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1),樽酒家贫只旧醅(2)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注释:(1)兼味:多种美味佳肴。(2)旧醅:隔年的陈酒。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户外环境,点明了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作者的心境。
B.颔联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通过扫花径、开蓬门的行为增强了生活实感。
C.颈联描绘了待客的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主客之间的深厚情谊和融洽气氛。
D.尾联呼邻共饮的细节描写别开生面,尤其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小题2】下列选项中与“舍南舍北皆春水”一句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A.清泪恰同春水涨。拭尽重流,触事如何向。 (赵长卿《蝶恋花•闲上西楼供远望》)
B.一溪春水送行舟。无情月,偏照水东楼。   (宋丰之《小冲山》)
C.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王安石《北陂杏花》)
D.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阑桥。 (温庭筠《杨柳枝》)
【小题3】本诗和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都写了与“客”相关的内容。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点。

约 客

赵师秀(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雨叹(其三)

杜甫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呼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注)①《秋雨叹》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宰相杨国忠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②谁比数:没人关心。③衡门:贫者所居。④《杜诗详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困。
B.颔联写无惧风雨的“稚子”在雨中欢呼雀跃的情景,反衬出“老夫”的衰老。
C.颈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
D.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诗人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
【小题2】诗人为什么“叹秋雨”,请结合全诗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① 三君子

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刘禹锡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②欲如何。

(注)①微之、敦诗、晦叔:即元稹、崔群、崔玄亮,三人都是白居易的好友,情分很深。②闻琴泪尽:《晋书·王徽之传》载,王徽之听说其弟王献之(字子敬)死讯,前往吊唁,取出王献之的琴弹奏,久不成调,直呼“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标题中“乐天见示”的“见”字是“我”的意思,即刘禹锡自己。乐天即白居易。
B.诗人从读白居易的赠诗写起,既表示了认同和伤感,也扣合诗题,表明了酬答之意。
C.“故人少”与“祭文多”对偶工整,揭示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对立面,含有深刻的哲理。
D.诗的尾联引用典故,抒发了自古如斯、无可奈何的“叹逝”之情,可谓言简而意深。
【小题2】本诗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罗含,字君章,桂阳耒阳人也。曾祖彦,临海太守。父绥,荥阳太守。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自此后藻思日新。弱冠,州三辟,不就。含父尝宰新淦,新淦人杨羡后为含州将,引含为主簿,含傲然不顾,羡招致不已,辞不获而就焉。及羡去职,含送之到县。新淦人以含旧宰之子,咸致赂遗,含难违而受之。及归,悉封置而去,由是远近推服焉。后为郡功曹,刺史庾亮以为部江夏从事。太守谢尚与含为方外之好,乃称曰:“罗君章可谓湘中之琳琅。”寻转州主簿。后桓温临州,又补征西参军。温尝使含诣尚,有所检劾。含至,不问郡事,与尚累日酣饮而还。温问所劾事,含曰:“公谓尚何如人?”温曰:“胜我也。”含曰:“岂有胜公而行非邪!故一无所问。”温奇其意而不责焉。转州别驾。以廨舍喧扰,于城西池小洲上立茅屋,伐木为材,织苇为席而居,布衣蔬食,晏如也。温尝与僚属宴会,含后至。温问众坐曰:“此何如人?”或曰:“可谓荆楚之材。”温曰:“此自江左之秀,岂惟荆楚而已。”征为尚书郎。温雅重其才,又表转征西户曹参军,俄迁宜都太守。及温封南郡公,引为郎中令。寻征正员郎,累迁散骑常侍、侍中,仍转廷尉、长沙相。年老致仕,加中散大夫,门施行马。初,含在官舍,有一白雀栖集堂宇,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年七十七卒,所著文章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B.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C.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D.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秦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B.弱冠,古时男子18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C.方外之好,古时指相互间没有利益关系却有某种共同爱好或共同语言的朋友。
D.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也可指东晋等朝统治的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含不恋权。州里授予官职,他都没有接受。杨羡请他来出任主簿,他先是不予理睬,后来才勉强上任。
B.罗含不贪财。罗含对新淦百姓送他财物感到盛情难却,只好勉强收下。在离开新淦时,把财物封装起来带走。
C.罗含生活简朴。他嫌官衙内太吵闹,就自己盖茅屋居住,伐木做床,编苇为席,吃穿简单,生活得有滋有味。
D.罗含很有才。杨羡、庾亮都提拔过他。在桓温掌权时,他得到桓温器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77岁时去世,所著文章流行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含曰:“岂有胜公而行非邪!故一无所问。”温奇其意而不责焉。
(2)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张判官赴河西

王维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②。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注)①张征虏:张飞,因功被封征虏将军。②霍冠军:霍去病,因功被封冠军侯。
【小题1】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朋友轻车简从,慷慨出塞,赞叹了其忠君报国、不计功名的豪情壮志。
B.颔联连用两个典故,夸赞朋友能够像张飞和霍去病一样立功边塞,名垂青史。
C.尾联直抒心声,感情深厚而复杂,表达了离别的感伤和对朋友远赴边关的担忧。
D.本诗写虚如实,通过想象把人物放在荒漠广阔的背景之中,形象突出,格调高昂。
【小题2】王维诗多有精妙之语,请赏析其颈联用词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过郑山人所居

唐•刘长卿

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

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

送陈靖中舍(注)归武陵

宋•王安石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注)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的身份致仕。
【小题1】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诗中“春山犬吠武陵源”一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
B.王诗全诗为虚写设想,语言质朴平易,蕴含哲理,情感真切,饱含对朋友的真挚祝福。
C.刘诗中第三四句中“无行”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地人迹罕至,也表现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
D.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
【小题2】两首诗中都有“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薄暮

杜甫

江水长流地,山云薄暮时。

寒花隐乱草,宿鸟探深枝。

故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

人生不再好,鬓发自成丝。

(注)①此诗为广德元年(763年)秋诗人在阆州(今四川境内)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诗人几经辗转,到达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建成“浣花草堂”,开始了蜀中避乱的岁月。

【小题1】有论者认为颔联一语双关,别有寄托,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小题2】诗人为何“心苦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裴让之,字士礼。年十六丧父,殆不胜哀,其母辛氏泣抚之曰:“弃我灭性,得为孝子乎?”由是自勉。辛氏,高明妇则,又闲礼度。夫丧,诸子多幼弱,广延师友,或亲自教授。内外亲属有吉凶礼制,多取则焉。让之少好学有文俊辩早得声誉魏天平中举秀才对策高第累迁屯田主客郎中省中语曰能赋诗裴让之为太原公开府记室。与杨愔友善,相遇则清谈竟日。愔每云:“此人风流警拔,裴文季为不亡矣。”梁使至,帝令让之主客郎。第二弟诹之奔关右,兄弟五人皆拘系。神武问曰:“诹之何在?”答曰:“昔吴、蜀二国,诸葛兄弟各得遂心,况让之老母在,君臣分定,失忠与孝,愚夫不为。伏愿明公以诚信待物,若以不信处物,物亦安能自信?以此定霸,犹却行而求道耳。”神武善其言,兄弟俱释。历文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后兼散骑常侍聘梁。文襄尝入朝,让之导引,容仪蕴藉,文襄目之曰:“士礼佳舍人。”迁长兼中书侍郎,领舍人。齐受禅,静帝逊居别宫,与诸臣别,让之流涕歔欷。以参掌仪注,封宁都县男。帝欲以为黄门郎,或言其体重,不堪趋侍,乃除清河太守。至郡未几,杨愔谓让之诸弟曰:“我与贤兄交款,企闻善政。适有人从清河来,云奸吏敛迹,盗贼清靖。期月之期,翻然更速。”清河有二豪吏田转贵、孙舍兴久吏奸猾,多有侵削,因事遂胁人取财。计赃依律不至死。让之以其乱法,杀之。时清河王岳为司州牧,遣部从事案之。侍中高德政旧与让之不协,案奏言:“当陛下受禅之时,让之眷恋魏朝,呜咽流涕,比为内官,情非所愿。”既而杨愔请救之,云:“罪不合死。”文宣大怒,谓愔曰:“欲得与裴让之同冢耶!”于是无敢言者。事奏,竟赐死于家。

(节选自《北齐书•裴让之》,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让之少好学有文/俊辩早得声誉/魏天平中举/秀才对策高第/累迁屯田主客郎中/省中语曰/能赋诗/裴让之/为太原公开府记室
B.让之少好学有文/俊辩早得声誉/魏天平中举秀才/对策高第/累迁屯田主客郎/中省中语曰/能赋诗/裴让之/为太原公开府记室
C.让之少好学/有文俊辩/早得声誉/魏天平中举秀才/对策高第/累迁屯田主客郎中/省中语曰/能赋诗/裴让之/为太原公开府记室
D.让之少好学/有文俊辩/早得声誉/魏天平中举/秀才对策高第/累迁屯田主客郎/中省中语曰/能赋诗/裴让之/为太原公开府记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吉凶礼制”,古代以祭祀的事为嘉礼,冠婚的事为吉礼,宾客的事为宾礼,军旅的事为军礼,丧葬的事为凶礼。
B.“对策”,亦作“封册”。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摄”,既可指任职的谦词,表示暂时代理;又指暂行代理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员。
D.“受禅”,亦作“受嬗”,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让之的母亲是一位既懂礼节又会教育子女的人,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们成材,她含辛茹苦抚养幼弱的孩子,为他们请老师,有时候还亲自教授孩子们。
B.裴让之与杨愔关系很好,如果二人见面,就会整天清谈;杨愔常夸赞裴让之,并希望好友有好政绩。后杨愔因替裴让之说情而被文宣帝埋在裴让之墓中。
C.裴让之受二弟牵连被捕入狱,神武帝审问他时,他用三国时期诸葛亮兄弟分事二主的例子,表达自己既能尽忠又可尽孝的思想。
D.裴让之在齐立国时参与制定礼仪制度,皇帝想封他黄门郎,因有人说他身体肥胖而没被任用,就作了清河太守,短短一个月,就使清河管界安定,政治清明。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⑴我与贤兄交款,企闻善政。适有人从清河来,云奸吏敛迹,盗贼清靖。
⑵清河有二豪吏田转贵、孙舍兴久吏奸猾,多有侵削,因事遂胁人取财。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李翊书

韩愈

①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③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④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⑤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美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专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⑥有志乎古者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节选自《昌黎先生集》)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于人而取于人邪   蕲:希望
B.养其根而其实 俟:等待
C.其于器邪   肖:仿效
D.有志乎古者矣 希:稀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敬辞,可译为“您”,与“陛下”,“殿下”、“阁下”等都是古人谦虚地尊称对方的称呼。古代下对上或者同辈之间都可以尊称对方为“足下”。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C.两汉:即西汉和东汉。两汉都城一在长安一在洛阳,故称“西汉”“东汉”。两汉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作出了巨大贡献。
D.诗书:指《诗经》和《尚书》。《诗经》按表现手法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2)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小题4】文章第三、四段,韩愈紧扣“道”“文”来叙述自己二十余年的学习经历。请概括其学为古文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不超过20个字。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书空: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着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尾联中,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小题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