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⑴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⑵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⑶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气发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⑷实验: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简   答
①称取3.2g氧化铁与2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质量为48.48g的玻璃管中,按上图装置连接
写出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其目的是:________。
③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现象说明:________。
④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g
 
 
⑸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g,氧元素质量为0.96g……
⑹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原假设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乙醇(C2H5OH)是以高粱、玉米、薯类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制得。乙醇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如果氧气不充足,乙醇燃烧可能还生成CO。现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有CO、CO2和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确证产物中有H2O的现象是___________;
能确证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B中石灰水变浑浊,D中石灰水无变化。
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若乙醇燃烧产物中CO和CO2的总质量为25.2 g,其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5,则参加化学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高温2Cu+CO2↑。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1)实验验证:
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证明李洋同学的判断是________的.(填 “正确”或“错误”)。
(2)实验反思: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 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处之后添加________装置。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科学兴趣小组做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后,收集到CO和CO2的混合废气,考虑到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想把废气初步分离回收再利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分离实验(收集装置略去).

(1)广口瓶中加入的是________ .  
A. NaOH溶液   B. NaCl溶液C. Ca(OH)2溶液
(2)打开阀门K2通入混合气体,首先分离得到________气体,接着关闭阀门K2打开阀门K1, 将分液漏斗中装的________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在广口瓶中看到有气泡产生,从而分离出第二种气体.
当前题号: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可行的是(  )
A.CO中混有少量的CO2气体,可通过灼热的CuO除去CO2
B.为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 ,可将其加水后滴加酚酞试液
C.除去Fe粉中混有的少量Mg粉,可以加入稀硫酸后过滤
D.鉴别羊毛和涤纶可以采用点燃的方法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同学利用括号内的操作或物质进行实验,设计的下列各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
A.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鉴别固体: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水)
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点燃)
D.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硫酸铜溶液。银丝。硝酸亚铁溶液)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 C0、H2、C02、H2O(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验证其组成,同学们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并观察到如下现象(夹持仪器已省略,假设每步气体均吸收完全)

(1)请写出装置B中进行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该混合气体中肯定存在的气体是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气体成分,小明认为可以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在A装置前再增加一个装置:填出装置中需要加入的药品_________(写一种实验现象最明显)
方法二:小明没有增加实验装置,而是利用初始实验结束后装置内药品和某种常见试剂进行实验,他根据实验后的现象,最终确定出了混合气体的成分为CO、H2、H2O,请写出小明的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俗称“灰水”)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小乐对制作“灰水粽”的草木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糯米中加入食用碱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软化食物纤维等作用;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K2CO3,还含有少量K2SO4和KCl。
(实验)检验草木灰的成分,用如图装置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

(1)取少量草木灰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______,则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碱性。
(2)写出检验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Cl-的实验方法:______。
(3)如图实验过程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乙、丙中的反应物外,还能______。
(4)若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其结果会偏大。原因是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
(2)已知NH3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NH42SO4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NH3,应选择发生装置为______(选填序号).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选择装置B和________.
(4)兴趣小组选用F装置制取氢气,其优点是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H2,除杂装置(如右图所示)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