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才,字孝才,张掖酒泉人也。才少骁武,便弓马,性粗悍,无威仪。周世为舆正上士。高祖受禅,屡以军功迁上仪同三司。配事晋王,及王为太子,拜右虞候率。炀帝即位,转左备身骠骑,后迁右骁卫将军。帝以才藩邸旧臣,渐见亲待。才亦恪勤匪懈,所在有声。岁余,转右候卫将军。及辽东之役,再出碣石道,还授左候卫将军。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在途遇公卿妻子有违禁者,才辄丑言大骂,多所援及。时人虽患其不逊,然才守正,无如之何。十年驾幸汾阳宫,以才留守东都。十二年,帝在洛阳,将幸江都。才见四海土崩,恐为社稷之患,自以荷恩深重,无容坐看亡败,于是入谏曰:“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愿陛下还京师,安兆庶,臣虽愚蔽,敢以死请。”帝大怒,以才属吏。旬日,帝意颇解,乃令出之。帝遂幸江都,待遇逾昵。时江都粮尽,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基多劝帝幸丹阳。帝廷议其事,才极陈入京之策,世基盛言渡江之便。帝默然无言,才与世基相忿而出。字文化及弑逆之际,才时在苑北,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化及谓才曰:“今日之事,只得如此,幸勿为怀。”才默然不对。化及忿才无言,将杀之,三日乃释。以本官从事,郁郁不得志。才尝对化及宴饮,请劝其同谋逆者一十八人杨士览等酒,化及许之。才执杯曰:“十八人止可一度作,勿复余处更为。”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隋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安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B.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C.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D.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藩邸,是藩王或诸侯之宅第,文中指晋王的住所。邸,高级官员的住所。
B.驾,可专指帝王的车,又代指帝王;幸,天子到某地;驾幸,指天子驾临。
C.东都,指复都体系下位于东方的都城,隋朝时都城是长安,东都指开封。
D.弑逆,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的忤逆行为,文中指宁文化及杀害隋炀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才英勇善战,深得倚重。赵才骁勇好斗,擅长骑马射箭,高祖时屡立战功;因是王府旧臣,所以深得炀帝赏识,多次升迁,官至左候卫将军。
B.赵才粗鲁耿直,言语无忌。在炀帝巡幸途中遇到公卿家人违犯禁令,他都直言不讳地斥骂,毫无顾忌;尽管有些人对他很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C.赵才忠于炀帝,直言进谏。赵才对炀帝极为忠诚,总是勤奋工作,能取得好名声;他冒死劝阻炀帝驾幸江都,结果惹怒炀帝,被交给执法官吏。
D.赵才明悉国势,深谋远虑。赵才对国家危亡之势很了解,劝炀帝返回京城安抚百姓,为此与虞世基产生争执,因炀帝犹豫不决,两人忿然而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
(2)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8:14: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閤。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仁寿元年,追充扬州道黜陟大使。豫章王暕恐其部内官僚犯法,未入州境,预令属公义。公义答曰:“奉诏不敢有私。”及至扬州,皆无所纵舍,暕衔之。及炀帝即位,扬州长史王弘入为黄门侍郎,因言公之短,竟去官。

(《隋书·循吏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的名称。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A.以功岷州刺史(_______)B.皆以床来 (_______)
C.躬劝其饮食,于是悉(_______)D.讼者多让而止(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暑月疫时,病人至数百 左右欲引相如去
B.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C.分遣官人巡检部内 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D.前汝弃之,所以死耳 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小题3】下列四句,与其中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
A.后人有遇病者B.宋人有得玉者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2)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小题5】本文表现辛公义的什么样的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依据文本,请概述出辛公义在岷州、牟州、扬州做官时的事迹:
A.在岷州刺史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牟州刺史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C.在扬州道黜陟大使任上: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皇甫绩,字功明,安定朝那人也。绩三岁而孤,为外祖韦孝宽鞠养。尝与诸外兄弈棋,孝宽以其惰业,督以严训,愍绩孤幼,特舍之。绩叹曰:“我无庭训,养于外氏,不能克躬励己,何以成立?”深自感激,命左右自杖三十。孝宽闻而对之流涕。于是精心好学,略涉经史。
周武帝为鲁公时,引为侍读。武帝尝避暑云阳宫,时宣帝为太子监国。卫剌王作乱,城门已闭,百僚多有遁者。绩闻难赴之,于玄武门遇皇太子,太子下楼执绩手,悲喜交集。乱定,帝闻而嘉之,迁小宫尹。
开皇元年,出为豫州刺史,寻拜都官尚书。后数载,转晋州刺史,将之官,稽首而言曰:“臣实庸鄙,无益于国,每思犯难以报国恩。今伪陈尚存,以臣度之,有三可灭。”上问其故,绩答曰:“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无道,二也;纳叛臣萧岩,于我有词,三也。陛下若命鹰扬之将,臣请预戎行,展丝发之效。”文帝嘉其壮志,劳而遣之。及陈平,拜苏州刺史。
高智慧等作乱江南,州民顾子元发兵应之,因以攻绩,相持八旬。子元素感绩恩,于冬至日遣使奉牛酒。绩与子元书曰:“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金陵百姓,死而复生,吴、会臣民,白骨还肉。唯当怀音感德,行歌击壤,岂宜自同吠主,翻成反噬。卿非吾民,何须酒礼?吾是隋将,何容外交?易子析骸,未能相告,况是足食足兵,高城深堑,坐而待强援,绰有余力。何劳踵轻敝之俗,为虚伪之辞,欲阻诚臣之心,徒惑骁雄之志。以此见期,必不可得。卿宜善思活路,晓谕黎元,能早改迷,失道非远。”子元得书,于城下顿首陈谢。杨素援兵至,合击破之。拜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俄以病乞骸骨,诏征还京,赐以御药,中使相望,顾问不绝。卒于家,时年五十二。
(《隋书·皇甫绩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B.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C.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D.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庭训,指父亲的教导。出自孔子在庭院中训导儿子伯鱼学《诗》《礼》的故事
B.太子,是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预定为继承君位的人,也称东宫,历朝历代都以长子为太子
C.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主动请求退职,意为乞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甫绩很小就失去了父亲,由他的外祖父韦孝宽抚育他。犯了错误,虽然外祖父没有过多指责,但他却严于律己,自请杖责三十。
B.卫剌王作乱的时候,皇甫绩没有像其他大臣一样逃走,反而奋勇赴难,因此受到文帝的嘉奖。
C.皇甫绩在隋朝曾历任豫州刺史、都官尚书、晋州刺史、苏州刺史,后来在打败叛军后又出任信州总管和十二州诸军事之职。
D.顾子元一向感激皇甫绩的恩典,在两军相持之时,送上酒肉。后来在收阅皇甫绩书信后,在城下向皇甫绩谢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诸外兄弈棋,孝宽以其惰业,督以严训,愍绩孤幼,特舍之。
(2)“臣实庸鄙,无益于国,每思犯难以报国恩。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贲,字子徵,涿郡范阳人也。贲略涉书记,颇解钟律。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高祖将之东第,百官皆不知所去。高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往往偶语,欲有去就。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后承问进说曰:“周历已尽,天人之望,实归明公,愿早应天顺民也。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高祖甚然之。及受禅,命贲清宫,因典宿卫。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除名为民。岁余,贲复爵位,检校太常卿。贲上表曰:“臣闻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盖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上竟从之,即改七悬八,以黄钟为宫。诏贲与仪同杨庆和删定周、齐音律。
后迁怀州刺史,决沁水东注,名曰利民渠。又派入温县,名曰温润渠,以溉舄卤,民赖其利。后数年,转齐州刺史。民饥,谷米踊贵,闭人粜而自粜之。坐是除名为民。后从幸洛阳,上从容谓贲曰:“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何乃不思报效,以至于此!吾不忍杀卿,是屈法申私耳。”贲俯伏陈谢,诏复本官。后数日,对诏失旨,又自叙功绩,有怨言。上大怒。苏威进曰:“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上曰:“然。”遂废于家。是岁卒,年五十四。
(节选自《隋书·卢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
B.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
C.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
D.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钟”是古代打击乐器,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多为庙堂所用。后以“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B.“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文中指王朝换代,新皇帝接受旧皇帝禅让的帝位。
C.“字子徵”中的“字”即“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
D.“俯伏”即俯首伏地,就是跪下后头趴在地上,身体向下接近地面,手前伸或者环于头前,多表示恐惧屈服或极端崇敬,是古代礼仪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贲博览群书,精通音律。他在担任相关职务时,上表皇帝,修订音律,将黄钟定为宫音,后来又受皇帝诏命与人删定周齐的音律。
B.卢贲慧眼识人,助力高祖称帝。他在了解到高祖的不同寻常后,就与其深交,在高祖登基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深受信任。
C.卢贲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他被提拔任怀州刺史时,兴修了利民渠和温润渠,引沁河水东流,灌溉盐碱土地,百姓因此而受益。
D.卢贲追求名利,终遭皇帝废弃。因为追求权力利益,他多次犯错,虽然皇帝对他给以宽宥,但他自恃有功而心怀怨愤,被皇帝弃之不用。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盖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
(2)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行本,沛人也。每以诵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进攻怀州。行本率吏民拒之,拜仪同,赐爵文安县子。及践祚,征拜谏议大夫。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上不顾。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三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与民约束。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在职数年,拜太子左庶子。时左卫率长史夏侯福为太子所昵,尝于阁内与太子戏,福大笑,声闻于外。行本时在阁下闻之,待其出,行本数之曰:“殿下宽容,赐汝颜色。汝何物小人,敢为亵慢!”因付执法者治之。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太子尝得良马,令福乘而观之,太子甚悦,因欲令行本复乘之。行本不从,正色而进曰:“至尊置臣于庶子之位者,欲令辅导殿下以正道,非为殿下作弄臣也。”太子惭而止。复以本官领大兴令,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未几,卒官,上甚伤惜之。及太子废,上曰:“嗟乎!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此。”
(选自《隋书》卷六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B.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C.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D.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后为臣子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谦辞。
B.不肖,可以指不才,不贤;品行不好,没有出息。后来常用此词来表示自谦。
C.下车,古代可以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来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D.弄臣,中国古代称“优”,是指古代宫廷中以插科打诨来为国君消烦解闷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行本性情刚烈,心中永记正道。夏侯福与太子在阁内嬉戏,被刘行本听到,刘行本将他交付执法者处置,因太子求情才释放。
B.刘行本正直敢言,遇事坚持正见。在处理一个犯错的郎中时,与国君发生龃龉,他劝之以理,谏之以行,终使皇帝改变主意。
C.刘行本读书刻苦,治学十分勤奋。背诵读书,聚精会神、不知疲倦,即使穿衣吃饭都缺乏的时候,也能像以往一样宴请宾朋。
D.刘行本深得器重,皇帝感怀不忘。后来当太子杨勇被废弃时,高祖认为如果刘行本还在人世的话,太子就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
(2)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苏孝慈,扶风人也。父武周,周兗州刺史。孝慈少沉谨,有器干,美容仪。周初为中侍上士,后拜都督,聘于齐,以奉使称旨,迁大都督。其年又聘于齐,还授宣纳上士。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高祖受禅,进爵安平郡公,拜太府卿。于时王业初基,百度伊始,征天下工匠,纤微之巧,无不毕集。孝慈总其事,世以为能。俄迁大司农,岁馀,拜兵部尚书,待遇逾密。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宫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于是拜孝慈为太子右卫率,尚书如故。明年,上于陕州置常平仓,转输京下。以渭水多沙,流乍深乍浅,漕运者苦之,于是决渭水为渠以属河,令孝慈督其役。渠成,上善之。又领太子右庶子,转授左卫率,仍判工部、民部二尚书,称为干理。数载,进位大将军,转工部尚书,率如故。先是,百僚供费不足,台省府寺咸置廨钱,收息取给。孝慈以为官民争利,非兴化之道,上表请罢之,请公卿以下给职田各有差,上并嘉纳焉。开皇十八年,将废太子,惮其在东宫,出为浙州刺史。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仁寿初,迁洪州总管,俱有惠政,其后桂林山越相聚为乱,诏孝慈为行军总管,击平之。其年卒官。有子会昌。
(选自《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十一》)
注:苏孝慈(538—602)原名慈,字孝慈,是一位历事西魏、北周、隋三朝的将军,著名军事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B.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C.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D.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指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承受旧帝禅让的帝位,尧舜禅让是我国古代经典的传说。
B.廨钱,隋唐时期官府用以放债收息的公款,由各州令史负责,所收利息作为官员津贴。
C.迁,古代多指调动官职,包括迁、调、降三种情况,如迁升、迁授、迁谪等均指升职,左迁则为贬官。
D.工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职事,长官为工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孝慈颇具外交才能,曾两次奉命出使齐国,皇帝十分满意并因此提拔了他。
B.苏孝慈军事才能出众,先从武帝征伐齐国,后接受诏命,平定桂林山越叛乱。
C.苏孝慈管理能力突出,新帝登基之初,由他总管从全国各地征召而来的工匠。
D.苏孝慈为官心系百姓,任尚书时主动疏通渭水,反对官民争利,对民施行惠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宫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
(2)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