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①王蕴,字叔仁,孝武定皇后父,司徒左长史蒙之子也。起家佐著作郎,累迁尚书吏部郎。性平和,不抑寒素,每一官缺,求者十辈,蕴无所是非。时简文帝为会稽王,辅政,蕴辄连状白之,曰:“某人有地,某人有才。”务存进达,各随其方,故不得者无怨焉。补吴兴太守,甚有德政。属郡荒人饥,辄开仓赡恤。主簿执谏,请先列表上待报,蕴曰:“今百姓嗷然,路有饥馑,若表上须报,何以救将死之命乎!专辄之愆,罪在太守,且行仁义而败,无所恨也。”于是大振贷之,赖蕴全者十七八焉。朝廷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阙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复有惠化,百姓歌之。

②定后立,以后父,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蕴以恩泽赐爵,非三代令典,固辞不受。朝廷敦劝,终不肯拜,乃授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假节,复固让。谢安谓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于是乃受命,镇于京口。  

③蕴素嗜酒,末年尤甚。及在会稽,略少醒日,然犹以和简为百姓所悦。时王悦来拜墓,蕴子恭往省之,素相善,遂留十余日方还。蕴问其故,恭曰:“与阿太语,蝉连不得归。”蕴曰:“恐阿太非尔之友。”阿太,悦小字也。后竟乖初好,时以为知人。太元九年卒,年五十五,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蕴辄连状之 (2)辞不受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不抑寒素
A. 清苦简朴    B. 朴素简陋    C.家世贫寒之人    D.节俭朴素之人
(2)后竟初好
A.顺从    B.断绝    C. 违背 D. 分离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蕴子恭往省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产(《促织》)
B.后父,迁光禄大夫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C.于是受命     度我至军中,公入(《鸿门宴》)
D.故不得者无怨 万钟于我何加(《鱼我所欲也》)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朝廷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阙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
【小题5】结合第①段,简析作者是如何刻画王蕴仁义爱民的品性的?
【小题6】文章第②段,王蕴两次拒绝朝廷的拜官居赐爵是因为 ,在谢安的劝导下最终接受任命是考虑到 。(用自己的话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3:31: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祖父龛,后将军。父阜,淮南内史。琦年十四丧父,哀毁过礼。性沈敏有识度,好古博学,居于宣城阳谷县,事母孜孜,朝夕色养。常患甘鲜不赡,乃为郡主簿,察孝廉,除郎中,以选补宣城泾县令。司徒王导引为参军,不就。及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后起。停柩在殡,为邻火所逼,烟焰已交,家乏僮使,计无从出,乃匍匐抚棺号哭。俄而风止火息,堂屋一间免烧,其精诚所感如此。服阕,乃慨然叹曰:“所以出身仕者,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实利微禄,私展供养。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于是养志衡门,不交人事,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不营产业,节俭寡欲,丰约与乡邻共之。乡里遭乱,姊没人家,琦惟有一婢,便为购赎。然不为小谦,凡有赠遗,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任心而行,率意而动,不占卜,无所事。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并辟命,皆不就。诏征博士,又不起。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公车再征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不行。由是君子仰德,莫能屈也。桓温尝登琦县界山,喟然叹曰;“此山南有人焉,何公真止足者也!”琦善养性,老而不衰,布褐蔬食,恒以述作为事,著《三国评论》,凡所撰录百许篇,皆行于世。年八十二卒。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注)①默,通“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
B.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
C.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
D.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武帝时设立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这个称呼也用作明清两代对举人的雅称。
B.服阕,又叫“服除”,守丧期满除去孝服。阙,终了。官员服丧期满,朝廷会重新授予官职,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仕途上的新起点。
C.辟命,征召为官,任命以官职。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员的制度。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
D.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汉代便有了以公家车马送应试举人赴京的传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琦事亲至孝。父丧悲痛过度,侍奉母亲勤勉,每天都是和颜悦色,并常担心缺少食物供养。母丧期间,堂屋一间免于火灾,其诚心感动上天。
B.何琦不重仕途。迫于供养家人而出仕为官,曾修养身心,不与外人交往,自娱自乐。后来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同时召他为官,都未从命。
C.何琦节俭寡欲。他与亲邻同甘共苦,丰俭与共,平时穿粗布衣服,吃粗糙杂粮,他不让别人随便馈赠,而自己多余的,就会拿来送人。
D.何琦好古博学。他有见识,学识渊博,一直致力于著述立说,著有《三国评论》,一共撰写收录了一百多篇文章,都流传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徒王导引为参军,不就。及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后起。
(2)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传

李密,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辨,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陈情表》原文,省略)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越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摘编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釀: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B.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C.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D.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太子洗马”,也简称为洗马,属于太子官属,是太子的随从官员。
C.“劾”,弹劾,指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弹劾制度是封建监察制度的核心内容。弹劾的奏章往往直达御前,由皇帝亲自裁决。
D.“迁”,表示官职的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除此之外,表示削职的还有“陟”“谪”“黜”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
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同类题3

矫情镇物

《晋书》

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谢)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选自《晋书·谢安传》)

(简注)
①矫情镇物:故意克制情感,表示镇定,使人不测。②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征调九十万军队攻晋,在淝水大败。③山墅:山林中的别墅。④敌手:能力相等的对手。⑤摄放床上:摄,拿;床,一种坐具。⑤户限:门槛。
(阅读指要)
淝水之战中,东晋宰相谢安亲任征讨大都督,指挥晋军与前秦军队作战。战前,部下纷纷问计,他却深藏不露,纵情山水,和他人下棋赌胜,显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后来,前方的驿书送达,上面报告了谢玄获胜的消息,谢安“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依旧与棋友对弈。面对喜事来临,谢安是不是真的不为所动呢?当然不是。其实他心里充满喜悦,只是他有克制自己情感的能力,不愿在别人面前显露出来罢了。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所在捷(__________) (2)于淮肥(__________)
(3)玄不敢言(__________)     (4)看书既(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方”与“安对客围棋”中“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石苍黑色,多平,少圜B.今齐地千里,百二十城
C.余心动欲还D.有朋自远来,不亦说乎
【小题3】下列与“棋如故”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常以身翼蔽沛公B.左右欲刃相如
C.席地倚墙而坐D.将军身被坚执锐
【小题4】下列四句中,不属于表现谢安“矫情镇物”的一句是(   )。
A.安夷然无惧色B.指授将帅,各当其任
C.了无喜色,棋如故D.不觉屐齿之折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
(2)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

同类题4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鸟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交章诗赋数卡篇。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汉氏失御 御:控制。
B.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渝:违背。
C.夫工人之染 染:着色。
D.朝士敬而叹之 叹:赞叹。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岂非化以成俗 始以强壮出
B.成休息乎太和之中  相与枕藉乎舟中
C.甚于丹青  善假于物也
D.朋友钦而乐之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小题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小题5】文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出自《论语》中的《学而》篇,体现了孔子的治学思想,以下几则《论语》中不属于孔子“治学思想”范畴的是
A.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雍也》)
B.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C.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D.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秦伯》)
【小题6】本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宪字景思。少而颖悟,好交轻侠。及弱冠,更折节严重,修尚儒学,足不逾阈者数年。陈郡谢鲲、颍川庾数皆俊郎士也,见而奇之,相谓曰:“裴宪鲠亮宏达,通机识命,不知其何如父;至于深弘保素,不以世物婴心者,其殆过之。”
初,侍讲东宫,历黄门侍郎。东海王越以为豫州刺史、北中郎将、假节。王浚承制,以宪为尚书。永嘉末,王浚为石勒所破,枣嵩等莫不谢罪军门,贡赂交错,惟宪及荀绰恬然私室。勒素闻其名,召而谓之曰:“王浚虐暴幽州,人鬼同疾。孤恭行乾宪,拯兹黎元,羁旧咸欢,庆谢交路。二君齐恶傲威,诚信岨绝,防风之戮,将谁归乎?”宪神色侃然,泣而对曰:“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闾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明公既不欲以道化厉物,必于刑忍为治者,防风之戮,臣之分也。请就辟有司。”不拜而出。勒深嘉之,待以宾礼。勒乃簿王浚官寮亲属,皆赀至巨万,惟宪与荀绰家有书百余帙,盐米各十数斛而已。勒闻之,谓其长史张宾曰:“名不虚也。吾不喜得幽州,喜获二子。”署从事中郎,出为长乐太守。及勒僭号,未遑制度,与王波为之撰朝仪,于是宪章文物,拟于王者。勒大悦,署太中大夫,迁司徒。
及季龙之世,弥加礼重。宪子瑴仕季龙为太子中庶子。瑴豪侠耽酒,好臧否人物。与河间邢鱼有隙,鱼窃乘瑴马奔段辽,为人所获,鱼诬瑴使己以季龙当袭鲜卑,告之为备。时季龙适谋伐辽,而与鱼辞正合。季龙诛瑴,宪亦坐免。未几,复以为右光禄大夫、司徒、太傅,封安定郡公。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有删改)
【注】①防风,即防风氏,中国上古人物,远古防风国(今浙江德清县)的创始人,是帮助大禹制订法律的法治元勋,被大禹错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B.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C.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D.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这时体犹未壮,故称“弱”。
B.假节,假以符节之意,即持节。古代使臣出行,以持节为符信。
C.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宫殿阁,后常以东宫借指太子。
D.承制,指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也称开府承制之官。文中为前者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宪潜心儒学,深得朋友称赞。他曾经好几年足不出户,潜心研究儒学,朋友们都认为他品行刚直,才识宏阔,不同凡响。
B.裴宪光明磊落,不惧死亡威胁。王浚被石勒打败后,他的很多部属都到石勒门下谢罪,而裴宪在家里恬然自安,面对石勒的死亡恐吓,他丝毫不惧。
C.裴宪熟知典章,撰写登基礼仪。石勒篡位称帝后,裴宪就和王波替他撰写登基上朝的礼仪,一切典章制度都按照帝王标准,深得石勒赞赏。
D.裴宪晚年不幸,其子因诬被杀。邢鱼骑着裴瑴的马投奔段辽,被截获后反而诬陷裴瑴,季龙因此大怒,诛杀了裴瑴,但免了裴宪的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深弘保素,不以世物婴心者,其殆过之。
(2)勒乃簿王浚官寮亲属,皆赀至巨万,惟宪与荀绰家有书百余帙,盐米各十数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