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①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作“穷尽”讲。 |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 |
C.尾联是对侄子的慰勉之辞,作者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赞美并鼓励了弟侄。 |
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①,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①崇光:美艳的光彩。【小题1】这两首诗在体裁上属于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苏诗开头说海棠泛着美艳的光彩,香气馥郁如云雾缭绕。 |
B.“空蒙月转廊”既是说空濛的月色映衬了海棠的美丽,也暗示时间在悄悄流逝。 |
C.“只恐夜深花睡去”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
D.白居易确定明天一准会风卷花落,所以说“明朝风起应吹尽”。 |
英雄之言
唐 罗隐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平盗也。故人亦然。
夫盗亦人也,冠屦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
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居室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
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
(附):
(一)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项羽本纪》
(二)高祖常①繇②威阳,纵观③,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高祖本纪》
(注):①“常”通“尝”。②“繇”通“徭”。③纵观:意思是任人随意观看。
【小题1】附文选自《史记》,它是一部________通史,“本纪”多是历代________传记。【小题2】找出《英雄之言》一文中体现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句子。
【小题3】在附文中,主要通过简洁的语言描写刻画出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请分别写出。
项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是一篇讽刺性杂文,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暴露出了项羽、与刘邦什么样的共同本质?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①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①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
C.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
D.全诗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悲伤、沉郁的氛围,情感真挚动人。 |
宿赞公房①
杜甫
杖锡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注)①赞公:诗人旧友,原长安大云寺住持。乾元年同,因宰相房琯案被牵连,两人都被贬秦州,僧人先到,诗人后至,诗人在此与赞公偶遇。②杖锡:柱着锡杖。【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何来此”发问,表达了诗人在贬谪地见到老友时内心的惊讶。 |
B.颔联的景物描写既暗示了友人处境的凄凉,也赞美了友人品格的高洁。 |
C.尾联以“陇月”象征诗人和友人的团圆,也表达了对天下太平的祈愿。 |
D.诗歌借居所写友人,借友人说自己,达到友我统一、心境相通的程度 |
寄浙东韩乂评事①
[唐]杜牧
一笑五云溪②上舟,跳丸日月十经秋。
鬓衰酒减欲谁泥,迹辱魂惭好自尤。
梦寐几回迷蛱蝶,文章应广畔牢愁③。
无穷尘土无聊事,不得清言解不休。
(注释)①约会昌四年(844)作,时杜牧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任。评事:大理寺评事,从八品下。此当是韩乂为浙东幕吏时所挂的京官头衔。 ②五云溪:在今浙江绍兴东南。③畔牢愁:东汉扬雄所作辞赋篇名,颜师古注引李奇曰:“畔,离也。牢,聊也。与君相离,愁而无聊也。”【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一句是回忆当年与韩乂在五云溪荡舟,第二句写两人分别已久,长达十年。 |
B.颈联说自己有好几回如庄子似的梦见蝴蝶,不知自己是蝴蝶,还是蝴蝶是自己,以此写出对自己前途的迷茫;说自己的文章应是和扬雄一样,有着深广的“畔牢愁”。 |
C.末句直抒胸臆,向友人发出最真诚的邀请:我得不到你的通达语言的劝解,就永远都化不开心中的郁结之气。 |
D.全诗运用了比喻、夸张、虚实结合、用典等多种艺术手法,以追忆始,以再续友情终。 |
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宋代民歌
施耐庵《水浒传》(注)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注)《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杨志押送生辰纲行至黄泥冈时,白日鼠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所吟唱的诗作。【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诗后两句似乎离题,然而与题目有着内在的联系,一方是祈求下雨:一方却“犹恐春阴”,两种场面形成鲜明对照。 |
B.宋代民歌从不同的侧面渲染天气的炎热,为押送生辰纲的杨志等人口渴思饮,终于落入吴用所设计的圈套作铺垫。 |
C.这两首诗歌都描写了在春日大早之时,农人与豪门贵族两种不同的生活场面和不同的心理活动。 |
D.这两首诗歌都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讽刺了富贵人家不知民生疾苦。 |
孙绰,字兴公。博学善属文,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余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尝鄙山涛,而谓人曰:“山涛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元礼门为龙津[注],则当点额暴鳞矣。”所居斋前种一株松,恒自守护,邻人谓之曰:“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恐永无栋梁日耳。”绰答曰:“枫柳虽复合抱,亦何所施邪!”绰与询一时名流,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沙门支遁试问绰:“君何如许?”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询将北面矣。”绰重张衡、左思之赋,每云:“《三都》《二京》,五经之鼓吹也。”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荣期曰:“恐此金石非中宫商。”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补章安令,征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扬州刺史殷浩以为建威长史。会稽内史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永嘉太守,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时大司马桓温欲经纬中国,以河南初平,将移都洛阳。朝廷畏温,不敢为异,而北土萧条,人情疑惧,虽并知不可,莫敢先谏。绰乃上疏。桓温见绰表,不悦,曰:“致意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知人家国事邪!”寻转廷尉卿,领著作。
绰少以文才垂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郗、庾诸公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年五十八,卒。
(节选自《晋书·孙绰传》,有删改)
(注)龙津:即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的黄河峡谷。【小题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博学善属文属:写作 |
B.辞致甚工工:擅长 |
C.恐此金石非中宫商宫商:泛指音乐 |
D.领著作郎领:暂时担任 |
A.则鄙于绰 则告诉不许 |
B.五经之鼓吹也 受物之汶汶者乎 |
C.绰乃上疏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
D.绰少以文才垂称能 以足音辨人 |
A.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
B.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
C.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
D.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
A.孙绰博学善文,志向高洁。他在会稽十多年纵情山水之间,写下《遂初赋》,并种上一棵松树来表达自己志向高洁渴望成才。 |
B.孙绰性格直率,言辞犀利。孙绰瞧不起“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认为他非吏非隐,说他如果想鲤鱼跃龙门,会被点额晒鳞的。 |
C.孙绰忠于国家,直言进谏。桓温欲谋划中原,将移都洛阳;众臣不敢异声,孙绰慨然上书,桓温不高兴,认为他已忘却当初写《遂初赋》高远之志。 |
D.孙绰才华冠绝当世,为时所重。温(峤)、王(导)、郗(鉴)、庾(亮)等人去世,一定要孙绰撰写碑文,然后刻在石头上。 |
京口
(唐)陆龟蒙
江边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①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注)①宋帝,指南朝宋武帝刘裕,发迹于京口。【小题1】颈联采用_________手法写古渡口_________ 的特点。
【小题2】“苍翠无烟草自生”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句话。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这首诗开头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 |
B.诗人的仕途不顺,命运多舛,其诗作多有政治失意之感。本诗中“独鸟背人飞”也暗喻着诗人的孤苦背时,含蕴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情。 |
C.诗人在前三联中的景物描写,已将乡情旅思写足,尾联翻出新境,把诗情又推进一层。诗人捕捉“捣寒衣”的砧声入诗,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了他满怀的悲愁痛苦。 |
D.从全诗来看,诗人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