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干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从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以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 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 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下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晋书•列女·羊耽妻辛氏 》
【注释】 
毗(pí ) 殆(dài ):危险。属:通“嘱”。四个辅佐大臣:司马懿、曹爽、刘放、孙资。祜(h ù )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下/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
B.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下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
C.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下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
D.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下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君,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也是封建制度的一种尊号,尤指君主国家所封的称号或封号;又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文中即此意。
B.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C.太子,是皇帝的长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与摄政的权利,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D.泰始,是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0年。这也是西晋的第一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耽妻辛氏宪英明鉴识人,她认为太傅关闭城门是要诛杀曹爽的打算, 后来宣帝果然诛杀了曹爽。
B.羊耽妻辛氏宪英认为钟会处事往往恣意而为,不是长久居于人下的作风,觉得他担任镇西将军,是有别的不可告人的打算。后来钟会到了蜀地果然反叛。
C.羊耽妻辛氏宪英认为曹爽大权独揽,对王室不忠无理,但在太傅关闭城门欲杀曹爽时仍让弟弟辛敞誓死保卫他。
D.羊耽妻辛氏宪英不但洞察世事而且生活俭约,羊祜曾经送给宪英锦被,宪英嫌锦被华丽,就反过来盖。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
(2)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干事可得尔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5 09:44: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时齐王冏有匡复之功,而专权自恣,公卿皆为之拜,衍独长揖焉。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B.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C.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D.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古时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来代称儿童时代。
B.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C.长揖,是古代的相见礼节。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向对方表示敬意。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不同朝代对三公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衍神情秀美,仪态风雅。虽然得到了山涛的赞扬,但是山涛认为他也许会误尽天下苍生,事实证明山涛眼光独到。
B.王衍声名显赫,时望所归。朝野之士争相夸赞他,而后辈士子将他视为楷模竞相模仿,甚至虚浮妄诞成为时风流俗。
C.王衍身居要职,却推脱责任。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做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借口推脱。
D.王衍被俘后,因远近闻名,身居晋之重任,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加上劝其称帝,致使石勒大怒,将其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2)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疾恶如仇,推贤乐善。好属文论,虽绮丽不 足,而言成规鉴。颍川庾纯常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

咸宁初,袭父,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出为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咸之官,自表 解职。三旬之间,迁司徒左长史。时帝留心政事.诏访朝臣政之损益。咸上言曰:“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 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咸以世俗奢侈,又上书曰:“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 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令使诸部用心,各如毛玠①,风俗之移,在不难矣。”又议移县狱于郡及二社应立,朝廷从之。迁尚书左丞

时朝廷宽弛,豪右放恣,交私请托,朝野溷淆。咸奏免河南尹澹、左将军倩、廷尉高光、兼河 南尹何攀等,京都肃然,贵戚慑伏。时仆射王戎兼吏部,咸奏:“戎备位台辅,兼掌选举,不能谧静 风俗,以凝庶绩,至令人心倾动,开张浮竞。中郎李重、李义不相匡正。请免戎等官。”诏曰:“政 道之本,诚宜久于其职,咸奏是也。戎职在论道,吾所崇委,其解禁止。”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 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诏亦不许。咸累自上称引故事,条理灼然,朝廷无以 易之。

吴郡顾荣常与亲故书曰:“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劾按惊人。虽非周才,偏亮可贵也。”元 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

(选自《晋书》,有删节)

(注)①毛班:三国时期的人物,年少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B.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C.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D.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又称封爵、世爵,是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力的高低。
B.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从五品,例如李密《陈情表》有“除臣洗马”。
C.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中国古代尚书省所设官职,左丞一人,正四品下;右丞一人,正四品上。
D.台辅是指古代三公宰辅之位,例如唐代杜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公若登台辅,临危莫 爱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咸见多识广,颇有文才。他喜欢写文论,言论可为鉴戒,庾纯感叹他的文章接近于诗人的创作;他多次上书称引往事,条理清晰明了。
B.傅咸品行高尚,特别孝顺。他有高尚的节操,疾恶如仇;出京城任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他前往,于是他上表请求免职。
C.傅咸针眨时弊,忧国忧民。他反对当时奢侈之风,以先王吃肉穿衣都有定制为例,规劝君王要戒奢侈,指出奢侈造成的浪费比天灾还严重。
D.傅咸为人正直,忠勇果敢。他曾上奏罢免了河南尹澹、左将军倩、廷尉高光、兼河南尹何攀、王戎等,从而使京都肃敬,贵戚慑威伏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员。
(2)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濬,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濬博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濬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成笑之,濬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濬告母,邈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曰:“濬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濬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濬为益州刺史, 濬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勤封美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濬有奇略,乃密表留濬,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谋伐吴,诏濬修舟舰。濬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馀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濬造船于蜀,其木柿蔽江而下。寻拜濬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时朝议咸谏伐吴,濬乃上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
B.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溶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
C.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溶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
D.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溶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千石,官秩等级。因所得俸禄以米谷为标准,故以“石”称之。汉代二千石为中央政府机构列卿及州郡牧守等。另有中二千石、比二千石、真二千石。三国、两晋、南北朝因之。
B.“坟典”是“三坟五典”的简称,后成为古代典籍的通称,为传说中我国最早的书籍。“三坟”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即少昊、颛、高辛、唐、虞之书。
C.“转”有时指的是“迁官转任”,如“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有时解释为贬官,如“转除”“转任”“转补”。
D.“疏”指奏章,亦指上奏章,疏封:奏疏,奏章疏草:疏稿,奏章的草稿。疏奏: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疏陈:上疏陈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濬志向远大。他曾在盖房时,在自家大门前留有几十步宽以备容下长戟幡旗的仪仗,受到众人的嘲笑。
B.王濬严明法令。王濬任巴郡太守时,因张弘杀害益州刺史皇甫晏,被调任广汉太守。他将张弘绳之以法,深得百姓爱戴。
C.王濬工作得力。武帝谋划讨伐吴时,他受命造连舫大船,巨船周围以木栅为城墙,竖起高台,开通向四方的大门,船上可以骑马往来。
D.王濬敢于进谏。武帝谋划伐吴之事时,朝廷百官都劝皇帝不要讨伐吴国,王濬力排众议,上疏皇帝分析利弊得失,力主伐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
(2)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庾亮,字元规,明皇后之见也。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庄》《老》,风格峻整,动由礼节, 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元帝为镇东时,闻其名,西曹掾,及引见,风情都雅,过于所望,甚器重之。累迁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转护军将军。及帝疾笃,不欲见人,群臣无得进者,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美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既而正色陈美与宗等谋废大臣,规共辅政,社稷安否,将在今日,辞旨切至,帝深感悟,引亮升御座,遂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幼主。加亮给事中,徙中书令。太后临朝,政事一决于亮。先是,王导辅政,以宽和得众,亮任法载物,颇以此失人心。会南顿王宗复谋废执政,亮杀宗而废宗兄美。宗,帝室近属,美,国族元老,又先帝保傅,天下咸以亮剪削宗室,后将军郭默据湓口以叛,亮表求亲征,于是以本官加征讨都督,率将军路永、毛宝等步骑二万,会太尉陶侃俱讨破之,亮还芜湖,不受爵赏。侃移书曰:“夫赏罚黜陟,国之大信,窃怪矫然,独为君子。”亮曰:“元帅指捻,武臣效命,亮何功之有!”遂苦辞不受,进号镇西将军,又固让。亮有开复中原之谋,乃解豫州授辅国将军毛宝,使与西阳太守樊峻精兵一万,俱戍都城。会寇陷都城,毛宝赴水而死。亮陈谢,自贬三等,行安西将军。有诏复位,寻拜司空,余官如故,固让不拜,亮自都城陷没,忧慨发疾。会王导,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又固辞,帝许之。咸康六年薨,时年五十二,适赠太尉,曰文康。

(节选自《晋书·庾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B.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C.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D.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是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员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代君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以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以此借指土地。
C.保傅,辅导天子和诸侯子弟的官员,统称为保傅;又为辅国重臣,有太保、太傅等,汉代以后常作大官的加衔。
D.薨,古代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按古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亮威严庄重,遵守礼仪。他坚持操守,时人都敬畏他的正直严谨;元帝接见他时,看见他仪表堂堂,就特别器重他。
B.庾亮忠于朝廷,临危受命。眼看司马宗等人图谋不轨,他直入卧内见帝,陈述社稷危机,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助幼主。
C.庾亮办事果敢,平定叛乱。为了维护朝廷稳定,他处决了司马宗、司马美等阴谋夺权的皇族,讨伐并打败了作乱的郭默。
D.庾亮克己奉公,谦恭有节。他秉公执法却招来非议,屡建功勋却谢绝封赏,战将牺牲后他引咎谢罪、降职,不再复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深感悟,引亮升御座,遂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幼主。
(2)有诏复位,寻拜司空,余官如故,固让不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节选自《晋书·江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B.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C.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D.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事,指任职,如《赤壁之战》中的“犹不失下曹从事”。
B.夷狄,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C.诔,哀悼死者的一种文体,主要列举死者的德行,如《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
D.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变成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统正直敢谏。他忧虑氐、羌之乱而进《徙戎论》,却不被接纳,后来先后担任齐王冏军事和成都王颖的记室,依旧多所箴谏。
B.江统识微见远。虽然孟观出兵平乱擒住氐帅齐万年,他建议朝廷宜采取怀柔安抚的策略,此论虽不被接纳却深得时人信服。
C.江统忠诚重义。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他送行到了伊水,被收付洛阳狱中,后来由孙琰向贾谧说明事理才被洛阳令曹摅释放。
D.江统知人善荐。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牧时委任他为别驾,他向司马越推荐郗鉴、阮修、程收等人才,被赞有“知人”之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
(2)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