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张君名彻,字某,以进士累官至范阳府监察御史。长庆元年,今牛宰相为御史中丞,奏君名迹中御史选,诏即以为御史。其府惜不敢留,遣之,而密奏:“幽州将父子继续,不廷选且久,今新收,臣又始至孤怯,须强佐乃济。”发半道,有诏以君还之,仍迁殿中侍御史,加赐朱衣银鱼。

②至数日,军乱,怨其府从事,尽杀之,而囚其帅。且相约:张御史长者,毋侮辱轹蹙我事,毋庸杀。置之帅所。月余,闻有中贵人自京师至,君谓其帅:“公无负此土人,上使至,可因请见自辨,幸得脱免归。”即推门求出。守者以告其魁,魁与其徒皆骇,曰:“必张御史。张御史忠义,必为其帅告此,余人不如迁之别馆。”即与众出君。君出门,骂众曰:“汝何敢反!前日吴元济斩东市,昨日李师道斩于军中,同恶者父母妻子皆屠死,肉喂狗鼠鸱鸦。汝何敢反!汝何敢反!”行且骂。众畏恶其言,不忍闻,且生变,即击君以死。君抵死口不绝骂,众皆曰:“义士义士!“”或收收瘗之以

③事闻,天子壮之,赠给事中。其友侯云长佐郓使,请于其帅马仆射,为之选于军中,得故与君相知张恭、李元实者,使以币请之范阳,范阳人义而归之。以闻,诏所在给船舆,传归其家,赐钱物以葬。

(节选自韩愈《故幽州节度判官赠给事中清河张君墓志铭》)

(注释)①范阳府:即幽州节度使府。②轹蹙:欺凌。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月余(____)(2)或收瘗之以(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幽州将父子继续(  )
A.连续不断
B.继承延续
C.接替前任
D.阻断后继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且生变( )
A.估计
B.预料
C.忧虑
D.欺骗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诏即为御史 即击君
B.置帅所  有诏以君还
C.必其帅告此 之选于军中
D.因其帅  范阳人义归之
【小题5】把第③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6】第①段中“发半道,有诏以君还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7】第②段对张彻形象的刻画十分传神,试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3:04: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而。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欤!

(《师说》)

【小题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能也(游水)  其圣人也亦之矣(低于)
B.而者彰(清楚)  士大夫之(类)
C.而学于师(以……为耻)   而江河(横渡〉
D.吾尝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人  欲人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绝江河  小学大遗
C.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可怪也欤
D.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
【小题3】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5】用“/”给下面划线的句子断句。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家贼事宜状
韩愈
臣去年贬岭外刺史,其州虽与黄家贼不相邻接,然见往来过客,并谙知岭外事,或人所说至精至熟。其贼并是夷獠,亦无城郭可居,依山傍险,自称洞主。衣服言语,都不似人。寻常亦各营生,急则屯聚相保。比缘邕管经略使多不得人,德既不能怀,威又不能临制,侵欺虏缚,以致怨恨。近者征讨,本起于裴行立、阳旻。此两人者,本无远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亦缘见贼未屯聚之时,将谓单弱,立可摧破,争献谋计,惟恐后时。朝廷信之,遂允其请。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倘皆非虚,贼已寻尽。至今贼犹依旧,足明欺朝廷。邕容两管,因此凋弊,十室九空,百姓怨嗟。阳旻、行立,相继身亡,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阳旻、行立,事既已往,今所用严公素者,亦非抚御之才,不能别立规模,依前还请攻讨。如此不已,臣恐岭南一道,未有宁息之时。
昨者并邕容两管为一道,深合事宜。然邕州与贼逼近,容州则甚悬隔。其经略使若置在邕州,与贼隔江对岸,兵镇所处,物力必全。一则不敢轻有侵犯,一则易为逐便控制。今置在容州,则邕州兵马必少,贼见势弱,易生奸心。伏请移经略使于邕州,其容州但置刺史,实为至便。
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羁旅,疾疫杀伤。臣自南来,见说江西所发共四百人,曾未一年,其所存者,数不满百。岳鄂所发都三百人,其所存者,四分才一。续添续死,每发倍难。若令于邕容侧近召募添置千人,兵士皆便习。长有守备,不同客军,守则有威,攻则有利。
自南讨已来,贼徒亦甚伤损。察其情理,厌苦必深。大抵岭南人稀地广,贼之所处,又更荒僻。假如尽杀其人,尽得其地,在于国计,不为有益。容贷羁縻,比之禽兽,来则捍御,去则不追,亦未亏损朝廷事势。以臣之愚,若因改元大庆,赦其罪戾,遣一郎官御史,亲往宣谕,必望风降伏,欢呼听命。仍为择选有材用威信、谙岭南事者为经略使,处理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既不能怀 绥:安抚
B.足明欺朝廷 罔:陷害
C.一则易为逐便控制 逐便:乘便
D.容贷羁縻,比之禽兽   容贷:宽恕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能了解黄家贼事情和百姓情况是因被贬岭外做州刺史,亲涉其地。
B.韩愈认为严公素其人不是能安抚控制局势的人物,也未另立章程办法。
C.韩愈听说江南西道所征发的士兵共四百人,不到一年,所剩不足百人。
D.韩愈认为体察他们的人情事理,黄家贼也必定深深厌烦以为苦事。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
(2)仍为择选有材用威信、谙岭南事者为经略使,处理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
【小题4】韩愈对于黄家贼事宜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劝学》)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师说》)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砺则利    就:接近
B.而江河 绝:隔绝
C.而学于师    耻:以……为耻
D.则耻师焉,矣 惑:糊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取于蓝  古圣人
B.曲中规  皆出于此乎
C.吾尝终日思矣     则群聚笑之
D.善假于物 师道之不传久矣
【小题3】下列对两段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一)从学习的意义和学习的作用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B.选文(二)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学于师的坏风气。
C.两段选文都用了比喻论证,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阐明观点。
D.两段选文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说理周密,语言凝练简洁。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