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①和士开,字彦通,清都临漳人也。其先西域商胡,本姓素和氏。士开幼而聪慧,选为国子学生,解悟捷疾,为同业所尚。天保初,世祖封长广王,辟士开开府行参军。世祖性好握槊,士开善于此戏,由是遂有斯举。加以倾巧便僻,又能弹胡琵琶,因此亲狎。尝谓王曰:“殿下非天人也,是天帝也。”王曰:“卿非世人也,是世神也。”其深相爱如此。
②世祖践祚,累除侍中,加开府。帝先患气疾,因饮酒辄大发动,士开每谏不从。属帝气疾发,又欲饮,士开泪下歔欷不能言。帝曰:“卿此是不言之谏。”因不复饮。言辞容止,极诸鄙亵,以夜继昼,无复君臣之礼。至说世祖云:“自古帝王,尽为灰烬,尧、舜、桀、纣,竟复何异?陛下宜及少壮,恣意作乐,纵横行之,即是一日快活敌千年。国事分付大臣,何虑不办,无为自勤苦也。”世祖大悦。其年十二月,世祖寝疾于乾寿殿,士开入侍医药。世祖谓士开有伊、霍之才,殷勤属以后事,临崩,握士开之手曰:“勿负我也。”乃绝于士开之手。
③世祖时,恒令士开与太后握槊,又出入卧内无复期限,遂与太后为乱。及世祖崩后,弥自放恣。琅邪王俨恶之,与领军库狄伏连、侍中冯子琮、御史王子宜、武卫高舍洛等谋诛之。伏连发京畿军士,帖神武、千秋门外,并私约束,不听士开入殿。其年七月二十五日旦,士开依式早参,伏连前把士开手曰:“今有一大好事。”王子宜便授一函,云:“有敕令王向台。”遣兵士防送,禁于治书侍御厅事。俨遣都督冯永洛就台斩之,时年四十八,簿录其家口。
④士开禀性庸鄙,不窥书传,发言吐论,惟以谄媚自资。河清、天统以后,威权转盛,富商大贾朝夕填门,朝士不知廉耻者多相附会,甚者为其假子,与市道小人同在昆季行列。
(节选自《北齐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二》)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1)辟士开开府行参军(________) (2)累除侍中(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释义最准确的一项。
属帝气疾发,又欲饮( )
A.叮嘱 | B.新近 | C.属于 | D.适逢 |
不听士开入殿( )
A.听从 | B.听任 | C.听话 | D.听命 |
A.士开善于此戏 急于星火 |
B.卿此是不言之谏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C.因此亲狎 不如因善遇之 |
D.惟以谄媚自资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河清、天统以后,威权转盛,富商大贾朝夕填门,朝士不知廉耻者多相附会,甚者为其假子,与市道小人同在昆季行列。
【小题6】第③段叙述了和士开被杀的________和_______。
【小题7】请填写与和士开有关的表格。
言行 | 特点 |
善握槊、琵琶 | ① ________ |
② __________ | 阿谀奉承 |
劝君恣作乐 | 纵容失职 |
与太后为乱 | ③ ________ |
送东莱学士无竞①
陈子昂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②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③新。
[注]①无竞:王无竞,东莱人,性格刚烈耿直,仕途坎坷。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竞送行之时。②怀:想到,想念。③白首:亦作“白发”。【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剑是建功立业的象征,诗人把其送给远行的友人,表现了对朋友的鼓励与期望。 |
B.诗歌借宝剑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送剑则表明诗人与他是志趣相投的知己。 |
C.诗歌结尾写友人遭遇的不公待遇虽已成事实,但是不可虚度年华,让头上徒添白发。 |
D.该诗属于赠别诗,赠物与赠言相辅相成,在对友人的勉励中,也直接表现出诗人的愤慨。 |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①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②,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③者斩焉,篲④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翦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⑤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古代散文选》)
[注释]①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②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③篚:竹制的盛器。④篲: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⑤封:培土。
【小题1】作者以竹的□□、□□、□□、□□的特点比喻君子之德 。
【小题2】庭院中的竹子“枝叶殄瘁,无声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小题3】“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
A.在庭院中种竹子的人,大多是有道德修养的人。 |
B.相国死了之后,他的故居捐赠出来,给人居住。 |
C.本文以“竹似贤”一句,统领全文,娓娓道来。 |
D.本文从多方面写“养竹”方法,内容详实丰富。 |
E.作者在长安居所,原是关相国私人住宅的东亭。 |
F.“见贱俗人之目”意思是,被低贱的俗人所见。 |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又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衣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日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畏日,拘忌异甚 异:特别,非常。 |
B.某氏徙居他州 徙:迁移。 |
C.阖门,撤瓦,灌穴 阖:关上。 |
D.终不厌 厌:满足。 |
①鼠,子神也。 ②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③且何以至是乎哉。 ④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
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②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③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 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⑤昼累累与人兼行。 ⑥杀鼠如丘。
A.①②③ | B.②③⑥ | C.③④⑤ | D.①②⑥ |
A.某氏认为自己的生年正好是子年,而老鼠则是子年的年神,因此,他特别爱护老鼠。 |
B.某氏家里不喂养猫狗,又禁止仆人打老鼠,粮仓厨房全都任凭老鼠糟蹋不准干涉。 |
C.几年后,姓某的人迁居到别的州去了,后来的人住在这里,老鼠仍然十分猖狂。 |
D.后来的人买来五六只猫,关紧房门,移动盆罐,把水灌进鼠洞里,又雇来仆人围捕。 |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小题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小题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送别之情,情景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
C.闻道衡阳外,雁来独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
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乙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月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 |
B.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
C.因抗颜而为师 抗颜:冒犯别人 |
D.余以为过言 过言:过分夸大的话 |
A.犹且从师而问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侣鱼虾而友麋鹿 |
C.亦以病吾子 作《师说》以贻之 |
D.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
A.甲文先用三个感叹句提示全段内容,接着用三组对比来论证,揭示了不从师而学的荒谬,对不良风气作了有力的批判。 |
B.甲文在论证上说理和例证相结合,在行文上散句和偶句相错综,在语气上由委婉到肯定再到强烈,使得文章极具感染力。 |
C.乙文中以韩愈“抗颜而为师”受到嘲笑打击为鉴,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委婉地表达了对“好为人师”者的批评。 |
D.柳宗元对师道的论述,采用寓理于事的手法,论说中穿插一些趣闻轶事,辛辣幽默,看似谐谑实则隐含着无限的愤懑。 |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怀,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小题1】本文作者柳宗元,字_________,是唐代__________运动的代表。【小题2】解释加点的字。
①早实以蕃(________) ②虽窥伺效慕(________)
③寿且孳 (________) ④其莳也若子(________)
【小题3】与“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驼业种树 | B.非有能硕茂之也 |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 D.木之性日以离矣 |
A.以上文字主要采用对话形式,郭橐驼讲述自己的种树经验,顺着树木天性,使它的本性得到充分发展。 |
B.栽种树木时,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树苗。 |
C.种完后,放在那里,就如同扔掉一样。不应该每天都去看护、早晚都要摸摸。这样树的天性才不致被破坏。 |
D.本文是以寓言的方式批评那些溺爱自己孩子的父母,意在引导他们教育子女要讲究方法。 |
①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②故不我若也。
【小题6】《种树郭橐驼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观点?
少室雪晴送王宁
李颀
少室①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②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③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④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注)①少室: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东距太室山约10公里,有三十六峰,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②见:同“现”。③过景:落日余辉。④行人:指王宁。【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以拟人手法,写少室山晴雪不同的座座山峰,似与王宁分别。 |
B.三、四句“连”字,写岀晴峰的广袤;两个“峨”字,突出雪峰的高峻。 |
C.五、六句写落日斜照山峰,说不清其奇妙;白云婀娜多姿,难以形容。 |
D.尾句写送别远望,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