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红 叶

唐吴融

露染霜乾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

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

几夜月中藏鸟影,谁家庭际伴蛩声。

一时衰飒无多恨,看着清风彩剪成。

【小题1】红叶即枫叶。到秋冬时节,枫叶因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变红,所以叫红叶。
【小题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烘”一词,渲染出晚照下枫叶火红一片的景致。
B.颔联由静转动,描写枫叶随风飘零、随浪泛流的轻盈之态。
C.颈联是写夜景,用“鸟藏”、“蛩伴”比拟枫林的万种风情。
D.尾联格调昂扬,抒发作者身处衰飒寒秋却积极乐观的心境。
【小题3】末句“看着清风彩剪成”,化用了贺知章的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请结合全诗意境,对这句的表达效果加以评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①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任参谋一职。②一枝安:出自《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句。

【小题1】首联“_____________”二字,是一诗之眼。
【小题2】对这首唐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秋幕府井梧寒”,环境的“清”、“寒”,烘托了心境的悲凉。
B.颔联听觉(“声”)与视觉(“色”)相结合,写清秋的寂寞萧条。
C.风尘漫漫、关塞荒凉,自己却行路困难,只好“已忍伶俜十年事”。
D.前四句虽偏于叙景,而景中有情;后四句虽重在言情,而情触景生。
【小题3】尾句化用了《庄子》“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 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第三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柳宗元)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小题2】下面诗句与“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中的心境不相同的一项是
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B.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孟浩然《万山潭作》)
C.渔翁持鱼扣舷卖,炯炯绿瞳双脸丹。 (陆游《渔浦》)
D.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司空曙《江村即事》)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取材于《明皇杂录》)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臾,裁决尽    俱:全都。
B.谓紫微舍人齐浣曰    顾:回头。
C.以明皇太平之政  济:救济。
D.近者倦于勤  稍:渐渐。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自才不及崇 / 皆美于徐公
B.而:爱身保禄从之 /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焉: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 君何辱讨
D.其:上览表,益加悼惜 / 谓妻曰
【小题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 委积:聚积,堆积。
B.夫不肖用事 用事:执政,当权。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相与:互相,交相。
D.公当出入为藩辅    出入:指出将入相。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卿坐镇雅俗耳。
(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
B.崇曰:“然则竟如何?”
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
C.一遵其法,无所变更。
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
D.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
没有顾及到国家的安全和危险,的确是有罪的行为。
【小题5】请把材料一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小题6】当时有人称卢怀慎为“伴食宰相”,也有说他是“吃闲饭的宰相”的意思。司马光则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卢怀慎为相的认识。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岑 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小题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小题1】 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___诗。
【小题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归客” 三字饱含了无限的辛酸,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
B.“片云”二句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委婉地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C.“落日”与“秋风”相对,喻示诗人人到暮年,又逢深秋,无限心灰意冷。
D.最后两句运用韩非子“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自己像老马一样还是有用的。
【小题3】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请说说你的看法,并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曲江二首①(其一)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②,苑边高冢卧麒麟③。

细推物理④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注:①曲江:长安城南游赏胜地。作此诗时杜甫因屡次进谏,被皇帝疏远冷落。②巢翡翠:指楼堂废弃,引来翡翠鸟作窝。 ③卧麒麟:指墓前麒麟状石雕因荒废而倒卧。 ④物理:事物的变化规律。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中借“一片花飞”“风飘万点”,极言春意盎然之景。
B.颔联中“莫厌”是指诗人提振情绪,抓住时机赏花饮酒。
C.颈联中诗人笔锋一转,以“巢”“卧”来折射人事的变迁。
D.尾联中用“何用浮荣”,暗示出诗人对于自身境遇的慨叹。
E.全诗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小题2】结合全诗,简述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小题1】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B.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小题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注]①唐徳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出为滁州刺史。他在夏末离开长安赴任,经洛阳,舟行洛水到巩县入黄河东下。这诗便是由洛水入黄河之际的即景抒怀之作,寄给他从前任洛阳县丞时的僚友。②伊岸:伊水畔。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由广处入景,写伊洛河畔秀美的风光,青山夹着绿水一路向东,东南山势开阔,与黄河相通。
B.颔联从细微处渲景,诗人的视角不断变化,远处的寒树,近处的乱流,由远及近,而且化动为静。
C.颈联诗人由眼前清廓景象想起了伊水边的破败孤村,而抬眼所见的南飞孤雁则恰似诗人自己。
D.本诗描写了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即景抒怀,所抒之情与前面的描写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小题2】诗的最后两句意蕴丰富,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小题。

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注释)①曲江又名曲江池,是唐代著名游览胜地。②翡翠:翠鸟。③物理:事物的道理。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初春景象,先是一片春花飞落,然后是万万千千飞花,愁情被引爆。
B.颔联继续描写春花飘落,诗人愁情递增,就如同借酒浇愁,反而更添愁苦。
C.颈联写曲江景象,翠鸟在原来人住的小堂上筑巢,石麒麟倒卧在坟墓之旁。
D.这首律诗描写诗人在曲江池畔观落花、赏春景,由此引发感慨,自然真切。
【小题2】本诗颈联寄寓诗人物是人非的感慨,以下诗句没有寄予“物是人非”感慨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B.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小题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