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有类橐驼者    类:似,像
B.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效慕:效仿羡慕
C.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天:天性
D. 故病且怠 病:患病
【小题2】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 非有能早而之也 B. 其事以为官戒也
C. 先大母婢也,二世 D. 我固当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故乡人号之“驼” B.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C. 不抑耗其实而已     D.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小题4】下列各句,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 理,非吾业也 B.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C.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D.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小题5】对文段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通过叙述郭橐驼善于种树之事,借题发挥出以其法治民的道理。
B. 本文阐明“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吏胥扰民。
C. 本文用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相对比,用种树类比治民,设比精巧。
D. 揭露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作者“以德治国”的进步思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6 05:01: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颓然就醉 颓然:衰败
B.山之高而止    穷:穷尽
C.而莫消长也    卒:最终
D.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曾:竟
【小题2】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缘”“斫”“焚”等动词,准确传神地表现了作者的急切之情。
B.甲文以客观的笔调再现了作者游西山过程中所见到的卓尔特立的西山形象。
C.乙文以苏子答客展开,表现作者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乙文中有不少四、六字句,句式整散结合,注意押韵,体现了文赋的特点。
【小题4】请将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犹不欲归。心凝形,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谓功业可立就,故废退   坐: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
B.使子厚在台省时   使:让
C.外与天 际:交会
D.心凝形 释:解除束缚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穷山之高止 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B.斥时有人力能举   不知日
C.虽有出人 游是乎始
D.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   是岁,元和四年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推崇柳宗元在文学辞章上的成就,并认为这比做将相有更有价值。
B.甲文总评柳宗元一生得失。先为之惋惜,后为之庆慰,先抑后扬,波澜起伏。
C.乙文作者感受到西山的“特立”,不知不觉与自然融为一体,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D.乙文正面描写西山高低起伏,“岈然洼然”,“尺寸千里”,令人心旷神怡。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同类题4

阅读古文,回答各题。

蝜蝂传

柳宗元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小题1】本学期我们还学过一篇柳宗元写的文章,题目是《 》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蝜蝂,善负小虫也。    今世之嗜取
B.愈重 其甚涩
C.人或怜观前死亡不知戒
D.困剧不已 其形魁然大者也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卬其首负之”中的“卬”是通假字,通“昂”。
B.蝜蝂小虫的背很光滑,因此堆上东西不易散落。
C.文章第一段主要赞扬了蝜蝂小虫不怕困难,执著攀登的精神。
D.有些官员被罢了官,有的官员被贬,最后得了重病,一蹶不振。
E.“以厚其室”的“厚”、“日思高其位”的“高”,“大其禄”的“大”都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小题4】理解全文,回答问题:
《蝜蝂传》第一部分抓住蝜蝂 (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个特性;第二部分讽刺了腐败官僚的  (用原文回答)的特点。两部分相互对应,意理一贯,内在逻辑十分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