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甲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节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乙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节选自《病梅馆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___________ (2)而木之性日以离矣___________
(3)锄其直,遏其生气___________ (4)毁其盆,悉埋于地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与“以致其性焉尔”中的“以”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
B.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
C.遏其生气,以求重价 |
D.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
A.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
B.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
C.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
D.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
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
刘禹锡
洛阳秋日正凄凄,君去西秦更向西。
旧学三冬①今转富,曾伤六翻养初齐。
王城晓入窥丹凤,蜀路晴来见碧鸡②。
早识卧龙应有分,不妨从此蹑丹梯。③
(注)①旧学三冬: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书,说自己十三岁学书,经过三个冬天的学习,文史方面足够用了。②碧鸡:传说中的神山名。在今四川省西昌市。③蹑丹梯:指立边功回朝拜君王。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张衡《西京赋》有“青琐丹墀”之句。【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前句的叠词“凄凄”既是送别时凄凉环境的写照,也寄寓了诗人的伤感情绪。 |
B.首联后句两个“西”字突出朋友目的地遥远,“更”字令人无限感叹,蕴含关切之意。 |
C.颔联写出了朋友的人生经历,既有对其饱学的称费,也有对其命运即将改变的劝慰。 |
D.颈联运用想象手法,写朋友到蜀地将见到神鸟与神山,诗作感情基调由此转向迷离。 |
长沙过贾谊宅①
唐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③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②栖迟:淹留 ③楚客: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小题1】依现代汉语来看,这首律诗不押韵;但按唐代的读音,此诗是合乎律诗规范的。推测一下,本诗的“悲”、“涯”和____________在古代是押韵的。
【小题2】下列对作品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难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悲重的感情基调。 |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面抒发感慨做铺垫。 |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愤怒的质问。 |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A.一联 | B.两联 | C.三联 | D.四联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上下句形成一幅极有层次感的秋景图。 |
B.颔联“无边”、“萧萧” 、“不尽”、“滚滚”写出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
C.颈联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着笔,抒发了诗人怨天尤人的悲苦。 |
D.全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
与韩荆州书①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②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③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君侯制作侔④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一荐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听、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白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⑤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⑤。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注)①韩朝宗,唐京兆长安人,玄宗时官至荆州长史,时称韩荆州。②谈士:谈论世事的人。③畴曩(chǒunǎng):往日。④制作:指文章著述,侔(móu):相等,齐同。⑤谟猷(yóu):谋画.谋略。⑤薛、卞之门:薛指古代善于鉴定刀剑的薛烛;卞指发现宝玉的楚人卞和。比喻善于鉴赏人才的人。【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幸愿开张心颜(______) (2)即辟荀慈明(______)(3)安能自矜(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A.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 | B.先代所美 |
C.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 D.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 |
(1)或以才名见知
(2)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
【小题4】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是写李白向韩荆州介绍自己的一组是
①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 ②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③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④ 笔参造化,学究天人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⑤ 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⑥ 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
A.①③⑥ | B.②④⑥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A.韩荆州有周公之风,喜奖拔后进,当时士人仰慕于他,李白也上书自荐。 |
B.李白多年来游历四方,拜访结识军政长官,得到王公大人的普遍赞誉。 |
C.在信中李白极力称颂韩荆州的功业、德行、文章和学问研究,希望得到他的接纳。 |
D.李白才情很高,这封自荐信充分表现出他才华横溢、恃才傲物、与众不同的特点。 |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隆然伏行 既然已 |
B.有类橐驼者 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
C.甚善,名我固当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
D.其莳也若子 故不我若也 |
A.甚善,名我固当 | B.且硕茂,早实以蕃 |
C.非有能硕茂之也 | D.传其事以为官戒 |
A.种树要“顺木之天” | B.反对辍飧饔以劳吏 |
C.“顺民之天”以治国 | D.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广陵赠别
(唐)李白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小题1】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 | B.三个 | C.四个 | D.五个 |
A.含蓄委婉 | B.雄奇瑰丽 | C.高亢豪放 | D.明快俊逸 |
猛虎行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注)这首诗创作于中唐时代,正值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地方政治不稳,官府与地方势力狼狈为奸,人民生活困苦。【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乐府体的寓言诗,全诗以写猛虎危害村民来影射当时的社会,比喻贴切,叙述简洁。 |
B.第二句借猛虎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绕村寻衅,喻指如猛虎般的恶势力凶恶残暴,胆大妄为。 |
C.第四句写慑于猛虎的淫威,山中的麋鹿全都不敢有半点动静,喻指劳动人民战战兢兢地生活。 |
D.第五、六句,写百姓为逃脱虎患,年年在深山中抚养孩子,孩子怕招来老虎,不敢相互追逐。 |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本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用“闻”字把诗人夜不成寐,辗转反侧,百无聊赖的感觉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
B.本诗用词颇具匠心,“月”上用一个“寒”字形容,又与“泠泠”相联,点染了幽清意境。 |
C.“远逾响”“时一喧”句,写出了泉水山鸟的闹腾,和自己的孤寂形成对比,更显得落寞。 |
D.本诗抓住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声响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衬托他的郁郁情怀。 |
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十有余载矣,徒闻其语,不见其人,何哉?盖言之是也,行之非也。言之是,则出乎公道,行之非,则涉乎邪径。是非相乱,好恶相攻。所爱虽有罪,不及于刑;所恶虽无辜,不免于罚。此所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者也。或以小恶弃大善,或以小过忘大功。此所谓君之赏不可以无功求,君之罚不可以有罪免者也。赏不以劝善,罚不以惩恶,而望邪正不惑,其可得乎?若赏不遗疏远,罚不阿亲贵,以公平为规矩,以仁义为准绳,考事以正其名循名以求其实则邪正莫隐善恶自分。然后取其实,不尚其华,处其厚,不居其薄,则不言而化,期月而可知矣。若徒爱美锦,而不为民择官,有至公之言,无至公之实,爱而不知其恶,憎而遂忘其善,徇私情以近邪佞,背公道而远忠良,则虽夙夜不怠,劳神苦形,将求至理,不可得也。
(《贞观政要》卷七)
【小题1】用“∕”给划线句断句。考事以正其名循名以求其实则邪正莫隐善恶自分
【小题2】文末说“将求至理,不可得也”,这里的“至理”应指 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赏不以劝善,罚不以惩恶,而望邪正不惑,其可得乎?”一句中 “赏”的正确做法:_______________纵观全文,作者认为“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