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江州满塘驿①
(唐)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②树花应满,复见吴洲③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注】①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驻的地方。②巩县在洛水西岸,为洛阳近畿之地口。③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州为吴州。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上已节为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边拔除修禊,驱除鬼魅。寒食节为清明节后一日,在这一天需禁烟火,只吃冷食。
B.首联中,“去年”“今年”虽只一年之隔,诗人处境已大不相同,通过地名“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人生失意之态清晰可见。
C.颔联中,作者极力描绘盎然春意。京洛之地此时已然满树繁花,作者不禁触景生情,心生怜爱,有感于盎然的春意生机。
D.颈联以“吴州春草”承上启下,吴州此时兰花和杜若正吐露芬芳,春光无限,作者却感物伤怀,感情深沉而痛楚。
E. 前四句运用对比手法,抚今追昔,感慨今日的沧桑,语言质朴自然,流露出诗人惆怅落寞的情怀。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09 03:35: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选自李贻孙《欧阳行周文集序》)

(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其性所也 多:超过
B.宜其当代文柄 司:职掌
C.皆可于集 征:验证
D.而词竟未 就:完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B.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C.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D.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接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
⑵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马承祯,字子微。博学能文,攻篆,为一体,号曰金剪刀书。隐于天台山玉霄峰,自号白云子,有服饵之术。

睿宗尚道教,屡加尊异。承祯方赴召,睿宗问阴阳术数之事。承祯对曰:“老子经云:‘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且心目所见知,每损之尚未能已,岂复攻乎异端而增智虑哉?”睿宗曰:“理身无为,则清高矣;理国无为,如之何?”对曰:“国犹身也。老子曰:‘留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乃无私焉,而天下理。’易曰:‘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是知天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无为之旨,理国之要。”睿宗深赏异,留之欲加宠位,固辞,无何告归山。乃赐宝琴花帔以遣之。公卿多赋诗以送,常侍徐彦伯,其美者三十余篇,为制序,名曰《白云记》。

卢藏用早隐终南山,后登朝,居要官,见承祯将还天台,藏用指终南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天台。”承祯徐对曰:“以仆所观,乃仕途之捷径耳。”藏用有惭色。

玄宗有天下,深好道术,累征承祯到京,留于内殿,颇加礼敬,问以延年度世之事。承祯隐微而言,玄宗传而秘之,故人莫得知也。由是玄宗理国四十余年,虽禄山犯关,銮舆幸蜀,及为上皇,回,又七年,方始晏驾,诚由天数,岂非道力之助延长耶!初玄宗登封太岳回,问承祯:“五岳何神主之?”对曰:“岳者山之巨,能出云雨,潜储神仙,国之者为之;然山林之神也,亦有仙官主之。”于是诏五岳于山顶列置仙官庙,自承祯始也。

蜀女真谢自然泛海,将诣蓬莱求师,船为风飘,到一山,见道人指言:“天台山司马承祯,名在丹台,身居赤城,此真良师也。”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非舟楫可行,非飞仙无以到。自然乃回求承祯受度。后白日上升而去。

承祯居山,修行勤苦,年一百余岁,童颜轻健,若三十许人。

(选自唐代刘肃《大唐新语》,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迥为一体 迥:远
B.睿宗雅尚道教,屡加尊异 雅:平素,向来
C.撮其美者三十余篇 撮:选取
D.国之望者为之 望:人所敬仰的,有名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睿宗向司马承祯询问治国之道,司马承祯认为治理国家的要旨就是《易经》所说的顺应自然。
B.《白云记》收录司马承祯离开唐玄宗时公卿送给他的三十多首诗,常侍徐彦伯还为诗集作了序。
C.卢藏用劝说司马承祯在终南山隐居,司马承祯说终南山是当官的捷径而已,卢藏用感到羞惭。
D.司马承祯说岳是山中最大的,能生出云雨潜藏各种神仙,皇帝于是诏令在五岳山顶修建仙官庙。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睿宗深赏异,留之欲加宠位,固辞,无何告归山。
(2)承祯隐微而言,玄宗传而秘之,故人莫得知也。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司马承祯修行道术的成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謇之,字公正,仪容甚伟,风神爽亮,进止可观。为童儿时,周齐王遇之于途,异而与语,大奇之,因奏为国子生。以明经擢第,拜宗师中士,转守庙下士。武帝尝有事太庙,謇之读祝文,音韵清雅,观者属目。帝善之,擢为宣纳上士,寻迁内史舍人,历兵部、司勋二曹侍郎。朝廷以謇之有雅望,善谈谑,又饮酒至一石不乱,由是,每梁、陈使至,辄令接对。出入十余年,每参掌敷奏。会吐谷浑来降,朝廷以宗女光化公主妻之,以謇之兼散骑常侍,送公主于西域。及突厥启人可汗求和亲,复令謇之送义成公主于突厥。前后使二国,得赠马二千余匹,杂物称是,皆散之宗族,家无余财。出为肃、息二州刺史,俱有惠政。炀帝践祚,复拜光禄少卿。时元德太子初,朝野注望,以齐王当立。帝方重王府之选,拜为齐王长史。帝法服临轩,命齐王立于西朝堂,遣吏部尚书牛弘、内史令杨约、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等从殿廷引謇之诣齐王所,西面立。弘宣敕谓齐王曰:“我出蕃之初,时年十二。先帝立我于西朝堂,乃令高颎、虞庆则、元旻等从内送王子相于我。诫我曰:‘以汝未更世事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若从我言者,有益于社稷,成立汝名行;如不用此言,唯国及身,败无日矣。’吾受敕,不敢失坠。微子相之力,吾几无今日矣。若与謇之从事,一如子相也。”又敕謇之曰:“今以卿作辅于齐,副朕所望。若齐王德业修备,富贵自当钟卿一门。若有不善,罪亦相及。”时齐王擅宠,乔令则之徒,深见昵狎,謇之虽知其非,不能匡正。及王得罪,謇之竟坐除名。及帝幸辽东,召检校燕郡事。卒于洭口。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汝未更世事/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
B.以汝未更世事/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
C.以汝未更世事/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
D.以汝未更世事/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第指科举考试及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称为“第”,“擢”有提拔,提升之意。
B.祝文作为古代拜祭神灵或祖先的文辞,内容以祭拜神灵、告慰先祖、祈求庇佑为主。
C.中国古代对人的死亡在说法上有尊卑之分,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
D.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神灵,也指国家,其中“社”为谷神,“稷”为土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謇之举止大方,展现不凡气度。他仪态容貌魁伟,风度神采清爽明亮,担任守庙下士时,奉命朗读祝文,获得听众的赞赏。
B.柳謇之善于言辞,颇有外交才能。他有声望,口才好,加上酒量不错,所以每次梁、陈使者到来,朝廷就让他负责接待事宜。
C.柳謇之不慕富贵,愿意分享财物。他担任肃、息两州刺史时,送公主出嫁得到的马匹等物品都分给族人,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
D.柳謇之深得重用,受命辅佐齐王。隋炀帝挑选柳謇之辅佐齐王的品德和学业,举行隆重的宣旨仪式,并叮嘱柳謇之要担起重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童儿时,周齐王遇之于途,异而与语,大奇之,因奏为国子生。
(2)时齐王擅宠,乔令则之徒,深见昵狎,謇之虽知其非,不能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