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24 09:11: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

柳宗元

夫人姓刘,其先汉河间王。王有明德,世绍显懿。至于唐,有文昭者,为绵州刺史,号良二千石(注)。其嗣慎言,为仙居令、光州长史,克荷于前人。光州,夫人之父也。夫人既笄五年,从于北海王府君,讳某。府君举明经,授任城尉左金吾卫兵曹。修经术,以求圣人之道;通古今,以推一王之典。会世多难,不克如志,卒以隐终。

夫人生二子:长曰彝伦,早夭;少曰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先帝弃万姓,嗣皇承大位。公居禁中,谟定命,有扶翼经纬之绩。由苏州司功参军,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加户部侍郎,赐紫金鱼袋。内赞谟画,不废其位,凡执事十四旬有六日。利安之道,将施于人,而夫人卒于堂,盖贞元之二十一年六月二十日也。知道之士,为苍生惜焉。天子使中谒者临问其家,赙以布帛。

呜呼!夫人之在女氏也,贞顺以自处,孝谨以有奉;其在夫族也,祗敬以承上,严肃以莅下。事良人四十有九年,而勤劳不懈;生户部五十有三年,而教戒无阙。年七十有九,而户部之道闻于天下,为大僚,垂紫绶,以就奉养。公卿侯王,咸造于门。既寿而昌,世用羡慕。然而天子有诏,俾定封邑,有司稽于论次,终以不及,时有痛焉。是年八月某日,祔于兵曹君之墓。

(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注)二千石:汉代郡守一年俸禄为二千石。唐代刺史相当于汉代郡守,故有二千石之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曰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B.少曰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C.少曰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D.少曰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帝弃万姓”中的“万姓”指“万岁爷”这个称号,“弃万姓”即去世。
B.“为起居舍人”中的“起居舍人”为官职名。隋炀帝时始置,属内史省。
C.“加户部侍郎”中的“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掌管财用及户籍。
D.“赐紫金鱼袋”中的“紫金鱼袋”是古代一种官员的服色制度。从唐代开始,三品以上着紫袍,佩金鱼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夫人的祖先是汉代的河间王,河间王有美德,他的子孙继承了这种美德,刘夫人也不例外。
B.刘夫人的父亲也继承了先辈的传统,他曾担任过仙居令、光州长史、绵州刺史,并被称为好郡守。
C.刘夫人的儿子王叔文帮助皇帝决定大计,对皇帝有扶持辅位的功绩,在自己的职位上从不懈怠。
D.刘夫人在娘家奉养孝敬父母,在婆家侍奉丈夫、教育儿子,她教育王叔文五十三年,始终没有什么欠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世多难,不克如志,卒以隐终。
(2)公卿侯王,咸造于门。既寿而昌,世用羡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韩愈论史官书

柳宗元

正月二十一日,某顿首十八丈退之侍者前:获书言史事,云具《与刘秀才书》,及今乃见书稿,私心甚不喜,与退之往年言史事甚大

若书中言,退之不宜一日在馆下,安有探宰相意,以为苟以史荣一韩退之耶?若果尔,退之岂宜虚受宰相荣己,而冒居馆下,近密地,食奉养,役使掌故,利纸笔为私书、取以供子弟费?古之志于道者,不若是。

且退之以为纪录者有刑祸,避不肯,尤非也。史以名为褒贬,犹且恐惧不敢为;设使退之为御史中丞大夫,其衰贬成败人愈益显,其宜恐惧尤大也,则又扬扬入台府,美食安坐,行呼唱于朝廷而已耶?在御史犹尔,设使退之为宰相,生杀出入,升黜天下土,其敌益众,则又将扬扬入政事堂,美食安坐,行呼唱于内庭外衢而已耶?何以异不为史而荣其号、利其禄者也?

又言“不有人祸,则有天刑”,若以罪夫前古之为史者,然亦甚惑,凡居其位,思直其道。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孔子之困于鲁,卫、陈、宋、蔡、齐、楚者,其时暗,诸侯不能行也。其不遇而死,不以作《春秋》故也。当其时,虽不作《春秋》,孔子犹不而死也。若周公、史佚,虽纪言书事,独遇且显也。又不得以《春秋》为孔子累,范晔悖乱,虽不为史,其宗族亦赤。司马迁触天子喜怒,班固不检下,崔浩沽其直以斗暴虏,皆非中道。左丘明以疾盲,出于不幸,子夏不为史亦盲,不可以是为戒,其余皆不出此。是退之宜守中道,不忘其直,无以他事自恐。退之之恐,唯在不直、不得中道,刑祸非所恐也

凡言二百年文武士多有诚如此者,今退之曰:我一人也,何能明?则同职者又所云若是,后来继今者又所云若是,人人皆曰我一人,则卒谁能纪传之耶?如退之但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同职者、后来继今者,亦各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则庶几不坠,使卒有明也,不然,徒信人口语,每每异辞,日以滋久,则所云“磊磊轩天地”者决必沉没,且乱杂无可考,非有志者所忍恣也,果有志,岂当待人督责迫蹙然后为官守耶?

又凡鬼神事,渺茫荒无可准,明者所不,退之之智而犹惧于此,今学如退之如退之好议论如退之慷慨自谓正直行行焉如退之犹所云若是则唐之史述甚垒无可托乎!明天子贤宰相得史才如此,而又不果,甚可痛哉1退之宜更思,可为速为;果卒以为恐惧不敢,则一日可引去,又何以云“行且谋”也?今人当为西不为,又馆中他人及后生者些大感已,不勉己而欲勉人,难矣哉!

(注)①韩愈在长安任史官修撰期间曾给刘秀才和柳宗元写信,担心“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岂可不畏惧而轻为之哉!”表示自己不愿意担任史官。这封信就是柳宗元对韩愈来信的答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退之往年言史事甚大谬:违背
B.避不肯,尤非也    ,接近
C.孔子犹不而死也   :重用
D.渺茫荒惑无可准,明者所不道  道:谈论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他事自恐/勇气闻名于诸侯
B.刑祸非恐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劫哉
C.卒谁能纪传之耶/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D.不勉己欲勉人,难矣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顿首,原指以头叩地而拜,属九拜之一,此词最初见于《周礼》,常用于书信开头或结尾,表示谦敬的态度。
B.《春秋》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孔子所作,和《诗经》、《尚书》、《礼记》、并成为“四书”。
C.“若周公、史佚,虽纪言书事”中的“周公”和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周公不是同一个人。
D.这是柳宗元给韩愈写的一封信,如果是韩愈给柳宗元的信,那么韩愈应该自称“退之”,称对方为“宗元”。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今学如退之/辞如退之/好议论如退之/慷慨自谓正直行/行焉如退之/犹所云若是/则唐之史述其卒无可托乎
B.今学/如退之辞/如退之好议论/如退之慷慨/自谓正直行行焉如退之/犹所云若是/则唐之史述其卒无可托乎
C.今学如退之/辞如退之/好议论如退之/慷慨自谓正直行行焉如退之/犹所云若是/则唐之史述其卒无可托乎
D.今学/如退之辞/加如退之好议论/如退之慷慨/自谓正直行/行焉如退之/犹所云若是/则唐之史述其卒无可托乎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理晰情笃的驳论文,作者既驳对方论点又驳对方论据,反驳中推理严密,既有形象性,又有讽刺性。
B.韩愈不肯修史,柳宗元则不以为然,一针见血地指出韩愈不修史的根本原因在于“不直、不得中道”。
C.柳宗元指出孔子、司马迁、班固、左丘明等人遭遇不幸虽各有原因,但跟他们做史官也有一定的关系。
D.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望,柳宗元不因和韩愈有私交而放弃原则,表明其正直坦诚的优秀品格。
【小题6】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志于道者,不若是。
(2)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
(3)今人当为而不为,又诱馆中他人及后生者,此大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