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此时已入素秋,本已气肃天清,又加此一番秋雨,更是纤埃如雾,尽皆浣去,一澄如洗。
B.“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当此之际,凉风忽至,关河肃杀,残阳照着高楼,一片冷落之景良。“紧”字突出了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
C.“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D.本词融写景、抒情于一体,使用了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对比等手法,将词人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题2】下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课文中《雨霖铃》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2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小题1】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此时已入素秋,本已气肃天清,又加此一番秋雨,更是纤埃如雾,尽皆浣去,一澄如洗。
B.“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当此之际,凉风忽至,关河肃杀,残阳照着高楼,一片冷落之景象。“紧”字突出了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
C.“是处”两句,由苍莽悲壮转到细致沉思,由俯察而转至仰观。“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
D.“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E. 本词融写景、抒情于一体,使用了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对比等手法,将词人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题2】下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有关《望海潮》一词,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一开头就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所咏主题。
B.自“烟柳”一句开始,从多个方面描写杭州之美丽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等。
C.“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与“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语,表现了自己对普通市民奢侈生活的反感。
D.下片前半段专咏西湖,从湖山盛景、桂子荷花、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为人们所推崇的名句,其高明在何处?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对《雨霖铃》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A.“寒蝉凄切”“长亭晚”“骤雨初歇”描写了景物,渲染了分别的气氛,融情入景,准确地传达了一种凄凉的况味。
B.“都门帐饮”之所以“无绪”是因为词人的思绪专注于恋人,浓情时,“留恋处”,却“兰舟催发”。这是词人以写实笔法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C.“清秋节”与“寒蝉凄切”前后照应,“更那堪”则加强了这种悲剧色彩,是柳永表现离别的独到之处。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实景虚写。这是酒力不济所致,是醉酒,也是痛心。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在《望海潮》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注]①前期:以前的期约。②狎兴:洒脱游乐的兴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由秋日的长安古道起笔,产生一种沧桑之感,为全词蒙上了一层愁绪。
B.“夕阳鸟外”至“目断四天垂”三句,绘出一幅空阔寥落的茫茫秋野图。
C.“不似少年时”,写出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眼下的失意。
D.上阕从景象写起,而悲慨尽在言外;下阕则以“归云”为喻,写自己的洒脱和自由。
【小题2】“髙柳乱蝉嘶”一句中“乱”字用得妙,请结合全词,分析其妙在何处。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古代诗歌阅读

卜算子慢

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三句,乃登高所见。“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点出当时已是深秋时节。
B.“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出了抒情主人公。柳永曾宦游于荆襄一带的古代楚地,故自称“楚客”,“登临”补出了前文之秋景是他登高所见,并暗示了主题。
C.“对晚景”三字,从写景过渡到抒情,承上文的所见所闻,启下文的“伤怀念远”,是对主旨的补充,“相继”两字说明“愁”与“恨”相继而来,表明词人愁情之重。
D.下片抒情,直接写出了愁恨的缘由。“念两处风情”紧扣“脉脉”,“万重烟水”与“千里”呼应,绘出词人与伊人远隔千里,山水重重。一个“念”字,令词人的情感顿生层澜。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