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周敦颐称赞什么的名句?
A.牡丹B.菊花C.莲花D.梅花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 春 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 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 遥见樵渔一路归。

(1)本诗是怎样紧扣标题中的“春”和“晚”两字来写景的?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是如何表现这种心境的?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
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
遥见樵渔一路归。
(1)本诗的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
(2)为什么说本诗的意境是“静而不寂”?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①
朱敦儒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②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本词是在北宋灭亡后,作者流落江南时所作。②箨(tuò),笋壳。篁,竹。
【小题1】下列对上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雨湿清明”,表现了江南一带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点。
B.“燕泥寒”,是写燕子正啄着带寒意的泥土筑巢的情景。
C.“独自倚阑干”很长时间,侧面写出了作者因春光而陶醉。
D.上片春雨飘飞、春寒料峭的景色,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
E. “江南春好与谁看”表现了作者因没有朋友一起欣赏大好春光而遗憾。
【小题2】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情关系角度赏析本词的下片。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①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注]①阑干:栏杆。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花落”写暮春之晚, “柴门掩夕晖”写夕阳下柴门虚掩,夕阳的余晖与纷飞的落红都让人心生惜春之情。
B.“昏鸦数点傍林飞”一句描写几只昏鸦翻飞于密林之外,由于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自然更像“点”。
C.“吟余小立阑干外”一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诗人形象孤独。
D.末句写樵夫渔人劳作归家,亦紧扣“晚”字着笔。
E. 本诗中落花、昏鸦、小立的诗人、归家的樵夫渔人在日落时分融汇成一幅清冷、空寂的村野春晚图。
【小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辉,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题目中的“春晚”二字,当是暮春之晚。全诗所描写的,是乡村暮春的晚景。
B.第二句中的“点”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整个暮色的苍茫,天色昏暗,又暗示了诗人所距之遥远。
C.第三句出现了人物的形象,诗人可能白昼一天都在伏案,薄暮时分,便走出屋子凭栏远望,欣赏着村野景致。
D.整首诗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安宁,也流露出了“自是寻春去较迟”的感慨。
【小题2】有人评价这首诗的境界是“静而不寂”,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个特点的理解。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
A.白居易B.柳宗元C.周敦颐D.刘禹锡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任所寄乡关故旧①

周敦颐

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

停杯厌饮得醪味,举筋常餐淡菜盘。

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

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

(注)①情张伯行《周濂溪集》:“先生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复任永州通判,仲章侄至任归,有诗与之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坦诚自己本性冷漠,且坚守士人贫穷之态,即迂腐,不通达人情世故。
B.颔联中“厌”“常”二字,足以体现诗人不追求奢华、崇尚节俭的生活态度。
C.故人若问起便回答“只一般”,简单三个字可看出诗人为人处世的谦逊。
D.诗人看似叙旧,但对试图通过他寻津觅径的人来说,则是严正的告诫和提醒。
【小题2】本诗和《爱莲说》都塑造了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宦者形象,试比较两篇作品在主要表现手法上的不同。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余尝谓北宋人手高眼低。其自为词诚夐乎弗可及;其于它人词,凡所盛称,率非其至者,直是口惠,不甚爱惜云尔.后人习闻其说,奉为金科玉律,绝无独具只眼,得其真正佳胜者.流弊所及,不特埋没昔贤精谊抑且贻误后人师法北宋词人声华藉甚者十九巨公大僚巨公大僚之所赏识至不足恃词其小焉者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小题2】北宋词人中,《小山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清真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
【小题3】“手高眼低”在文中指什么?请概括作答。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