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07 10:11: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之    贻:赠送
B.不耻相    师:老师
C.师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小题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斯天下之民至焉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小题3】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尽心焉耳矣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小题4】下列划线的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道之不传也久矣B.七十者帛食肉
C.外连横而诸侯D.假舟楫者,非能
【小题5】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圣人之所以为圣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师之不传也久矣 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欲人之无也难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作《师说》以笑大方
D.吾从而之   孔子郯子
【小题7】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小题8】把以下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同类题2

   (二)祭十二郎文(节选)韩愈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岁,请归取其孥 止:留居
B.吾汴州,汝不果来 去:离开
C.汝之纯明而不蒙其泽乎    克:能
D.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比:等到
【小题2】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年十九,来京城   庭中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B.将成家致汝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C.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尔无忘乃父之志
D.东野云,汝殁六月二日   苦为河伯娶妇,故贫
【小题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详细地回忆了自从他来京师后的三次相会,以及几番错过了重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悔恨之情。
B.文章第二段,作者陈述了自己未老先衰的情景,抒发了生命短暂的感慨。
C.作者抒发了当噩耗传来时,从不信到确信的复杂心理变化过程,话语好像从肺腑中沛然流出,几个语气词的使用使悲伤的情感达到高潮。
D.作者竟无法确切知道自己侄儿的死因、死期,也无法确定他们两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再次表达了自己内心无以复加的悲痛。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⑴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⑵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⑶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欧阳生哀辞
韩 愈
欧阳詹世居闽越,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至州佐、县令者,累累有焉。闽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鱼之乐,虽有长材秀民,通文书吏事与上国齿者,未尝肯出仕。
今上初,故宰相常衮为福建诸州观察使,治其地。乡县小民有能诵书作文辞者,衮亲与之为客主之礼,观游宴飨。詹于时独秀出,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
建中、贞元间,余就食江南,未接人事,往往闻詹名闾巷间,詹之称于江南也久;贞元三年,余始至京师举进士,闻詹名尤甚。八年春,遂与詹文辞同考试登第,始相识。自后詹归闽中,余或在京师他处,不见詹久者,惟詹归闽中时为然。其他时与詹离,率不历岁,移时则必合,合必两忘其所趋,久然后去,故余与詹相知为深。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其燕私善谑以和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十五年冬,余以徐州从事朝正于京师,詹为国子监四门助教,将率其徒伏阙下举余为博士,会监有狱,不果上。观其心,有益于余,将忘其身之贱而为之也。
呜呼!詹今其死矣!詹闽越人也,父母老矣,舍朝夕之养,以来京师,其心将以有得于是,而归为父母荣也。虽其父母之心亦皆然:詹在侧,虽无离忧,其志不乐也;詹在京师,虽有离忧,其志乐也。若詹者所谓以志养志者欤!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詹之事业文章,李翊既为之传,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而解其悲哀,以卒詹志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率不历岁 率:全、都
B.治其地 治:管辖、治理
C.将率其徒伏阙下 阙:宫阙
D.以卒詹志云     卒:最终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其燕私善谑/以和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
B.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其燕私善谑以和/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
C.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其燕私/善谑以和/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
D.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其燕私善谑/以和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欧阳詹世代居住在闽越之地,出身于官宦之家,其故乡闽越富饶而美丽,代育才士,其虽有“长材秀民”却不肯外出做官。
B.欧阳詹才华卓著,在江南负有盛名。时任福建诸州观察使的常衮与其交往,对他青睐有加,一些地方名士也都对其推崇信服。
C.欧阳詹为人义气真诚。贞元十五年冬,韩愈进京,欧阳詹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助教,却不计自己官微言轻,力举韩愈为博士。
D.欧阳詹侍奉父母恪守孝道,但在他父母已老之时,毅然“舍朝夕之养”,远去京师求取功名,因未能尽孝道而留下遗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余就食江南,未接人事,往往闻詹名闾巷间,詹之称于江南也久。
⑵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而解其悲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节选自韩愈《祭十二郎文》)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B.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C.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D.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人即早期的人,包括祖先或前人,也可特指父亲。这里指己去世的父亲韩仲卿。
B.古时探亲,上对下曰视,下对上曰省。由于韩愈是子辈,十二郎是孙辈,故用“视”。
C.薨和殁是死的委婉说法,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曰薨,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殁。
D.斗、斛是两种不同的量器,唐朝时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形容东西较多或丰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身世凄苦,家门衰落。他自幼丧父,三个哥哥也早逝,韩家两代只留下两个年幼的子孙,靠嫂子一人艰难抚养才长大成人,不想十二郎却又先他而逝。
B.韩愈沉浮宦海,无限辛酸。他十九岁初到京城谋生,十多年间,时而在汴州辅佐董丞相,时而在徐州辅佐军务,客居他乡,四处求食,并未求得高官厚禄。
C.韩愈身体袞弱,未老先袞。他在前一年委托孟东野捎给十二郎的书信里说,自己刚刚四十岁,就已经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担心叔侄不能相守。
D.韩愈自责悔恨,悲痛不已。面对十二郎在壮年突然去世的灾难,他不抱怨其他人,认为是自己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所致,责备自己对上不孝顺、对下不慈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2)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道也 师:学习
B.是故贵无贱     无:无论,不论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许多人
D.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不传也久矣 不知东方既白
B.则群聚笑之     到则披草
C.为惑也,终不解矣 皆出于此乎?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握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小题4】运用对比论证是《师说》说理的一个重要手段,请结合第二段中的划线句,写出构成对比的句子(原文),并分析这组对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