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首联: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当前题号:1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这联诗,人们存在不同的看法。元代方回云“颇拙耳”;清人纪昀也认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的比喻太俗气——“究非雅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谈谈理由。
当前题号:2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本诗主要写景,景中含情。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赏析颈联: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当前题号:4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①陈糙:字季常,眉州人。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②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时住黄陂。③摐摐(chuāng):拟声词。④釭(gāng):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开篇三句既包含词人岁月流逝的感慨,又将王长官与长江共论,有赞颂之意。
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两句则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
C."居士先生老矣”是劝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矣,但还是要把酒言欢,珍惜相逢,一醉方休。
D.“逢逢”是拟声词,形容鼓声,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悦和离别的不舍。
【小题2】词作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尾联“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6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说说尾联“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中“乐”字的好处。
当前题号:7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赏析颔联: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当前题号:8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诗意速通:我们隔着云海遥遥相望,见不到面已经多年了,哪会因这次远行而添悲伤呢?你应该不辞远道骑马的辛劳,冒着风雪到那里去,让骄傲的胡人见识见识不可多得的人才。你置身沙漠要时常回头望望自己的国家,思恋湖山时做梦也要梦到杭州的湖光山色。要是单于问起你的家世来,你可别把自己说成中原的第一流人物呀!

【小题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小题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浣溪沙•忆旧①

苏轼

长记鸣琴子贱②堂。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仲卿③终不避桐乡。

注:①此词别本有小序云:“赠陈海州。陈尝为眉令,有声。”苏轼,眉州眉山人。②宓子贱为官时,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效果。③西汉中叶时人朱邑,字仲卿,在桐乡为官,深受人民爱戴,病重时,嘱咐其子将其葬于桐乡。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上阕运用“鸣琴而治”的典故,借宓子贱为官时,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 的效果来赞美陈海州治理眉州有方。
B.下阕借用“朱邑归葬桐乡”的典故表达陈海州得眉山百姓的爱戴,抒发了苏轼对曾经任家乡父母官的陈海州的一片感激之情。
C.“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两句借景抒情,写出昔日绿柳垂杨环绕朱漆厅堂,现在却被秋霜覆盖的萧索情景,表达了作者世事变迁之感。
D.“聚散交游如梦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生聚散浮沉如同梦境一般,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2】有人评价此词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