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函数与导数
- + 函数的单调性
- 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 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 根据图像判断函数单调性
-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 函数的最值
- 函数的奇偶性
- 函数的周期性
- 函数的对称性
- 函数的图象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 平面向量
- 数列
- 不等式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平面解析几何
- 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
- 推理与证明
- 算法与框图
- 复数
- 几何证明选讲
- 不等式选讲
- 矩阵与变换
- 初中衔接知识点
- 竞赛知识点
设奇函数f(x)在(0,+∞)上为增函数,且f(1)=0,则不等式
的解集为( )

A.(-1,0)∪(1,+∞) | B.(-∞,-1)∪(0,1) |
C.(-∞,-1)∪(1,+∞) | D.(-1,0)∪(0,1) |
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学家发现,学生接受能力依赖于老师引入概念和描述问题所用的时间,讲座开始时,学生的兴趣激增,中间有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学生的兴趣保持理想的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分析结果和实验表明,用
表示学生掌握和接受概念的能力(
的值越大,表示接受能力越强),
表示提出和讲授概念的时间(单位:分),可以有以下公式:
.
(1)开讲多少分钟后,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能维持多少分钟?
(2)开讲5分钟与开讲20分钟比较,学生的接受能力何时强一些?
(3)一个数学难题,需要55的接受能力以及13分钟的时间,老师能否及时在学生一直达到所需接受能力的状态下讲授完这个难题?




(1)开讲多少分钟后,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能维持多少分钟?
(2)开讲5分钟与开讲20分钟比较,学生的接受能力何时强一些?
(3)一个数学难题,需要55的接受能力以及13分钟的时间,老师能否及时在学生一直达到所需接受能力的状态下讲授完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