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薛端,字仁直,本名沙陀。有志操,遭父忧,居丧合礼。与弟裕励精笃学,不交人事。年十七,司空高乾邕辟为参军。赐爵平阴男。

魏孝武西迁,周文令大都督薛崇礼据龙门,引端同行。崇礼寻失守,降东魏。东魏遣行台薛修义督乙干贵西度,据杨氏壁。与宗亲及家僮等先在壁中,修义乃令其兵逼端等东度。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修义亦遣骑追,端且战且驰,遂入石城栅,得免。栅中先有百家,端与并力固守。贵等数来慰喻,知端无降意,遂拔还河东。东魏又遣其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守杨氏壁。端率其属,并招喻村人,多设奇兵以临之。懿等疑有大军,便东遁,赴船溺死者数千人。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

端性强直,每有奏请,不避权贵。周文嘉之,故赐名端,欲令名质相副。自居选曹,先尽贤能,虽贵游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尝升擢之。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乃遣之

魏帝废,近臣有劝文帝践极,文帝召端告之。端以为三方未一,遽正名号,示天下以不广。请待龛翦僭伪,然后俯顺乐推。文帝抚端背曰:“成我者卿也。卿心既与我同,身岂与我异。”遂脱所著冠带袍裤并以赐之。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

周孝闵帝践阼,进爵为公。晋公护将废帝,召群臣议之。端颇具同异,护不悦,出为蔡州刺史。为政宽惠,人吏爱之。转基州刺史。总管史宁遣司马梁荣催令赴任。蔡州父老诉荣,请留端者千余人。至基州未几,卒。遗诫薄葬,府州赠遗,勿有所受。

(选自《北史•薛端传》,有删改)

(注)①周文:周文帝。②护:宇文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B.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C.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D.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古代人父母去世后,在家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也称居忧、守丧等。
B.践祚: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指帝王即位。文中指周孝闵帝即位。
C.公: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从周代到清朝,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D.刺史:自汉设立,本为监察官,后得到进一步发展,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名称也有变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端忠君爱国,积极抗击敌军。面对敌将的劝诱,他拒不投降;他与民众一起坚守石城栅,打退了贺兰懿的进攻,收复了杨氏壁。
B.薛端为人正直,选人唯才是举。他每次奏请不回避权贵,得到周文帝的嘉奖;他选拔人才不以门第高贵为标准,而是先看德才。
C.薛端敢于直谏,提出不同意见。他劝说文帝不要匆忙登基称帝号;当宇文护要废黜孝闵帝时,他极力反对,结果得罪了宇文护。
D.薛端治政有方,深得别人尊重。他任蔡州刺史,施政宽厚,深得人心;当他改任基州刺史时,蔡州百姓纷纷请求上级让其留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
②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小题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春夜闻笛》一诗前二句写闻笛。此时,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而山上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这正是典型的边塞诗的特点。
B.“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相传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诗人正是引用了这个传说。
C.《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图。烽火台下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D.“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明亮和干净,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当时自然环境的美好。
E. 《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
【小题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品味“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一联(用“前者”代称)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联(用“后者”代称)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之处。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季式,字子通,有胆气。天平中,出为济州刺史。山东旧贼刘盘陀、史明曜等攻劫道路,剽掠村邑,齐、兖、青、徐四州患之,历政不能讨。季式至,皆破灭之。寻有濮阳民杜灵椿等攻城剽野,聚众将万人,季式遣骑三百,一战擒之。又有群贼破南河郡,季式遣兵临之,应时斩戮。有客尝谓季式曰:“濮阳、阳平乃是畿内,既不奉命,又不侵境,而有何急,遣私军远战?万一失脱,岂不招罪?”季式曰:“君言何不忠之甚也!我与国义同安危,岂有见贼不讨之理?且贼知台军卒不能来,又不疑外州有救,未备之间,破之必矣。兵尚神速,何得后机,若以获罪,吾亦无恨。

元象中,西寇大至。高祖亲率三军以御之,阵于邙北,师徒大败,河中流尸相继,败兵首尾不绝。人情骚动,谓世事艰难。所亲部曲请季式曰:“今日形势,大事去矣,可将腹心二百骑奔梁,既得避祸,不失富贵。何为坐受死也?”季式曰:“吾兄弟受国厚恩,与高王共定天下,一旦倾危,亡去不义。若社稷颠覆,当背城死战,安能区区偷生苟活!”

入为散骑常侍。兴和中,行晋州事。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天保初,封乘氏县,仍为都督,随司徒潘乐征讨江、淮之间。为私使乐人于边境交易,还京,坐被禁止,寻而赦之。四年夏,发疽卒,年三十八。赠侍中、使持节、都督沧冀州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曰恭穆。

季式豪率好酒,又恃举家勋功,不拘检节。黄门郎司马消难,左仆射子如之子,又是高祖之婿,势盛当时。因退食暇,寻季式与之酣饮。留宿旦日,重门并闭,关籥不通。消难固请云:“我是黄门郎,天子侍臣,岂有不参朝之理?”终不见许。失消难两宿,莫知所在,内外惊异。及消难出,方具言之。世宗在京辅政,白魏帝赐消难美酒数石,珍羞十舆,并令朝士与季式亲狎者,就季式宅䜩集。其被优遇如此。

(节选自《北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
B.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
C.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
D.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社稷”是古代立国之本,故作为国家的代称。
B.“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在一些朝代是“三公”之一。
C.“子”即子爵,是封建社会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封乘氏县子”说明封地在乘氏县。
D.“畿内”古称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门郎司马消难在闲暇时间找高季式与之酣饮,结果被强留两天,魏帝并没有责怪高季式,还赐给他美酒珍馐。
B.高季式任济州刺史时派遣军队剿灭了多处盗匪,有一位门客劝阻他,高季式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忠于朝廷的。
C.元象中,西魏军大举进攻,东魏军大败,人心动摇。高季式认为,受了国家的重恩,应在国家倾危之时拼命死战,不能苟且偷生。
D.高季式,一直受到朝廷优遇,他私自打发乐人赴边境交易,因犯罪遭拘禁,但不久就被赦免释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尚神速,何得后机,若以获罪,吾亦无恨。
(2)可将腹心二百骑奔梁,既得避祸,不失富贵。何为坐受死也?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贺拔岳字阿斗泥,少有大志,骁果绝人。不读兵书,而暗与之合。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州陷,投尔朱荣,每帐下与计事,多与荣意合。荣与元天穆谋入匡朝廷,岳曰:“将军士马精强,位望隆重,若首举义旗,伐叛匡救,何往不克,何向不摧。古人云:朝谋不及夕,言发不俟驾。此之谓矣。

未几,孝明帝暴,荣疑有故,乃举兵赴洛。荣既杀朝士,因欲称帝。岳乃从容致谏,荣寻亦自悟,乃尊立孝庄。时万俟丑奴称大号,荣将遣岳讨之。私谓其兄胜曰:“若岳往无功,罪责立至。假令克定,恐谗诉生焉。”乃请尔朱氏一人为元帅,岳副贰之。时赤水蜀贼兵断路,天光众不满二千。及军次潼关,天光有难色,岳乃进破之于渭北,军容大振。时丑奴自围岐州,遣其大行台尉迟菩萨南度渭水,攻围趋栅。天光遣岳率千骑赴援。岳于渭南傍水,分精兵数十为一处,随地形势置之。明日,岳渐前进,至水浅可济处,岳便驰马东出。贼谓岳走,乃弃步兵,南度渭水,轻骑追岳。岳依横冈设伏兵以待之,身先士卒,急击之,贼便退走。俄虏三千人,遂禽菩萨。及孝武即位,关中大行台。

永熙二年,孝武密令岳图齐神武。神武乃遣左丞翟嵩使至关中,间岳及侯莫陈悦。岳召悦会于高平,而悦受神武指,密图岳。岳弗之知而先又轻悦,悦乃诱岳入营,令其婿元洪景斩岳于幕中。朝野莫不痛惜之。子纬嗣,周保定中,录岳旧德,进爵霍国公,周文帝女。

(节选自《北史•贺拔岳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B.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C.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D.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又称崩驾、崩殂,常用于比喻帝王之死,也可用于太后、皇后和太子。
B.僭,有超越本分之义,古时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
C.加,是加官授职的意思,即是在原有的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
D.尚,承奉、奉事或仰攀,后专指娶帝王之女,尚主即娶公主为妻。
【小题3】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拔岳胸怀大志,谋略超出众人。他不读兵书,谋略却与兵书不谋而合;在军中议事,见解往往与将领尔朱荣相吻合;在战场御敌,也能以少胜多。
B.贺拔岳深谋远虑,一向处事严谨。他曾建议尔朱荣尽快举起义旗,拯救国难,并劝说尔朱荣放弃称帝,他还能在讨伐万俟丑奴之前就预测事态发展。
C.贺拔岳骁勇善战,屡次建立奇功。他在渭河一带假装逃跑诱敌深入,并设下伏兵等待敌人,然后身先士卒攻其不备,俘虏了数千敌军和将领尉迟菩萨。
D.贺拔岳百密一疏,以致身死人手。侯莫陈悦受神武指使图谋杀死他,他却毫不知情,又轻视对方,结果被元洪景诱骗杀死在军帐中,朝野上下人人惋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云:朝谋不及夕,言发不俟驾。此之谓矣。
(2)及军次潼关,天光有难色,岳乃进破之于渭北,军容大振。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小松
李商隐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注)①李商隐:晚唐诗人,在朋党之争中坚持己见,蔑视权贵,一生郁郁不得志。②谢:告诉,告诫。
【小题1】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诗;从风格上看,这首诗有别于李商隐一贯的含蓄婉曲,显得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送区册序①

(唐)韩愈

①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②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③。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②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④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 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⑤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 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 序以识别。

(注)①本文作于韩愈被贬阳山县令期间。区册,人名。②侔(móu):等同。③无所为而至:到这里后都觉得生活枯寂无聊到了极点。④挐(rú)舟:划船,撑船。⑤逃空虚者:巡行于荒坟古墓间的人。

【小题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也
B.尔
C.矣
D.哉
【小题2】“阳山,天下之穷处也”,结合第①段,具体写出“穷”之处。
【小题3】下列选项中,对于第①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主要写了作者被贬之地偏僻荒凉的自然环境特点。
B.渲染阳山之荒僻,委婉含蓄地表达被贬至此的失意落寞。
C.“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侧面表现作者的生活状态。
D.用阳山的荒僻来反衬区生与“我”的情谊深重且特别可贵。
【小题4】简析第②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5】联系韩愈《师说》,试分析作者对“李氏子蟠”和“区生”在情感态度上的差异。
同:
异:对李蟠的情感是: 对区生的情感是: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后下列小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唐)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梅花:假借笛曲名《梅花落》中的梅花。此诗写于1129年,迁客:被贬谪之人。去长沙:汉代贾谊因受到权臣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注)
【小题1】两首诗都选用了______意象,描绘出对_____一事的感受。
【小题2】这两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分别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张君名彻,字某,以进士累官至范阳府监察御史。长庆元年,今牛宰相为御史中丞,奏君名迹中御史选,诏即以为御史。其府惜不敢留,遣之,而密奏:“幽州将父子继续,不廷选且久,今新收,臣又始至孤怯,须强佐乃济。”发半道,有诏以君还之,仍迁殿中侍御史,加赐朱衣银鱼。

②至数日,军乱,怨其府从事,尽杀之,而囚其帅。且相约:张御史长者,毋侮辱轹蹙我事,毋庸杀。置之帅所。月余,闻有中贵人自京师至,君谓其帅:“公无负此土人,上使至,可因请见自辨,幸得脱免归。”即推门求出。守者以告其魁,魁与其徒皆骇,曰:“必张御史。张御史忠义,必为其帅告此,余人不如迁之别馆。”即与众出君。君出门,骂众曰:“汝何敢反!前日吴元济斩东市,昨日李师道斩于军中,同恶者父母妻子皆屠死,肉喂狗鼠鸱鸦。汝何敢反!汝何敢反!”行且骂。众畏恶其言,不忍闻,且生变,即击君以死。君抵死口不绝骂,众皆曰:“义士义士!“”或收收瘗之以

③事闻,天子壮之,赠给事中。其友侯云长佐郓使,请于其帅马仆射,为之选于军中,得故与君相知张恭、李元实者,使以币请之范阳,范阳人义而归之。以闻,诏所在给船舆,传归其家,赐钱物以葬。

(节选自韩愈《故幽州节度判官赠给事中清河张君墓志铭》)

(注释)①范阳府:即幽州节度使府。②轹蹙:欺凌。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月余(____)(2)或收瘗之以(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幽州将父子继续(  )
A.连续不断
B.继承延续
C.接替前任
D.阻断后继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且生变( )
A.估计
B.预料
C.忧虑
D.欺骗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诏即为御史 即击君
B.置帅所  有诏以君还
C.必其帅告此 之选于军中
D.因其帅  范阳人义归之
【小题5】把第③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6】第①段中“发半道,有诏以君还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7】第②段对张彻形象的刻画十分传神,试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各题。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天宝三载(744年),李白遇杜甫于洛阳,深结厚谊。后李白往江东,杜甫赴渭北长安。②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作于秦州。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而还。天末:天的尽头。秦州地处边塞,如在天之尽头。②秋水:秋日风波。
【小题1】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表现了杜甫对李白的思念和崇敬。
B.两首诗都是律诗,形式规整,言简而义丰。
C.“何时”与“几时”都表现出对李白音讯的期盼。
D.“冤”字指屈原和李白都曾蒙受魑魅小人的冤枉。
【小题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意思是“我在渭北看到春树想到江东,你在江东望着暮云念着渭北”,上下文互含其词而见意。下面不属于这种用法的一项是
A.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杜审言《赠苏绾书记》)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杜甫《狂夫》)
D.绿光风动麦,白碎日池翻。(杨万里《春晚往永和》)
【小题3】与“文章憎命达”一句所表达的文学观不同的一句是
A.诗到能迟转是才
B.诗穷而后工
C.贫老愁病入诗佳
D.赋到沧桑句始工
【小题4】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而侧重点不同,请具体写出有哪些不同。
【小题5】《春日忆李白》说李白的诗“飘然思不群”,《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有这样的特点,请你写出开篇第一句:“     。”
【小题6】律诗中间两联要求对偶。请写出杜甫《春夜喜雨》中最著名的一联对偶句。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娄师德,郑州人,为兵部尚书,使并州,接境诸县令随。日高至驿,恐人烦扰驿家,令就厅同食。尚书饭白而细,诸人饭黑而粗。呼驿长嗔之曰:“饭何为两种者?”驿长恐,对曰:“邂逅浙米不得,死罪。”尚书曰:“卒客无卒主人,亦复何损。”遂换取粗饭食之。

师德检校营田,往梁州,先有乡人姓娄者为屯官,犯赃,都督许钦明欲决杀。众乡人尚书,欲救之。尚书曰:“犯国法,师德儿子,亦不能舍,何况渠?”明日宴会,都督与尚书俱坐,尚书曰:“闻有一人犯国法,云是师德乡里,师德实不识,但与其父为小儿时共牧牛耳,都督莫师德宽国家法。”都督遽令脱枷至。尚书切责曰:“汝辞父娘,求觅官职,不能谨洁,知复奈何!”将一碟堆饼与之曰:“噇却,作个饱死鬼去!”都督舍之。

后为纳言,平章事,又检校屯田,行有日矣,执事早出,娄先足疾,待马未来,于光政门外横木上坐。须臾,有一县令,不知其纳言也,因诉名,与之并坐。令有一子远觇之,走告曰:“此纳言也。”令大惊,起曰:“死罪。”纳言曰:“人有不相识,法有何死罪?”

李昭德为内史,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体肥行缓,李屡顾待不即至,发怒曰:“叵耐杀人,田舍汉!”娄闻之,乃笑曰:“师德不是田舍汉,更阿谁是?”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也。”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狄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取材于《朝野佥载》《唐语林》等)

(注)①噇chuáng却:吃完退下。②纳言:古官名,即侍中,门下省长官,掌管出纳王命。③狄梁公:狄仁杰,唐代武则天时政治家,死后追封梁国公。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邂逅浙米不得 邂逅:仓猝,突然
B.众乡人尚书 谒:拜见
C.因诉名  身:自己的
D.朕不知卿 比:一直,从来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接境诸县令随  尚书切责
B.都督舍之      发怒曰
C.非碌碌人成事  命左右取筐箧
D.都督莫师德宽国家法    执事早出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客无卒主人
客人仓促而来,不能责备主人仓猝无备
B.都督遽令脱枷至
都督赶忙命令给犯人解去刑具押进来
C.叵耐杀人,田舍汉!
不可忍,急死人,乡巴佬!
D.卿知所自乎?
你知道自己的原因吗?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犯国法,师德儿子,亦不能舍,何况渠?
②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娄师德出使并州,和当地官员一起吃饭。
B.乡人之子犯罪,娄师德也当面严加训斥。
C.娄师德因体胖而行走缓慢,被同僚讥讽。
D.狄仁杰为争相位而对娄师德长久地排挤。
【小题6】唐代张鷟《朝野佥载》评价娄师德说:“纳言直而温,宽而栗(严),外愚而内敏,表晦而里明。”请结合文意,选择一点,做具体说明。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