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悲剡溪古藤文

[唐]舒元舆

(1)剡溪上绵四五百里,多古藤,株桥逼土。虽春入土脉,他植发活,独古藤气候不觉,绝尽生意。予以为本乎地者,春到必动,此藤亦本于地,方春且有死色,遂问溪上人。有道者言: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噫!藤虽植物者,温而荣,寒而枯,养而生,残而死,亦将似有命于天地间。今为纸工斩伐,不得发生,是天地气力,为人中伤,致一物疵疠之若此。

(2)异日过数十百郡,洎东雒西雍(1),历见言书文者,皆以刻纸相夸。乃寤见刻藤之死,职正由此,此过固不在纸工。且今九牧士人,自专言能見文章户牖者,其数与麻竹相多。听其语,其自重皆不啻掘骊龙珠。虽苟有晓寤者,其论甚寡。不胜众者亦皆敛手无语,胜众者果自谓天下之文章归我,遥轻傲圣人道,使《周南》《召南》风骨折入于《折扬》《皇葶》(2)中,言偃、卜子夏(3)文学陷入于淫靡放荡中。比肩握管,动盈数千百人,数千百人下笔动数千万言,不知其为谬误,日日以纵,自然残藤命易甚桑叶,波濂颓遝,未见其止。如此则绮文妄言辈,谁非书刻纸者耶!纸工嗜利,晓夜斩藤以鬻之,虽举天下为剡溪,犹不足以给,况一剡溪者耶?以此恐后之日不复有藤生于刻矣。

(3)大抵人间费用,苟得着其理,则不枉之。道在则暴耗之过,荚由横及于物。物之资人,亦有其时,时其斩伐,不为天阏。予谓今之错为文者,皆天阏判溪藤之流也。藤生有涯而错为文者无涯。无涯之损物,不直于刻藤而已。予所以取刻藤以寄其悲。

[注释](1)东单西雍: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2)《折扬》《皇》:代指世俗音乐。(3)言偃卜子夏:都是孔子弟子,在孔门以文学见称。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日日纵 但刘日薄西山
B.温荣,寒而枯    吾尝终日思矣大
C.不知其谬误 冰,水之而寒于水
D.物资人,亦有其时 师道不传也久矣
【小题2】第(1)段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
B.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
C.溪中多纸工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
D.溪中多纸工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涯之损物,不直于剡藤而已。予所以取剡藤以寄其悲。
【小题4】本文在说理上最主要的特点是:囗囗囗囗
【小题5】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的意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9:15: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故都    【唐】韩偓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
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斅鸣鸡。
【注】①韩偓:唐昭宗时任职翰林学士,甚得亲信。后受权臣朱温的忌恨,终被贬逐出朝。这首诗是作者在外地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成的。②池籞(yù):指宫庭中的池塘。③地下强魂:指宰相崔胤,他引进朱温的兵力,最终被朱温杀害;噬脐:以人不能咬到自己的肚脐比喻追悔不及。④掩鼻计: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得宠的美人。⑤冯驩:孟尝君之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脱身。
【小题1】【小题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开头两联展开作者所见故都冷落的画面。荒草、塞雁、宫鸦等旧城景物,表现了故都物是人非的变化,给作品笼罩了一层凄迷的气氛。
B.前四句写景点面结合。首联取景浑厚概括,颔联描写细致传神。作者将感慨苍凉的意境融入纤丽清新的词句中,悲而能婉,柔中带刚。
C.第三联正面抒情。“烈士”是作者自称,诗人抚今追昔,心中悲愤难抑。“垂涕”而又加一“空”字,就把这种心理表达得十分真切。
D.“地下强魂必噬脐”写宰相崔胤引进朱温的兵力,结果使唐王朝覆亡,自己也遭杀戮这一史实。此句指崔胤泉下有知,定将悔恨莫及。
E. 尾联用典。后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决心,与“冯驩无路”形成对比。“终不觉”“无路”蕴含强烈的感情色彩。
【小题3】【小题4】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归王官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故居在战乱后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恋吾庐”是从陶渊明诗“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中点化而出。
B.颔联婉曲地表明了终老山林之志。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下句是作者深人的反思、沉痛的忏悔,说自己过去不应当躁于进取,出去做官,如今回来了,也就永远再不出去做官了。
C.颈联互文见义,上句以静衬动,下句静态描写,描绘孤屿留痕、水涨春池、春花盛开、雨后初晴的景色,隐约透出作者在深山旧居里自为天地、自得其乐的心情。
D.尾联通过用典,进一步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啸傲山林,来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荤,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 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自汉丞相贤以后,世为三辅著姓。伯父祖征,宋末为光禄勋。睿事继母以孝闻。睿兄纂、阐,并早知名。纂、睿皆好学,阐有清操。祖征累为郡守,每携睿之职,视之如子。时睿内兄王憕、姨弟杜恽,并有乡里盛名。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憕、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然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宋永光初,袁凯为雍州刺史,见而异之,引为主簿。齐末遣其二子,自结于高祖。义兵檄至,睿率郡人伐竹为筏,倍道来赴,有众二千,马二百匹。高祖见睿甚悦,拊几曰:“他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吾事就矣。”义师克郢、鲁,平加湖,睿多建谋策,皆见纳用。大军发郢,谋留守将,高祖难其人;久之,顾睿曰:“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即日以为冠军将军、江夏太守,行郢府事。初,郢城之拒守也,男女口垂十万,闭垒经年,疾疫死者十七八,皆积尸于床下,而生者寝处其上,每屋辄盈满。睿料简隐恤,咸为营理,于是死者得埋藏,生者反居业,百姓赖之。高祖即位,迁廷尉,封都梁子,邑三百户。天监三年,魏遣众来寇,率州兵击走之。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高祖诏众军进次东陵。魏人服睿威名,望之不敢逼,全军而还。

普通元年夏,迁侍中、车骑将军,以疾未拜。八月,卒于家,时年七十九。遗令薄葬,殓以时服。谥曰严。

(节选自《梁书•韦睿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睿多谋策,皆见纳用  建:提出
B.男女口十万   垂:接近,临近
C.天监三年,魏遣众来    寇:侵犯,入侵
D.高祖诏众军进东陵    次:按次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齐末遣二子,自结于高祖/无故出入于外,必骁勇者也
B.其孰能讥乎/是说也,人常疑
C.魏军果败走,急攻之/不如而厚遇之
D.遗令薄葬,殓时服/使归赵敛赀财送其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韦睿祖上世世代代都是三辅地区的名流大姓,兄弟三人都早有名声,伯父对他十分偏爱,问他和两个哥哥的优劣时,韦睿谦虚不敢回答。
B.雍州刺史袁凯,认为韦睿与众不同,任命韦睿担任自己的主簿。后来高祖举兵时,韦睿筹集人马,沿水路投奔了他,高祖拍案叫好。
C.担任江夏太守时,韦睿组织郡城保卫战,坚守一年,百姓因疾病而死的有十之七八,韦睿对他们一一安抚并予以帮助,百姓很信赖他。
D.韦睿统率梁军攻打魏国小岘城,他力排众议,果断出击,很快便攻下了城池。魏军畏惧韦睿的威名,放弃对东陵的进攻,撤军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