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 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小题1】诗中扣“秋”的词语除“落叶”、“寒灯”外还有__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歌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景秋气肃杀,“频”字写出风雨过后雁儿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
B.全诗意境深远,写景体现画面感,从天际转向地面,再到更细致的景物,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
C.这首诗的前六句创造了浓烈的客愁气氛,结句则以委婉含蓄的笔触表露自己的心境。
D.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
【小题3】有人认为诗中“独”和“久”两字最能体现诗人的真情实感,请就颔联或颈联结合具体表现手法分析所寓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9 09:15: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则人谁肯矣(_________)
(2)其必(__________)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__________)
(4)侃率之以城(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项城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
B.夺贼之财食其食 吾终日思矣
C.仓廪皆积也  皆出于此乎
D.坟墓存 如乐作
【小题3】选出和“国家何有”句式相同的一项
A.青,取之于蓝B.石之铿然有声者
C.不拘于时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小题5】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