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王志,字次道,琅邪临沂人。祖昙首,父僧虔,并有重名。志年九岁,居所生母忧,哀容毁瘠,为中表所异。

②褚渊为司徒,志为主簿。渊谓僧虔曰:“朝廷之恩,本为殊特,所可光荣,在屈贤子。”

③寻除宣城内史,清谨有恩惠。郡民张倪、吴庆争田,经年不决。志到官,父老乃相谓曰:“王府君有德政,吾曹乡里乃有此争。”倪、庆因相携请罪,所讼地遂为闲田。

④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郡狱有重囚十余人,冬至日悉遣还家,过节皆返,惟一人失期,狱司以为言。志曰:“此自太守事,主者勿忧。”明旦,果自诣狱,以妇孕,吏民益叹服之。

义师至城内害东昏百僚署名送其首。志闻而叹曰:“冠虽弊,可加足乎?”因取庭中树叶挪服之,伪闷,不署名。高祖览笺无志署,心嘉之,弗以让也。

⑥为政清静,去烦苛。京师有寡妇无子,亡,举债以敛葬,既葬而无以还之。志愍其义,以俸钱偿焉。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赋百姓,民称之不容口

⑦志为中书令,及京尹,便怀止足。常谓诸子侄曰:“谢庄在宋孝武世,位止中书令,吾自视岂可以过之。”因多谢病,简通宾客。

⑧志善草隶,当时以为楷法。齐游击将军徐希秀亦号能书,常谓志为“书圣”。

⑨志家世居建康禁中里马蕃巷,父僧虔以来,门风多宽恕,志尤惇厚。所历职,不以罪咎劾人。门下客尝盗脱志车卖之,志知而不问,待之如初。宾客游其门者,专覆其过而称其善。兄弟子侄皆笃实谦和,时人号马蕃诸王为长者。

(《梁书•列传第十五》有删节)

(注)①高祖:指梁武帝萧衍。齐末东昏侯萧宝卷昏庸,萧衍起兵取而代之。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志为主簿(________) ⑵以妇孕(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亡(______)
A.丈夫的姐妹    B.父亲的姐妹    C.丈夫的母亲    D.姑且,暂且
⑵及京尹(______)
A.居住    B.处于    C.积储    D.停止
【小题3】对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义师至/城内害东昏/百僚署名送其首
B.义师至城内/害东昏百僚/署名送其首
C.义师至城/内害东昏百僚/署名送其首
D.义师至城内/害东昏/百僚署名送其首
【小题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赋百姓,民称之不容口。
【小题5】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和第⑧段都是从侧面突出了王志的才能。
B.第⑤段通过对比和语言描写写出了王志的忠诚。
C.第⑦段语言描写突出了王志谦逊与知足的心态。
D.第⑨段王家子侄被号为“长者”用了衬托手法。
【小题6】请具体说明王志的“德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3:33: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宗夬,字明扬,南阳涅阳人也,世居江陵。祖炳,宋时征太子庶子不,有高名。父繁,西中郎谘议参军。夬少勤学,有局干弱冠,举郢州秀才,历临川王常侍、骠骑行参军。齐司徒竟陵王集学士于西邸,并见图画,夬亦预焉。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王为皇太孙,夬仍管书记。及太孙即位,多失德,夬颇自疏,得为秣陵令,迁尚书都官郎。隆昌末,少帝见诛,宠旧多罹其祸,惟夬及傅昭以清正免。明帝即位,以夬为郢州治中,有名称职,以父老去官还乡里。南康王为荆州刺史,引为别驾。义师起,迁西中郎谘议参军,别驾如故。时西土位望,惟夬与同郡乐蔼、刘坦为州人所推信,故领军将军萧颖胄深相委仗,每事谘焉。高祖师发雍州,颖胄遣夬出自杨口,面禀经略,并护送军资,高祖甚礼之。中兴初,迁御史中丞,以父忧去职。起为冠军将军、卫军长史。天监元年,迁征虏长史、东海太守,将军如故。二年,征为太子右卫率。是冬,迁五兵尚书,参掌大选。三年,卒,时年四十九。子曜卿嗣。夬从弟岳,有名行。州里称之,出于夬。仕历尚书库部郎、郢州治中、北中郎录事参军事。
(节选自《梁书·宗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 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
B.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予南郡王居西州/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
C.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
D.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意思是到任从事工作。宗夬的祖父被南朝宋征召为太子庶子,他没有赴任就职。
B.局干:有理想,有远见之意。宗夬在幼年时就勤奋学***,他正是因为有才干,为人忠贞正直而受到人们的赞许。
C.宗夬有远见卓识。皇太孙即皇帝位后,有很多失德的地方,他就巧妙地与其保持距离,最终因为自身清正而免遭祸害。
D.宗夬是高祖的得力干将。高祖的义师从雍州出发,萧颖胄让他当面禀告筹划谋略,并护送军用物资,高祖对他礼遇有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司徒竟陵王集学士于西邸,并见图画,夬亦预焉。
(2)明帝即位,以夬为郢州治中,有名称职,以父老去官还乡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韦粲,字长。有父风,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初为云麾晋安王行参军,俄暑法曹,迁外兵参军,兼中兵。时颍川庾仲容、吴郡张率,前辈知名,与粲同府,并忘年交好。及王迁镇雍州,随转记室,兼中兵如故。王立为皇太子,粲迁步兵校尉,入为东宫领直,丁父忧去职,服阕,袭爵永昌县侯,除安西湘东王谘议,累迁太子仆、左卫率,领直并如故。粲以旧恩,任寄绸密,虽居职屡徙,常留宿卫,颇擅成名,诞倨,不为时辈所平。
太清元年,粲至州,无几,便表解职。二年,征为散骑常侍。粲还至庐陵,闻侯景作逆,便简阅部下,得精卒五干,马百匹,倍道赴援。至豫章,奉命报云:“贼已出横江”,粲即就内史刘孝仪共谋之。孝仪曰:“必期如此,当有别敕。岂可轻信单使,妄相惊动,或恐不然。”时孝仪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贼已渡江,便逼宫阙,水陆俱断,何暇有报;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即驰马出。
 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青塘当石头中路,粲虑栅垒未立,贼必争之,颇以为惮,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仲礼曰:“青塘立栅,迫近淮渚,欲以粮储船乘尽就泊之,此是大事,非兄不可。若疑兵少,当更差军相助。”乃使直阁将军刘叔胤师助,帅所部水陆俱进。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景登禅灵寺门阁,望集营未立,便率锐卒来攻。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不从,令军主郑逸逆击之,命刘叔胤以水军截其后。叔胤畏懦不敢进,逸遂败。贼乘胜入营,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梁书·韦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B.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C.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D.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父忧:遭遇父亲去世的委婉说法。古代官员在“父忧”期间一般要回乡守孝。
B.袭爵:指承袭原有爵位,有的按原等级世袭,有的降级世袭,各朝不一。
C.表:文中指古代的文体,一般指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D.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第二天、明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粲跟随晋安王屡获升迁,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韦粲入朝任东宫领直,后来虽然他的职位屡次变迁,但常常留在宫中值宿。
B.韦粲平叛心切,义正词严。侯景叛乱后,韦粲即刻率兵奔赴京城救援,到了豫章后,刘孝仪认为单使报告不可信,韦粲怒斥了他的行为。
C.韦粲身先士卒,英勇抗敌。韦粲与侯景在中兴寺开战,青塘是战略要地,柳仲礼打算把粮草屯集于此,韦粲主动请缨率部驻守此地。
D.韦粲临危不惧,壮烈牺牲。侯景抓住韦粲漏洞,乘胜冲入韦粲军营,韦粲身边的人都拉他躲避,但他命令子弟拼命作战,直至被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
(2)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袁昂,字千里,陈郡阳夏人。父抃,冠军将军、雍州刺史,泰始初,举兵奉晋安王子勋,事败诛死。昂时年五岁,乳媪携抱匿于庐山,会赦得出,犹徙晋安。至元徽中听还时年十五初抃败传首京师藏于武库至是始还之。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期服,庐于墓次。从兄彖尝抚视抑譬,后与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
齐初,起家冠军安成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经于后堂独引见昂,指北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哀毁过礼。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俄迁御史中丞。时尚书令王晏弟诩为广州,多纳赇货,昂依事劾奏,不惮权豪,当时号为正直。
永元末,义师至京师,牧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夫祸福无门,兴亡有数,天之所弃,人孰能匡?吾荷任前驱,拨乱反正,伐罪吊民,至止以来,前无横阵。今竭力昏主,未足为忠,家门屠灭,非所谓孝,忠孝俱尽,将欲何依?”昂答曰:“窃以一餐微施,尚复投殒,况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所以踌躇,未遑荐璧。”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
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册谥曰穆正公。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敕诸子不得言上行状及立志铭,凡有所须,悉皆停省。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但官序不失等伦,衣食粗知荣辱,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诸子累表陈奏,诏不许。
(选自《梁书·卷三十一》,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元徽中听还/时年十五/初/抃败/传首京师/藏于武库/至是始还之
B.至元徽中/听还时/年十五/初抃败/传首京师/藏于武库/至是始还之
C.至元徽中/听还时年十五/初抃败/传首京师/藏于武库/至是/始还之
D.至元徽中/听还时/年十五/初/抃败传首/京师藏于武库/至是始还之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古代官职名,“太子舍人”指太子的属官,与“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意思相同。
B.丁内忧,古代指遭遇母亲丧事;遭遇父亲丧事则称“丁外忧”。
C.牧守,指郡和州的长官。古时郡的长官称守,州的长官称牧。
D.明公,在古代是对位尊者的称呼,文中袁昂称高祖为明公,表达自己对高祖的尊敬。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昂幼年丧父,飘零他乡。他五岁时父亲因拥立晋安王事败被杀,他跟随乳母藏匿于庐山,后遇到朝廷大赦,才迁往晋安。
B.袁昂不畏权势,为官正直。他担任御史中丞时,尚书令王晏的弟弟王诩任广州刺史,多方接受贿赂,袁昂向皇帝检举了他。
C.袁昂身处乱世,节操忠贞。在义师横扫京师、其他官员望风投降时,他据守一方,绝不拱手称臣,但最终还是得到高祖宽宥。
D.袁昂看重名节。他临终曾留下奏疏,表示不接受朝廷赠谥;还告诫后人,他死后丧事从简。但朝廷最终仍册赠他“穆正公”。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期服,庐于墓次。
(2)夫祸福无门,兴亡有数,天之所弃,人孰能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平元襄王萧伟,字文达。幼清警好学,起家晋安镇北法曹行参军府。高祖为雍州,虑天下将乱,求迎伟及始兴王檐来襄阳。俄闻已入沔,高祖欣然谓佐吏曰:“吾无忧矣。”义师起,南康王承制,板为冠军将军,留行雍州州府事。义师发后,州内储备及人皆虚竭。魏兴兴太守颜僧都并据郡不受命,举兵将袭雍州,伟遣兵于始平郡待师仁等,要击大破之,州境以安。天监元年,封建安郡王,食邑二千户,给鼓吹一部。十五年,生母陈太妃寝疾,伟及临川王宏侍疾,并衣不解带。及太妃,毁顿过礼,水浆不入口累日,高祖每临幸譬抑之。伟虽奉诏,而毁瘠殆不胜丧。十七年,高祖以建安土瘠,改封南平郡王,邑户如故。五年,薨,时年五十八。诏敛以衮冕,给东园秘器。伟少好学,笃诚通恕,趋贤重士,常如不及。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而性多恩惠,尤愍穷乏。常遣腹心左右,历访间里人士,其有贫困吉凶不举者,即遣赡恤之。太原王曼颖卒,家贫无以殡敛,友人江革往哭之,其妻儿对革号诉。革曰:“建安王当知,必为营理。”言未讫而伟使至,给其丧事,得周济焉。每祁寒积雪,则遣人载樵米,随乏绝者即赋给之。晚年崇信佛理,尤精玄学,著《二旨义》,别为新通。又制《性情》《几神》等论其义,僧宠及周舍、殷钧、陆锤并名精解,而不能屈。

(选自《梁书·列传第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B.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C.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D.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中国古代君主封赐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亦称“采邑”。
B.薨,古代诸侯或大官的死称“薨”,太妃死亡也可称“薨”。
C.衮冕,是古代帝王及三公穿戴的绘有龙纹的礼服和礼帽。
D.玄学,盛行于魏晋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一种学术思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伟遭遇袭击,巧设伏击。裴师仁、颜僧都发兵袭击雍州,萧伟派兵在始平郡伏击,拦腰截击打败他们,雍州境内才得以安定。
B.萧伟侍奉母亲,极尽孝道。萧伟母亲病重,萧伟衣不解带侍候她,母亲去世后,萧伟哀伤过度,多日水米不进,高祖时常前往开导抚慰他。
C.萧伟礼待贤士,受到拥护。萧伟接近贤才重用士人,还常常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当时许多游士、有名之人,都到他家里去拜访他。
D.萧伟关爱穷人,尽力赈济。太原王曼颖去世,家中贫困无法安葬,友人江革向萧伟求助,萧伟派使者前来,帮助王曼颖家办理了丧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闻已入沔,高祖欣然谓佐吏曰:“吾无忧矣。”
(2)每祁寒积雪,则遣人载樵米,随乏绝者即赋给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注:闇:音àn昏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B.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C.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D.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C.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