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罗含,字君章,桂阳耒阳人也。曾祖彦,临海太守。父绥,荥阳太守。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自此后藻思日新。弱冠,州三辟,不就。含父尝宰新淦,新淦人杨羡后为含州将,引含为主簿,含傲然不顾,羡招致不已,辞不获而就焉。及羡去职,含送之到县。新淦人以含旧宰之子,咸致赂遗,含难违而受之。及归,悉封置而去,由是远近推服焉。后为郡功曹,刺史庾亮以为部江夏从事。太守谢尚与含为方外之好,乃称曰:“罗君章可谓湘中之琳琅。”寻转州主簿。后桓温临州,又补征西参军。温尝使含诣尚,有所检劾。含至,不问郡事,与尚累日酣饮而还。温问所劾事,含曰:“公谓尚何如人?”温曰:“胜我也。”含曰:“岂有胜公而行非邪!故一无所问。”温奇其意而不责焉。转州别驾。以廨舍喧扰,于城西池小洲上立茅屋,伐木为材,织苇为席而居,布衣蔬食,晏如也。温尝与僚属宴会,含后至。温问众坐曰:“此何如人?”或曰:“可谓荆楚之材。”温曰:“此自江左之秀,岂惟荆楚而已。”征为尚书郎。温雅重其才,又表转征西户曹参军,俄迁宜都太守。及温封南郡公,引为郎中令。寻征正员郎,累迁散骑常侍、侍中,仍转廷尉、长沙相。年老致仕,加中散大夫,门施行马。初,含在官舍,有一白雀栖集堂宇,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年七十七卒,所著文章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B.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C.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D.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秦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B.弱冠,古时男子18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C.方外之好,古时指相互间没有利益关系却有某种共同爱好或共同语言的朋友。
D.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也可指东晋等朝统治的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含不恋权。州里授予官职,他都没有接受。杨羡请他来出任主簿,他先是不予理睬,后来才勉强上任。
B.罗含不贪财。罗含对新淦百姓送他财物感到盛情难却,只好勉强收下。在离开新淦时,把财物封装起来带走。
C.罗含生活简朴。他嫌官衙内太吵闹,就自己盖茅屋居住,伐木做床,编苇为席,吃穿简单,生活得有滋有味。
D.罗含很有才。杨羡、庾亮都提拔过他。在桓温掌权时,他得到桓温器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77岁时去世,所著文章流行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含曰:“岂有胜公而行非邪!故一无所问。”温奇其意而不责焉。
(2)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2 10:03: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会骏诛,累迁太子洗马、著作郎。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志默然。既起,云谓机曰:“殊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机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太安初,成都王颖与河间王颙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颖不许,遂行。颖谓机曰:“若功成事定,当爵为郡公,位以台司,将军勉之矣!”机曰:“昔齐桓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以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颖左长史卢志心害机宠,言于颖曰:“陆机自比管、乐,拟君暗主,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颖默然。

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录其主者。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都督不!”机司马孙拯劝机杀之,机不能用。超宣言于众曰:“陆机将反。”又还书与玖言机持两端,军不速决。及战,超不受机节度,轻兵独进而没。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颖大怒,使秀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

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

节选自《晋书·陆机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齐桓/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以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
B.昔齐桓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以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
C.昔齐桓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以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
D.昔齐桓/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以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洗马,也简称为洗马,是中国古代一个官职,属于太子官属,是太子的随从官员,即太子的先导官,最早设立于汉朝。
B.中国,“中国”最先指京都,后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再后来,称黄河流域为“中国”,即“中原”。文中的“中国”指中原一带。
C.右,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但年代不同,左右尊卑也不同。晋朝在军中以右为尊。
D.节度,即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机天赋禀异,文章辞藻华丽。他年轻时就有奇才,文章冠绝一时。张华称赞他说,别人写文章恨才少,陆机写文章恨才多。
B.陆机与人对答不藏锋芒。在回答卢志带有挑衅性的问答时,他针锋相对,让卢志无言以对。其弟陆云事后相劝,他仍不接受。
C.陆机能审时度势,不贪权势。司马颖让他代理都督,但他考虑到自家三代为将,自己又是客居外地为官,所以坚决请求辞去此职。
D.陆机不畏强权,铁面无私。孟超恃宠纵容部下抢掠,陆机逮捕了为首者,孟超求请,陆机不许,孟超于是诬告陆机,陆机因此而遇害。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2)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4)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逌,字道载,陈留圉人也。曾祖蕤,谯郡太守。祖允,芜湖令。父济,安东参军。逌少孤,与从弟灌共居,甚相友悌,由是获当时之誉。逌避乱屏居,绝弃人事,翦茅结宇,耽玩载籍,有终焉之志。本州辟从事,除佐著作郎,并不就。征北将军蔡谟命为参军,何充复引为骠骑功曹。以家贫,求试守,为太末令。县界深山中,有亡命数百家,恃险为阻,前后守宰莫能平。逌到官,召其魁帅,厚加抚接,谕以祸福,旬月之间,襁负而至,朝廷嘉之。
中军将军殷浩甚重之,迁长史。浩方修复洛阳,经营荒梗,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谓将校曰:“今兵非不精,而众少于羌,且其堑栅甚固,难与校力,吾当以计破之。”乃取数百鸡以长绳连之,系火于足。群鸡骇散,飞集襄营。襄营火发,其乱,随而击之,襄遂小败。及桓温奏废浩佐吏,遂免。
哀帝以天文失度,欲依《尚书》洪祀之制,亲执虔肃于太极前殿,冀以免咎。帝使太常集博士草其制,逌上疏谏曰:“德礼增修,则殷道以隆。此往代之成验,不易之定理。顷者星辰颇有变异,陛下祗戒之诚达于天人,在予之惧,忘寝与食,仰虔玄象,俯凝庶政,嘉祥之应,实在今日。而犹朝乾夕惕,思广兹道,诚实圣怀殷勤之至。然洪祀有书无仪,不行于世,询访时学,莫识其礼。且其文曰:‘洪祀,大祀也。阳曰神,阴曰灵。举国相率而行祀,顺四时之序,无令过差。’今案文而言,皆漫而无适,不可得详。若不详而修,其失不小。”帝犹敕撰定,逌又陈古义,帝乃止。
逌在职多所匡谏。著《阮籍序赞》《逸士箴》及诗赋奏议数十篇行于世。病卒,时年五十八。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
B.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
C.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
D.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除,是我国古代任用官员的词语。“辟”,一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B.友悌中的“友”是指友爱、亲爱;悌,是指尊重长辈。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就是古代五伦封建等级观念的体现。
C.洛阳,拥有多年建都史,东周、西汉、东汉、西晋、隋朝等先后有多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古都之一。
D.阮籍,三国时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有《咏怀诗》八十二首,王勃作品中有“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的语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逌家族的人关系融洽。江逌曾祖曾做过谯郡太守,祖父曾任过芜湖令,江逌自幼父亲去世,与堂弟江灌共同居住,互相十分友爱,因此获得当时人的称誉。
B.江逌抚慰百姓有功绩。江逌任太末令时,因县处深山中,有几百家逃亡的,凭借险阻,让先后县令不能平定,江逌到任后,召集他们的首领,抚慰使之归顺。
C.江逌作战有谋略并能取得胜利。江逌与姚襄作战,曾取来几百只鸡用长绳连在一起,在鸡脚上系上火把,群鸡惊骇散开,飞落敌营导致其起大火,江逌取得了一次小的胜利。
D.江逌勇于进谏。他认为根据文字祭祀礼仪宽泛无边,不能得知详尽的做法。假若不知道详尽的做法却编纂,那误失不小。江逌反复上疏苦谏,皇帝被迫停止。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逌避乱屏居,绝弃人事,翦茅结宇,耽玩载籍,有终焉之志。
②逌到官,召其魁帅,厚加抚接,谕以祸福,旬月之间,襁负而至,朝廷嘉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安,字安石。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善行书。少有重名。

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许询、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舟人以安为悦,犹去不止。风转急,安徐曰:“如此将何归邪?”舟人承言即回。众咸服其雅量。时安弟万为西中郎将,总藩任之重。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日。既出,温问左右:“颇尝见我有如此客不?”

简文帝疾笃,崩,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坦之甚惧,问计于安。安神色不变,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既见温,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安从容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耳。”遂笑语移日。坦之与安初齐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

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

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折,矫情镇物如此。

安少有盛名,时多爱慕。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弗能及,或手掩鼻以学之。

(选自《晋书·谢安传》,有删改)

注:①山陵:皇帝的陵墓。  ②户限:门槛。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生平,欢笑日  竟:从头至尾
B.安从容席,坐定  就:靠近,趋向
C.时苻坚强盛,疆埸多 虞:忧患
D.已别有 旨:皇上的旨意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安常棋劣玄  多南亩之农夫
B.名流爱其咏弗能及    惜其用武不终也
C.不觉屐齿折  师道不传也久矣
D.矫情镇物如此 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安少年时便颇具声名,长大后寄情山水诗文,不愿做官;在弟弟谢万遭到废黜以后,他才考虑当官,这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
B.桓温非常看重谢安,请他做司马;谢安到了以后桓温和他相谈甚欢,等他走后还问左右,你们以前有没有看过我有这样的客人,意思是谢安这个人才实在难得。
C.淝水之战前,谢玄问计,谢安不作答,反而和他以别墅作赌注下围棋。谢安棋艺上本不如谢玄,加之内心紧张害怕,未能取胜。
D.谢安少时,当时很多人爱慕他,有些人摹仿他进行“洛下书生咏”的时候,竟连他因为鼻子的毛病而发出的浑浊的声音也一并摹仿。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舟人以安为悦,犹去不止。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元规,字正范,太原晋阳人也。元规八岁而孤,兄弟三人,随母依舅氏往临海郡,时年十二。郡土豪刘填者,资财巨万,以女妻之。元规母以其兄弟幼弱,欲结强援。元规泣请日:“姻不失亲,古人所重。岂得苟安异壤,辄婚非类!”母感其言而止。
元规性孝,事母甚谨,晨昏未尝离左右。梁时山阴县有暴水,流漂居宅,元规唯有一小船,仓卒引其母妹并孤侄入船,元规自执楫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阁于树杪,及水退获全,时人皆称其至行。
元规少好学,从吴兴沈文阿受业,十八,通《春秋左氏》《孝经》《论语》《丧服》。梁中大通元年,诏策《春秋》,举高第,时名儒成称赏之。起家湘东王国左常侍,转员外散骑侍郎。简文之在东宫,引为宾客,每令讲论,甚见优礼。除中军宣城王府记室参军。及侯景寇乱,携家属还会稽。
后主在东宫,引为学士,亲受《礼记》《左传》《丧服》等义,赏赐优厚。迁国子祭酒。新安王伯固尝因入宫适会元规将讲,乃启请执经,时论以为荣。俄除尚书祠部郎。自梁代诸儒相传为《左氏》学者,皆以贾逵、服虔之义难驳杜预,凡一百八十条,元规引证通析,无复疑滞。每国家议吉凶大礼,常参预焉。丁母忧去职,服阕,除鄱阳王府中录事参军,俄转散骑侍郎,迁南平王府限内参军。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元规著《春秋发题辞》及《义记》十一卷,《续经典大义》十四卷,《孝经义记》两卷,《左传音》 -卷,《礼记音》两卷。
(选自《陈书·王元规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B.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C.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D.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年,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也有其他含义。
B.诏策,文中指封建社会的一种取士制度,即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以录取人才。
C.历史上称一个王朝的第二代君主为后主。如三国时蜀国的刘禅、南唐的李煜等。
D.古代称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为“服阕”。守丧,是孝顺行为,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元规出身悲苦,自强白立。他八岁时失去父亲,随着母亲去投靠舅舅;他的母亲想攀附土豪,因遭他反对而作罢。
B.王元规讲究孝道,品行高尚。他侍奉母亲十分恭谨,早晚陪伴母亲;当洪水来临时,他抛下亲生子女,先救母亲、妹妹等人。
C.王元规受人称赞,被皇帝赏识。他因品行、学识被人称赞;他被后主引荐为学士,后主还给他讲授《礼记》《左传》等。
D.王元规博学多才,著述非常丰富。他通晓《春秋左氏》《孝经》《论语》《丧服》,写了《春秋发题辞》及《义记》等很多著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姻不失亲,古人所重。岂得苟安异壤,辄婚非类!
(2)简文之在东宫,引为宾客,每令讲论,甚见优礼。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父忠,仕至宜都太守。潭清贞有检操,州辟从事、主簿,大司马齐王冏请为祭酒,除祁乡令。值张昌作乱,郡县多从之,潭独起兵斩昌别率邓穆等。襄阳太守华恢上潭领建平太守,以疾固辞。遂周旋征讨,以军功赐爵都亭侯。绥抚荒余,咸得其所。寻被元帝,使讨江州刺史华轶。潭至庐陵,会轶已平,而湘川贼杜弢犹盛。时甘卓屯宜阳,为杜弢所逼。潭进军救卓,卓上潭领长沙太守,固辞不就。

帝为晋王,除屯骑校尉,迁宗正卿,以疾告归。会王含、沈充等攻逼京都,潭遂于本县招合宗人,及郡中大姓,共起义军,众以万数,自假明威将军。乃进赴国难,至上虞。明帝手诏潭为冠军将军,领会稽内史。潭即受命。义众云集时,有野鹰飞集屋梁,众咸惧。潭曰:“起大义,而刚鸷之鸟来集,破贼必矣。”遣长史孔坦领前锋过浙江,追蹑充。

成帝即位,出为吴兴太守。苏峻反,加潭督三吴、晋陵、宣城、义兴五郡军事。会王师败绩,大驾逼迁,潭势弱,不能独振,乃固守以俟四方之举。会陶侃等下,潭率众与诸军并势,东西猗角。遣督护沈伊距管商于吴县,为商所败,潭自贬还节。

寻而峻平,潭以母老,辄去官还余姚。诏转镇军将军。以前后功,进爵武昌县侯。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潭貌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虽屡统军旅,而鲜有倾败。以母忧去职。服阙,以侍中、卫将军征。年七十九,卒于位。追赠左光禄大夫,曰孝烈。

(节选自《晋书·虞潭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B.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C.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D.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阙指守丧期满除去孝服,又叫“服除”,阕﹐是“终了”的意思。最早出自汉朝蔡邕的《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
B.谥号是古人死后依据其生前行迹所立,用来褒贬善恶的称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C.男子18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D.汉代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潭清正有操守,屡次推辞他人的举荐。虞潭平叛有有功,得到华恢、甘卓等人的举荐,他却极力推辞,最后推辞不了才接受屯骑校尉一职。
B.虞潭有主见,善于化解危机。王含、沈充攻近京城,他果断组织义兵勤王救国;接受皇帝任命后,机智化解危机,派兵追击沈充的部队。
C.虞潭遇事冷静,攻防有略。面对苏峻叛军的强大势力,虞潭担任总督后并没有立即组织进攻,而是待各处援军到来后才派兵去抵挡。
D.虞潭忠于职责,鞠躬尽瘁。虞潭身处国家多事之秋,多次领兵平定国内的叛乱,为国尽忠,晚年还担任侍中、卫将军等职,最终死在任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王师败绩,大驾逼迁,潭势弱,不能独振,乃固守以俟四方之举。
(2)潭貌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虽屡统军旅,而鲜有倾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