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柳永(约971-1053)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黄庭坚(1045-1105)
- + 秦观(1049-1100)
- 《鹊桥仙》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薛居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裴秀才跋尾①
秦观
裴本秦之别姓,自汉以来,世有显者,在唐尤为望族,五房之裴为宰相者,十有七人。裴氏衣冠于斯为盛。而东眷房晋公度实唐第一等人。君,晋公之裔孙也。少笃学,锋气锐甚,颇有志于天下之事。已而举进士屡不中,乃叹曰:“人生如寄耳,用是区区者为哉!”于是退居许之阳翟,葛巾藜杖,日阅佛书,惟以专精神养寿命为事。.
元祐三年冬,君之弟朝散君通判蔡州,君自阳翟篮輿过之,逾月而去。将行,谓朝散君曰:“吾绝意世间事久矣,比阅簏中故人书札,见麻温故郎中昔所赠诗,怃然.感心,不能自己。闻秦少游方为此郡学官,愿因弟丐一言,庶几异时有知我者。”余闻而叹之。昔马援南征,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日:‘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驭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贏余,但自苦耳!’当吾在浪泊、西里,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薰蒸,仰视飞鸢跕跕墮水中,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
朝散君起家四十为郎,声闻籍甚,所谓功名富贵,盖未易量。而君羸老疾病,卧于衡茅之下,气息奄奄仅属。既不求人知,人亦莫君知者。弟兄出处异矣!然以二马观之,二裴之事,孰为得失哉?麻君博雅君子,其所以称道君者,宜不谬。后之君子读其诗者,可以知君少时之志;而读余文者,可以识君莫年之心云。
注:跋尾,一种文体,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多用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等。【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自阳翟篮輿过之 过:拜访 |
B.愿因弟丐一言 丐:乞求 |
C.致求赢余 致:导致 |
D.可以识君莫年之心云 莫:同“暮” |
A.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驭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 |
B.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驭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 |
C.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驭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 |
D.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驭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 |
A.望族,有名望的家族,古人重视门第与门风,以先祖功绩激励族中子弟。 |
B.衣冠,衣服和帽子,古代“士”以上戴冠,因而用衣冠来指缙绅或名门世族。 |
C.学官,既指掌管学务的官员,也指官学里的教师,文中秦少游担任的是后者。 |
D.衡茅,衡门茅屋,简陋的居室,陶潜有“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的诗句。 |
A.裴秀才是唐代名相裴度的后人,年轻时勤奋好学,颇想有一番作为。 |
B.裴秀才因屡试不中而改变人生方向,退居阳翟,借佛道养生,不问世事。 |
C.作者引用“二马”的典故借以表达对“二裴”兄弟不同人生际遇的感慨。 |
D.麻温是博雅的君子,裴秀才想通过弟弟向他求取文章,以求留名后世。 |
(1)比阅簏中故人书札,见麻温故郎中昔所赠诗,怃然感心,不能自已。
(2)朝散君起家四十为郎,声闻籍甚,所谓功名富贵,盖未易量。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小题1】秦观是北宋时_________派著名词人,这一词派的代表词人还有_________等人。(请写出一位)【小题2】对本词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缘情写景,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
B.“可堪”两句写自己所处之地:驿馆孤单周围是春寒日暮,杜鹃哀鸣,以自己凄凉的处境与所向往的美好地方相对比,更加深了处境的可伤,人生的可悲。 |
C.下片由叙实开始,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使客居他乡的词人略感安慰。 |
D.这是一篇抒发谪居之恨、羁旅忧思的作品,虚实相生的手法运用娴熟自然,构成了本词凄迷幽怨,意蕴深沉的艺术特色。 |
虞 美 人
秦 观[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大家面前。 |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词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
C.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词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
D.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古琴曲名,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有人说,首句中的“弄”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2)分析上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游龙井记
秦 观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①中,方士葛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②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③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④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⑤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赵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磅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作曰:“唯唯。”
(选自《淮海集》)
(简注)①赤乌:三国孙权的年号。②靡曼:美丽。③元丰:宋神宗年号。④天竺:即今印度。⑤咒:祷。
(阅读指要)
这篇记游龙井的文章,并不着力于描绘其美景,而是意在宣扬其品德。文中运用了长短错落的对句,为文章增添了语言美感。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而不克以为泉(________) (2)一昼夜涛头自海上者再(________)
(3)自天竺谢讲事(________) (4)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纳光景而涵烟霏②疾击而远驰 |
B.①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②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 |
C.①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②又何以加于此 |
D.①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②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 |
①阴晴之中,各有奇态②龙井其尤者也③夫畜之深者,发之远④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⑤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⑥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
A.①②⑥ | B.①③④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A.文章记游龙井,兼有议论和描写。作者并不着力描绘其美景,而意在宣扬其品德。描写部分运用长短错落的对句,富有语言美感。 |
B.文章描写了秀丽多姿的西湖景色、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作者认为正是这两处景点太出色,人们就不去注意它们附近有没有泉水了。 |
C.作者介绍了远离钱塘江和西湖的龙井所在之地,那里曲折幽静,附近山上有很多泉水,其中龙井泉因水源丰富、永不干涸而最为著名。 |
D.作者说龙井是神灵之口,不容置疑,再加上曾有人见到过有龙显录,所以人们深信传说真实可信,龙井之名自古以来就很出名。 |
(1)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2)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鹊桥仙
秦 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小题1】“飞星传恨”中为什么是“恨”而不是“爱”?【小题2】“金风玉露”是什么意思?运用这个意象有什么好处?
【小题3】分析这首词的修辞特点。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作:纵使。【小题1】请简要概括词中“杨柳”“飞絮”这两个意象的内涵。
【小题2】词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