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李 贺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喜。露单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钧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注】①李贺是唐代诗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属“王孙”,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②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村,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粱、两梁的制度。天子戴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戴三梁进贤冠。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句描写竹子倒映水中的情景,倒影与水波荡漾,泛起错杂的波光。
B.第二句是倒装句,意思是说,春天来了,在空地上的竹子绿叶婆婆,倩影斑驳。
C.“露华”,就是露花,即露珠。“华”通“花”。以露衬竹,间接写竹。
D.第四句意思是青苔接近竹根,表示笋已长成竹。竹根有似霜白粉,故称霜根。
E. “香汗”“锦鳞”都运用了借代手法,前者借代辛勤劳动,后者借代鱼。
【小题2】诗中,“竹”比喻什么?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此诗为大历元年(766年)冬作者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四川军阀混战。
②卧龙,指葬于此的诸葛亮。跃马,指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的公孙述。
【小题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中“岁暮”指冬季,“短景”指冬天日短。一个“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
B.颔联的鼓角声,表明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的不太平。
C.“夷歌数处起渔樵”,说的是在“夷歌”四起的地方人们只能过着打鱼砍柴的生活,表现了夔州百姓的贫瘠生活,抒发了诗人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D.尾联所抒之情与杜甫另一首诗《登高》尾联相似,都有悲愤凄凉之感。
E. 本诗主要表现手法为虚实对比,用远处的明朗雪光、灿烂星河、悠长渔歌等美景,跟眼前边地人民饱受战乱的苦难日子作鲜明对比。
【小题2】诗人围绕题目“阁夜”从哪两方面展开描述?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
韦应物
幽人寂不寐,木叶纷纷落。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小题1】请对诗歌颔联中的“暗”“渡”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小题2】结合全诗概括诗人“不寐”的原因。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1)。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2)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1)悰:欢乐,乐趣。(2)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B.“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C.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D.最后两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且富含哲理。
E.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小题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李处士故居
王建
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
风景宛然人自改,却经门外马频嘶。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草萋萋”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芳草萋萋”语意相同,感情却不同。
B.“树映阑干柳拂堤”意谓茂盛的树木映衬着阑干,垂柳拂掠堤岸,衬出诗人喜悦之情。
C.三四句描写落花满地,无人醉酒,再现半窗残月、树间莺啼的景致,凸显环境寂寥。
D.五六句想象李处士当年在故居大张筵席,欢快畅饮的情景,流露出欣喜羡慕之情。
E. 七八句把景色依旧与人心已改、故居冷落与门外热闹进行对比,强化了悲凉感情。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江州满塘驿①
(唐)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②树花应满,复见吴洲③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注】①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驻的地方。②巩县在洛水西岸,为洛阳近畿之地口。③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州为吴州。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上已节为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边拔除修禊,驱除鬼魅。寒食节为清明节后一日,在这一天需禁烟火,只吃冷食。
B.首联中,“去年”“今年”虽只一年之隔,诗人处境已大不相同,通过地名“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人生失意之态清晰可见。
C.颔联中,作者极力描绘盎然春意。京洛之地此时已然满树繁花,作者不禁触景生情,心生怜爱,有感于盎然的春意生机。
D.颈联以“吴州春草”承上启下,吴州此时兰花和杜若正吐露芬芳,春光无限,作者却感物伤怀,感情深沉而痛楚。
E. 前四句运用对比手法,抚今追昔,感慨今日的沧桑,语言质朴自然,流露出诗人惆怅落寞的情怀。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①拂云晴亦雨,江豚②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③。
【注】①石燕:《浙中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②江豚:《南越志》载:“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尖跳跃,风辄起。”③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中的“玉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历来被称为亡国之音。
B.第二句写外敌合兵围攻景阳宫,而陈朝戍守将士不知去向,一个“空”字,直接表现出陈朝的腐败状况。
C.颈联描写了金陵的松楸荒冢、残宫禾黍的凄凉衰败景象,以哀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南朝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
D.颈联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写石燕浮云、江豚吹浪的风云晴雨变化,表现了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E. 这首诗很讲究炼字,例如颈联中的“拂”字描写出石燕掠雨穿云的轻盈姿态,“吹”字表现了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
【小题2】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寿春人也。父质,以忠清著称,少与乡人蒋济、朱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魏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威早厉志尚。
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定省,家贫,无车马僮仆,自驱驴单行。每至客舍,躬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侣进道。既至,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父赐绢一匹为装。威曰:“大人清高,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质帐下都督先威未发,请假还家,阴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行数百里,威疑而诱问之。既知,乃取所赐绢与都督,谢而遣之。后因他信以白质,质杖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
拜侍御史,历南乡侯、安丰太守,迁徐州刺史。勤于政术,风化大行。
后入朝,武帝语及平生,因叹其父清,谓威曰:“卿孰与父清?”对曰:“臣不如也。”帝曰:“卿父以何胜耶?”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远也。”帝以威言直而婉,谦而顺。累迁监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入为尚书,加奉车都尉。
威尝谏时政之宽,帝曰:“尚书郎以下,吾无所假借。”威曰:“臣之所陈,岂在丞郎令史,正谓如臣等辈,始可以肃化明法耳。”拜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以功封平春侯。太康元年,卒于位。追赠使持节、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东将军,余如故,谥曰烈。
子奕嗣。奕字次孙,仕至平东将军。威弟罴,字季象,亦有干用,仕至益州刺史、安东将军。
(选自《晋书·胡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早厉志尚 志尚:志向;理想
B.勤于政术,风化大行 风化:风气
C.尚书郎以下,吾无所假借   假借:凭借;借助
D.威弟罴,字季象,亦有干用 干用:才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省:古代称女子早晚向亲长问安为“定省”;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
B.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权力次之的又有持节、假节。“节”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信物,因用途不同而种类繁多。
C.嗣: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册、司联合起来表示“关于子承父业的皇帝批文”。本义: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后或传业给嫡长子。
D.太康:晋武帝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叫年号,后世也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高祖、太宗、永乐、康熙等。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胡威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归途中又亲自放驴,住马圈,料理生活,生活节俭。
B.胡质身居官位却很清正。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所挣工资的节余,并非不义之得。
C.胡质属下都督力图逢迎,为获得胡质的青睐,他设法在胡威归家途中巴结资助,并巧妙地让胡质知道此事。
D.晋武帝十分赏识胡质。在胡威直言他治理政事太宽松后,觉得胡威值得信任,就授予了胡威使持节、尚书、前将军等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帐下都督先威未发,请假还家,阴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
(2)臣之所陈,岂在丞郎令史,正谓如臣等辈,始可以肃化明法耳。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夜泛舟 刘方平
林塘夜发舟,虫响荻飕飕。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
岁华空复晚,乡思不堪愁。西北浮云外,伊川何处流。
【小题1】开头两联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秋夜”的?其用意是什么?
【小题2】最后一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干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从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以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 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 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下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晋书•列女·羊耽妻辛氏 》
【注释】 
毗(pí ) 殆(dài ):危险。属:通“嘱”。四个辅佐大臣:司马懿、曹爽、刘放、孙资。祜(h ù )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下/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
B.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下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
C.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下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
D.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下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君,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也是封建制度的一种尊号,尤指君主国家所封的称号或封号;又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文中即此意。
B.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C.太子,是皇帝的长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与摄政的权利,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D.泰始,是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0年。这也是西晋的第一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耽妻辛氏宪英明鉴识人,她认为太傅关闭城门是要诛杀曹爽的打算, 后来宣帝果然诛杀了曹爽。
B.羊耽妻辛氏宪英认为钟会处事往往恣意而为,不是长久居于人下的作风,觉得他担任镇西将军,是有别的不可告人的打算。后来钟会到了蜀地果然反叛。
C.羊耽妻辛氏宪英认为曹爽大权独揽,对王室不忠无理,但在太傅关闭城门欲杀曹爽时仍让弟弟辛敞誓死保卫他。
D.羊耽妻辛氏宪英不但洞察世事而且生活俭约,羊祜曾经送给宪英锦被,宪英嫌锦被华丽,就反过来盖。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
(2)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干事可得尔乎?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