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②赊:赊欠。
【小题1】对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句写景,同时点秋游洞庭事。“南湖秋水夜无烟”,初读平淡无奇,似是全不费力,脱口而出,实则极具表现力,写出了洞庭水烟波浩渺、水汽蒸腾之气象。
B.美丽的景致下,诗人不由得产生了“乘流上天”的大胆异想。
C.“耐可”二字表现了诗人只为洞庭醉,不羡天仙,只愿留下来醉游洞庭。
D.三四句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
E. 这首诗反映出李白天真超脱的性格和想象奇特的艺术风格。
【小题2】迷人的月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但诗人却要“赊”月色,请赏析“赊”字的修辞及表达效果。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写出秋天的萧杀与空旷。
B.颈联概括了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表达出诗人长年飘泊孤独悲秋之情。
C.尾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饮,时世艰难是诗人潦倒不堪的根源,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D.本诗前四句重在写景,后四句重在抒情。全诗画面凄凉,不见亮色,语言凝练,情感深沉。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当前题号:3 | 题型:句子默写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题松汀驿①

张祜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②东。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那知旧遗逸气不在五湖中。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拜访朋友,在湖畔的松汀驿落脚时,题在壁上的诗。②泽国:形容水多的地方。这里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③旧遗逸:旧日的隐逸之士。这里指遗世独立的老朋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额联主要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汀驿上见到的一幅东海日出、白浪汹涌的画面,营造了雄 浑、壮阔的意境。
B.首句中的“含”有“包含、连接”之意,首联写无边的山色远连天空,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傍晚苍茫的烟波之中。
C.颈联以夸张手法写朋友所居之地的荒寒,不禁使人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 绝,万径人踪灭”。
D.诗歌前六句侧重写实,最后二句写诗人的心理活动,属于虚写,虚实结合,给读者带来了想 象的空间和余味。
E.全诗描写了山色、水光、日出、白浪、羊肠小道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达到了景与神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小题2】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望秦川①
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李颀晚年官场失意,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此诗中指长安一带。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本诗前两联既写出秦川的广阔视野,又衬托出长安城的巍峨雄姿,不言秋而秋色自现,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
B.颔联中的“净”字和“重”字,将秋色的明净阔朗,长安城的庄重肃穆,传神地点染了出来。
C.颈联写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了一层寒冷的色彩,渲染出一种清冷之境。
D.尾联中的“霜露”,既指自然界中的霜露,也指自己在官场经历的风霜雨露;“凄其霜露浓”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
E. 本诗情景交融,对秋景的描写极为生动细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强烈不满。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吴中书事
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 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 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③,响廊④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 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唐朝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一生未得重用。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改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兰叶小:长得不茂盛④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描写实景,“十万人家”写吴中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颈联描写眼前之景,意蕴丰富, “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D.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蕴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E. 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小题2】试比较本诗与李白《越中览古》在主旨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春满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晚   起
白居易
卧听冬冬衙鼓声,起迟睡足长心情。
华簪脱后头虽白,堆案抛来眼校明。
闲上篮舆秉兴出,醉回花舫信风行。
明朝更濯尘缨去,闻道松江水最清。
【注】①华簪:华贵的冠簪。簪,古人用来绾定发鬈或冠的长针。②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类似后世的轿子。③濯: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晚起”是本诗的描写中心,作品自始至终,都是围绕“晚起”这一中心进行的。
B.首联紧扣诗题,描写听到“冬冬衙鼓声”后方才起床,由于迟起睡足而心情很好。
C.颔联写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致力政事,堆放案头的文卷一丝不苟审核清楚。
D.颈联写诗人喜欢喝酒,案卷一审完,就坐着小轿外出喝酒,酒醉后乘着小船兜风。
E. 尾联描写了诗人的一段心迹:听说松江的水最清澈,改日到那里去洗濯一下冠缨。
【小题2】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请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作者: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表达了诗人送别李胄时的沉重不舍之情和送别后的牵挂孤单之情。
B.首联起句点“雨”,次句点“暮”,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情形勾勒了出来。“雨”和“暮”紧扣诗题,点明送别环境。
C.颔联首句只写来帆,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与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
D.“迟”“深”二字用意精深。飞鸟在暮色中找不到归巢的方向,飞行缓慢,使人联想到李胄前途的迷茫;“深”极言路程之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行程的担忧之情。
E. 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运用比喻,用雨丝比泪珠。这一结,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把暮雨和送别巧妙结合在一起,扣题紧密。
【小题2】结合全诗内容,说说“雨”在这首诗中的作用。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释】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叹碧云晚”借江淹“日暮碧云”之语表示惜别,同时劝勉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感叹;语气委婉舒缓,使失意的朋友感到友谊的温馨。
C.“上国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实则暗含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E. “应无惆怅沧波远”两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必然会产生惆怅之情、有出世隐居之想,但诗人自己不会选择归隐,不能与之志同道合。
【小题2】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丰富,主要有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