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 北宋
- 柳永(约971-1053)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黄庭坚(1045-1105)
- 秦观(1049-1100)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薛居正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蝶恋花
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①。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②。
[注]①鴂:伯劳鸟,鸣声悲凄。②角声:古代军中吹角以为昏明之节,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发音哀厉高亢。梅花月,月色如梅花,也指乐曲《梅花落》。《梅花落》曲调悲凉,常表达怀乡的主题。【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事阑珊芳草歇”,这是词人对暮春景的概括,同时也为全词的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调。 |
B.“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说词人作客他乡,无从祭扫,但他乡的优美风光可以聊以自慰。 |
C.落红处处,人耳之声,偏偏是鳩鸟啼鸣,这是词人对“春事阑珊”暮春景色的具体描述。 |
D.词人所思之人处在“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严,不能自由往来。 |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①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②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药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③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磷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②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③頮:huì,洒。【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磷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
B.磷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
C.磷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
D.磷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之后取字,二者常有某种联系,人们常称呼字以表示礼貌。 |
B.诗书,文中指诗作和书法。文中的“通诗书”指李白善于写诗,书法亦有较深的造诣。 |
C.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
D.赦,指减轻或免除刑罚。新皇帝登基或者皇宫有重大喜庆时,通常会赦免一批罪犯。 |
A.李白受到赞赏。苏颋为益州长史时,看到李白,认为他是不同一般的人;李白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说:“您是天上被贬下人间的仙人啊。” |
B.李白慷慨豪爽。他爱好纵横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客居任城时,同孔巢父等五人居于徂徕山,整天酣饮,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
C.李白放荡不羁。他陪玄宗饮酒,喝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鞋;他曾借着月色与崔宗之乘船从采石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
D.李白才华横溢。李白与玄宗在沉香亭饮酒,玄宗心中突然有些感慨,想要李白替他写歌词,李白酒醉稍醒后,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不留余思。 |
(1)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2)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尉迟杯·离恨
周邦彦
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①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
[注]①冶叶倡条:指歌妓。
【小题1】“尉迟杯”是这首词的_______。【小题2】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中“淡月笼纱”化用自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表现了夜晚的隋堤大路上雾气弥漫、月光清冷的朦胧景象。 |
B.下阕主要通过今昔对比,表达词人对于京华深深的眷恋之情。 |
C.本词最后一句“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写得十分拙直、率真,感情不够含蓄,却格外朴实浓烈。 |
D.整首词主要通过对于往昔美好岁月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宦途中,不愿别离的忧愁。 |
送孙正之序
王安石
(1)时然而然,众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己然而然,非私己也,圣人之道在□□。
(2)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时崇杨、墨,己不然者,孟轲氏而已;时崇释、老,己不然者,韩愈氏而已。如孟、韩者,可谓术修而志素定也,不以时胜道也。惜也不得志于君,使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然其于众人也卓矣。
(3)呜呼!予观今之世,圆冠峨如,大裙襜如,坐而尧言,起而舜趋,不以孟、韩为心者,果异于众人乎?
(4)予官于扬,得友曰孙正之。正之行古之道,又善为古文,予知其能以孟、韩之心为心而不已者也。夫越人之望燕,为绝域也。北辕而首之,苟不已,无不至。孟、韩之道去吾党,岂若越人之望燕哉? ,予未之信也。 ,予亦未之信也。
(5)正之之兄官于温,奉其亲以行,将从之,先为言以处予。子欲默,安得而默也?庆历二年闰九月十一日。
(注释)①诎:同“屈”。②杨、墨:杨: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墨:墨翟,春秋战国期思想家、政治家。③释、老:即佛教与道教。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焉尔 | B.也哉 | C.矣乎 | D.之邪 |
A.君子即使穷困潦倒也要坚定志向改变时俗。 |
B.孟子和韩愈因为学术素养深厚而成为君子。 |
C.君子与众人的区别在于坚定志向不从时俗。 |
D.君子要超越众人使自己能在当世显露出来。 |
【小题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的两个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日得志于吾君
②以正之之不已
③而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
④而不至焉
A.①④/②③ | B.①③/②④ | C.②③/①④ | D.②④/①③ |
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小题1】“鸿雁在云鱼在水”一句隐含的两个典故是“雁足传书”和“ ”。【小题2】对这首词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从这首词的题材来看,是一首怀人思乡之作,表达了感情无法传递的苦闷惆怅。 |
B.起首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看似平淡,却包含无限深情。 |
C.这首词的结尾化用了唐朝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D.这首词抒情委婉细腻,用语雅致,表现了作者“闲雅而有情致”的艺术风格。 |
浣溪沙
欧阳修①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③前!
[注]①此词为欧阳修被贬颍州时所作。 ②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 ③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阕描摹的是 ,下阕写作者画舫中宴饮的情形,着重抒情。【小题2】“绿杨楼外出秋千”一句中的“出”字用得妙,试加以赏析。
【小题3】(本题为分叉题)
(A)此词的末句耐人寻味,结合你对整首词的理解,简析其中含蓄的意蕴。
(B)下阕中“白发戴花君莫笑”写出了词人 的情态。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①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以本末。乃使为自告者②,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苏辙《孟德传》)
[注]①退卒:逃兵。 ②自告者:自首的人。
【小题1】选出“以”字的含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 )( )。A.以其衣易一刀十饼 | B.携以入山 | C.德以不顾死 |
D.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 E.德具道以本末 |
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
【小题3】说明作者将“世之君子”与孟德进行对比的用意。
阮郎归·初夏
苏轼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小题1】请在上阕的画线句中各找一个能体现出初夏景物特征和气候特征的词语。景物特征:______________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
B.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夏景,显得鲜明生动。 |
C.“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
D.“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
示三子
陈师道
去远①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来稳。
(注)①去远:离去很远,宋神宗元丰七年,陈师道因家贫而将妻子儿女送往在四川做官的岳丈处寄养。【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说妻儿们去远了,相见无期,也就不那么惦记了;当归期将近,会面有望,则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
B.颈联写见面后的复杂心情。久别重逢,惊喜之余,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相顾无言,泪洒千行,相拥而泣。 |
C.颈联将久别相逢的感情写得淋滴尽致,诗人抓住悲喜苦乐的矛盾心理在瞬间的变幻,将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
D.此诗通篇造语质朴浑厚无矫饰造作之气,读来恻恻感人,其原因主要在于诗人感情的真絷,语语皆从肺中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