无怨 万钟于我何加(《鱼我所欲也》)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朝廷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阙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
【小题5】结合第①段,简析作者是如何刻画王蕴仁义爱民的品性的?
【小题6】文章第②段,王蕴两次拒绝朝廷的拜官居赐爵是因为 ,在谢安的劝导下最终接受任命是考虑到 。(用自己的话回答)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杨子崇

①杨子崇,高祖族弟也。父盆生,赠荆州刺史。子崇少好学,涉猎书记,有风仪,爱贤好士。开皇初,拜仪同,以车骑将军恒典宿卫,后为司门侍郎。炀帝嗣位,累迁候卫将军,坐事免。未几,复令检校将军事。从帝幸汾阳宫,子崇知突厥必为寇患,屡请早还京师,帝不纳。寻有雁门之围。及贼退,帝怒之曰:“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出为离石郡太守,治有能名。

②自是突厥屡寇边塞,胡贼刘六儿复拥众劫掠郡境,子崇上表请兵镇遏。帝复大怒,下书令子崇巡行长城。子崇出百余里,四面路绝,不得进而归。时百姓饥馑,相聚为盗,子崇前后捕斩数千人。岁余,朔方梁师都、马邑刘武周等各称兵作乱,郡中诸胡复相啸聚。子崇患之,言欲朝集,遂与心腹数百人自孟门关将还京师。辎重半济,遇河西诸县各杀长吏,叛归师都,道路隔绝,子崇退归离石。所将左右,既闻太原有兵起,不复入城,遂各叛去。子崇悉收叛者父兄斩之。后数日,义兵夜至城下,城中豪杰复出应之。城陷,子崇为仇家所杀。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事免
②子崇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开皇初,仪同
A.拜见   B.表示敬意的礼节
C.拜谢   D.(被)授予官职
迁候卫将军
A.聚集   B.屡次
C.连累   D.劳累
(3)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
B.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
C.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
D.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后数日,义兵夜至城下,城中豪杰复出应之。城陷,子崇为仇家所杀。
(5)第②段隋炀帝“下书令子崇巡行长城”的原因是
A.杨子崇自己主动请缨,希望能去把守边境要塞。
B.隋炀帝希望杨子崇给边境的入侵犯者有力还击。
C.隋炀帝惩治子崇,认为他无中生有,扰乱人心。
D.杨子崇作离石郡的太守时治理有方,远近闻名。
(6)“屡请早还京师”和“上表请兵镇遏”两件事反映了杨子崇        的特点。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王志,字次道,琅邪临沂人。祖昙首,父僧虔,并有重名。志年九岁,居所生母忧,哀容毁瘠,为中表所异。

②褚渊为司徒,志为主簿。渊谓僧虔曰:“朝廷之恩,本为殊特,所可光荣,在屈贤子。”

③寻除宣城内史,清谨有恩惠。郡民张倪、吴庆争田,经年不决。志到官,父老乃相谓曰:“王府君有德政,吾曹乡里乃有此争。”倪、庆因相携请罪,所讼地遂为闲田。

④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郡狱有重囚十余人,冬至日悉遣还家,过节皆返,惟一人失期,狱司以为言。志曰:“此自太守事,主者勿忧。”明旦,果自诣狱,以妇孕,吏民益叹服之。

义师至城内害东昏百僚署名送其首。志闻而叹曰:“冠虽弊,可加足乎?”因取庭中树叶挪服之,伪闷,不署名。高祖览笺无志署,心嘉之,弗以让也。

⑥为政清静,去烦苛。京师有寡妇无子,亡,举债以敛葬,既葬而无以还之。志愍其义,以俸钱偿焉。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赋百姓,民称之不容口

⑦志为中书令,及京尹,便怀止足。常谓诸子侄曰:“谢庄在宋孝武世,位止中书令,吾自视岂可以过之。”因多谢病,简通宾客。

⑧志善草隶,当时以为楷法。齐游击将军徐希秀亦号能书,常谓志为“书圣”。

⑨志家世居建康禁中里马蕃巷,父僧虔以来,门风多宽恕,志尤惇厚。所历职,不以罪咎劾人。门下客尝盗脱志车卖之,志知而不问,待之如初。宾客游其门者,专覆其过而称其善。兄弟子侄皆笃实谦和,时人号马蕃诸王为长者。

(《梁书•列传第十五》有删节)

(注)①高祖:指梁武帝萧衍。齐末东昏侯萧宝卷昏庸,萧衍起兵取而代之。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志为主簿(________) ⑵以妇孕(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亡(______)
A.丈夫的姐妹    B.父亲的姐妹    C.丈夫的母亲    D.姑且,暂且
⑵及京尹(______)
A.居住    B.处于    C.积储    D.停止
【小题3】对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义师至/城内害东昏/百僚署名送其首
B.义师至城内/害东昏百僚/署名送其首
C.义师至城/内害东昏百僚/署名送其首
D.义师至城内/害东昏/百僚署名送其首
【小题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赋百姓,民称之不容口。
【小题5】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和第⑧段都是从侧面突出了王志的才能。
B.第⑤段通过对比和语言描写写出了王志的忠诚。
C.第⑦段语言描写突出了王志谦逊与知足的心态。
D.第⑨段王家子侄被号为“长者”用了衬托手法。
【小题6】请具体说明王志的“德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独酌 (唐) 李白
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小题1】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清新俊逸B.风骨峥嵘C.浪漫奔放D.天然去雕饰
【小题2】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B.“扇”写东风吹拂的态势,“荣”表现万物盎然的生机。
C.“白日”两句用动词,使色彩更鲜明,画面更富有动态。
D.结尾两句点题“独酌”,又呈现了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
【小题3】画线句于陶渊明《咏贫士》,请从写法和情感两方面比较它们的异同。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唐•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注释:①湖口,即鄱阳湖口,唐为江州戌镇,归洪州大都督府统辖。这首诗约为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前后所作。此时他骤失宰相的依靠,却获皇帝的恩遇。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万丈”指山高,“迢迢”谓天远,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
B.颔联写瀑布的风姿: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
C.颈联用了比喻的手法写瀑布的神采声威。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高瞻;天气晴朗,又似闻声响若风雨,声威远播。
D.这首山水诗,旨在赞美瀑布景象。所写瀑布水,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迷雾,得到光照,更闻其声,积天地化成之功,不愧为秀中之杰。
【小题2】下列诗句与“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采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遥看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雪》
【小题3】这首诗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吟咏庐山瀑布的力作。但二者同中有异,请从内容、情感两方面比较两首诗有何不同。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①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②理会:通达事理。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燕寝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本诗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出诗人宠辱皆忘的态度,也通过对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
C.“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宴集逢雨,池阁清凉,风景如画,又因久病初愈,诗人欣喜轻松。
D.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出来,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
【小题2】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汉尚书裏之后也,世为北州著姓。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琢知后事。亲遇日隆,言邢邵宜任府僚,兼任机密,世宗因以征邵,甚见亲重。言论之际,邵遂毁暹。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武定初,迁御史中尉,选毕义云等为御史,世称其知人。世宗欲遐暹威势,诸公在坐,令暹高视徐步,两人掣裾而入,世宗分庭对揖,暹不让席而坐,觞再行,便辞退。世宗曰:“下官薄有蔬食,愿公少留。”暹曰:“适受敕在检校。”遂不待食而去,世宗降阶送之。暹前后表弹尚书令司马子如、太师咸阳王坦,并免官。高祖如京师,握暹手而劳之曰:“中尉尽心为国,不避豪强,遂使远迩肃清,群公奉法。冲锋陷阵,大有其人,当官正色,今始见之。”魏帝宴于华林园,曰:“崔中尉为法,道俗齐整。”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羨何况余人高祖崩,未发丧,世宗以暹为度支尚书,兼仆射,委以心腹之寄。有囚数百,世宗尽欲诛之,每催文帐,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密令沙门明藏著《佛性论》而署己名,传诸江表。子达拏年十三,暹命儒者权会教其说《周易》两字,乃集朝贵名流,令达拏升高座开讲。赵郡睦仲让阳屈服之,暹喜,摧为司徒中郎。邱下为之语曰:“讲义两行得中郎。”显祖初嗣霸业,司马子如等挟旧怨,言暹罪重,谓宜罚之。高 隆之亦言宜宽政网,去苛察法官,黜崔暹,则得远近人意。显祖从之。及践祚,谮毁之者犹不息,乃流暹于马城。寻迁太常卿。十年,以疾卒,帝抚灵而哭。赠开府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羡/何况余人/
B.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羡何/况余人/
C.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羡/何况余人/
D.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羡何/况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定,东魏孝静帝的谥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B.台,此处指的御史台。御史台是中央的监察机构,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C.度支尚书,古官职名,通常管理贡赋、税租和政府财政,有的朝代也管理民政事务。
D.开府,此处为赠衔。原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像三公、大将军等均可开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暹知人善任,颇为大度。他向朝廷举荐人才,很有识人之明,当被自己举荐的人诋毁时,也能平心静气。
B.崔暹际遇不凡,颇知进退。他出身高贵,才能出众,多次受到的赏识,面对魏帝的称赞,他谦卑恭谨,应对得体。
C.崔暹贪图虚名,滥用权力。他在别人的作品上署名,广为传播,以权谋私,助其子扬名,提拔曲意逢迎之徒。
D.崔暹执法严明,遭受打击。他弹劾权贵,执法苛严,被宿敌司马氏攻击,显祖即位后,蒙冤受屈,被流放马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宗分庭对揖,暹不让席而坐,觞再行,便辞退。
(2)每催文帐,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叹庭前甘菊花

(唐)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诗人“叹菊花”的原因是“移时晚”,错过了重阳这一赏菊的好时机。
B.颈联写“众芳”被精心采撷烘托甘菊生不逢时,即使甘菊的花蕾缀满枝头也无人观赏。
C.尾联从侧面反映了甘菊花傲煞霜雪的气概,衬托出了菊花高层次、高品味的风格美。
D.这首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菊花的内蕴为诗人心内之象的写照。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