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夜闻歌者》是一首短篇叙事诗。从诗中的描写来看,白居易当时好像就宿在船上,船则停泊在鹦鹉洲边。诗的构思与其名作《琵琶行》颇为相似,只是手法远较后者简练含蓄。
B.作者将秋江、明月、江船串联起来作为氛围背景,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秋天成为“寒秋”,明月成为“冷月”,江船成为“孤舟”,隐约传来的歌声,自然也是“堪愁绝”,却产生一种“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意境。
C.作者此诗中用“雪”来形容人的容貌,新颖独特:既道出这位少妇肌肤如雪、楚楚可怜的形象,又表现她哀愁悲伤的心情。从视角来分析可以看出作者是远观,只隐约地看到她如雪的容貌。
D.“低眉终不说”中的“说”字通“悦”字。诗中女子的怨绪一发不可收,是自叹身世的可怜,还是抒发闺愁呢?这引起了作者耐心的询问。虽经作者婉言宽慰.她始终不解愁容。
【小题2】后人评价本诗和《琵琶行》时认为,虽然这两首诗都写了乐伎歌女的悲惨命运,但白居易的《琵琶行》反映的社会现实更为深广。请结合这两首诗内容上的不同来说明这一点。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小题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至后①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③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④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②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③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④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冬至之后,白日渐长,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于是作诗遣怀。
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安史之乱的叛军。诗人思念洛阳,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金谷园、铜驼陌皆是洛阳胜地,但因受到战争破坏,早已物是人非。
D.“棣萼”一句运用典故,以“棣萼”喻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小题2】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心境“转凄凉”,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原因。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①

杜甫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注)
①公孙大娘:唐玄宗时的冠绝一时的舞蹈家。弟子:指李十二娘。剑器:指唐代流行的武舞,女子或装持剑而舞。此诗作于公元七六七年。时杜甫年已55岁,流寓夔州,目睹李十二娘舞姿,闻其先师,抚今思昔,记起玄宗年间曾观公孙大娘之舞剑,赞叹其舞技高超。
②今粟堆:今粟山,是玄宗陵墓所在。瞿塘石城:指夔州,地近瞿塘峡。拱:两手合围的粗细。
【小题1】诗题中的“行”是指
【小题2】简析诗中划线句子“罢如江海凝清光”。
【小题3】诗云“感时抚事增惋伤”,诗中惋伤之情有几层意思?结合全诗作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霏微,迷濛的样子。③判,读“pān”,甘愿的意思。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⑤拂衣:振衣而去。指归隐。《新五代史·一行·郑遨传》:“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
【小题1】杜甫,字子美,其诗作被称作“________”。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史诗,首联“转”字写出时过境迁的意味。
B.颔联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还有“当句对”,格律严谨。
C.颈联正话反说,尾联使用了“沧州”、“拂衣”等典故。
D.全诗感情浓烈,运思深刻,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小题3】诗的第三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后来杜甫“自以淡笔改三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深得后人赞誉。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解系,字少连,济南著人也。父修,魏琅邪太守、梁州刺史,考绩为天下第一。武帝受禅,封梁邹侯。系及二弟结、育并清身洁己,甚得声誉。时荀勖门宗强盛,朝野畏惮之。勖诸子谓系等曰:「我与卿为友,应向我公拜。」勖又曰:「我与尊先使君亲厚。」系曰:「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勖父子大惭,当世壮之。

②后辟公府掾,历中书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豫州刺史,迁尚书,出为雍州刺史、扬烈将军、西戎校尉、假节。会氐羌叛,与征西将军赵王伦讨之。伦信用佞人孙秀,与系争军事,更相表奏。朝廷知系守正不挠,而召伦还。系表杀秀以谢氐羌,不从。伦、秀谮之,系坐免官,以白衣还第,阖门自守。及张华、裴頠之被诛也,伦、秀以宿憾收系兄弟。梁王肜救系等,伦怒曰:“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肜苦争之不得,遂害之,并戮其妻子。

③后齐王冏起义时,以裴、解为冤首。伦、秀既诛,冏乃奏曰:“臣闻兴微继绝,圣主之高政;贬恶嘉善,《春秋》之美谈。是以武王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诚幽明之故有以相通也。孙秀逆乱,灭佐命之国,诛骨鲠之臣,以斫丧王室,肆其虐戾,功臣之后,多见泯灭。至如张华、裴頠,各以见惮取诛于时,系、结同以羔羊被害,欧阳建等无罪而死,百姓怜之。陛下更日月之光照,布惟新之明命,然此等未蒙恩理。昔栾郤降在皁隶,而《春秋》传其人;幽王绝功臣之后,弃贤者子孙,而诗人以为刺。臣备忝右职,思竭股肱,献纳愚诚。若合圣意,可群官通议。”八坐议以“系等清公正直,为奸邪所疾,无罪横戮,冤痛已甚。如大司马所启,彰明枉直,显宣当否,使冤魂无愧无恨,为恩大矣。”永宁二年,追赠光禄大夫,改葬,加吊祭焉。

 (选自《[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六十,有删节)

(注释)①哀顿:困苦。   ②羔羊:语出《诗经·召南·羔羊》,称赞士大夫操行洁白、进退有节。

【小题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朝野畏之 __________________  (2)后公府掾 __________________
(3)朝廷知系守正不__________________  (4)其虐戾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裴、解为冤首 是武王封比干之墓
B.我于水中见蟹恶之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C.召伦还     欧阳建等无罪
D.公与先君厚 合圣意,可群官通议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系表杀秀以谢氐羌,不从。
(2)臣闻兴微继绝,圣主之高政。
【小题4】根据第①段中解系与荀勖的对话,简析解系的人物形象。
【小题5】依据②③两段,概述解系生前遭遇和身后状况。(每条概述不超过25字)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归鹿门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鹿门,山名,在襄阳。庞公指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小题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___________。
【小题2】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
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小题3】简析“鹿门月照开烟树”一句中“开”字的妙处。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小题1】“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的“乐天”是指___________(人名)。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移情入景,以悲凉的心境观景,无焰的“残灯”、 摇曳不定的“灯影”流露出诗人的悲伤之情。
B.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只以神态描写就尽显诗人听闻友人遭贬谪后的震惊之情。
C.乐天在读了此诗后曾说“至今每吟,犹恻恻耳”,可见其诗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D.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小题3】全诗以景结语,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题元十八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

【小题1】白居易号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到友人“溪居”时依次观察到的外围景色,极富层次感。
B.颔联选取红白两色入诗,对比鲜明,色彩效果强烈,构图富有美感。
C.这首诗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相结合,刻画了友人居住环境的优美。
D.尾联显示了主人的可爱,表达诗人被贬后的失落和无法隐居的惆怅。
【小题3】任选角度赏析划线句。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释:(1)此诗据考证,作于广德二年(764)“安史之乱”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直捣长安。诗人语句成都西郊浣花溪草堂。(2)徂:过去,逝。

【小题1】写出这首诗的韵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写出了月出到月落的过程,勾画出一幅清凉月夜图。
B.本诗前三联写景,由近及远,用空间变换暗示时间推移。
C.本诗写景扣题中的“夜”字,抒情则扣题中的“倦”字。
D.本诗的语言浅显平实,写景、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个整体。
【小题3】赏析“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中的“空”字的表达效果。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