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同学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小敏的方法可用如下流程表示,测得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2)小华取10克样品,用如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了4.6克,根据上述数据,算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发现与事实严重不符,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军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如果没有C装置中的油层,小军的测量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小军将20克稀盐酸加入到1.25克样品中,生成的CO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丙。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8克/升,帮小军求出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精确到1%)。
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为了检验CO2中是否混有氢气和一氧化碳,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1)装置A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如果原气体中混有氢气,则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3)如果D装置中无明显现象发生,装置E中却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气体中一定混有_____________;
(4)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在学了生活中常见盐的性质以后,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测定 Na 2CO 3和 NaCl混合固体中 Na 2CO 3含量的探究实验,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1)如图甲所示(铁夹夹持的仪器是注射器),把一定量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测定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提出用图乙代替图甲中的收集装置,则所测 CO2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有同学对乙装置中的缺陷提出三种改进方案。
A 方案:将广口瓶中的水改为饱和的 CO2水溶液。
B 方案:将广口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稀溶液。
C 方案:在广口瓶中的水面上覆盖一层植物油。
你认为错误的方案是___填字母代号)。
(3)小宇同学用图丙装置测定 CO2的质量,则图丙实验装置主要存在哪些缺陷?这些缺陷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请写出其中一点主要缺陷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将N2、CO、HCl 三种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OH 溶液、浓硫酸、灼热的CuO,假设每次处理均能完全反应(或吸收)。则最后排出的气体是(   )
A.N2、CO2B.H2O (气)、N2C.N2、COD.HCl、 CO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除杂(括号内的是杂质)所选试剂合理的是(   )
A.Cu(Zn) 稀盐酸B.CO2气体(HCl) 氢氧化钠溶液
C.CuO(Cu) 浓硫酸D.Na2SO4溶液(Na2CO3) 氯化钡溶液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以下是我们熟悉的几种气体,其中可用右图所示装置干燥并收集的是(省略了铁架台等仪器)①H2 ②O2 ③CO2 ④SO2 ⑤CH4 (    )
A.①②
B.①⑤
C.③④
D.①②⑤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试剂或方法
A
CO2 
HCl气体
NaOH溶液 
B
NaNO3溶液
Na2SO4溶液
Ba(OH)2溶液
C
CO2
CO  
点燃
D
CuO 
KNO3
H2O 
 
A.AB.BC.CD.D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检验某可燃烧的化合物是否含有氢、碳、氧3种元素,在该物质完全燃烧后还必须进行的实验是: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②用无水硫酸铜检验;③用澄清石灰水检验;④对反应物、生成物进行称量。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以下是我们熟悉的几种气体,其中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干燥并收集的是(省略了铁架台等仪器) (   )
   
①H2   ②O2   ③CO2  ④SO2  ⑤CH4
A.①②B.③④C.①⑤D.①②⑤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注射器内有液体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