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 北宋
- 柳永(约971-1053)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黄庭坚(1045-1105)
- 秦观(1049-1100)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薛居正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中述
欧阳修
①君子所求于人者薄,而辨是与非也无所苟。孔子罪宰予曰:“于予与何诛①!”罪冉求曰:“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②。”二子得罪于圣人,若当绝也,及为科③以列其门弟子,取者不过数人,于宰予有辞命之善则取之,于冉求有政事之善则取之,不以不善而废其善。孔子岂阿其所好哉?所求于人者薄也。管仲功施天下,孔子小之。门弟子三千人,孔子独称颜回为好学,问其余,则未为好学者。闵损、原宪、曾子之徒不与焉;冉求、宰予之得罪又如此。孔子岂不乐道人之善哉?辨是与非无所苟也。所求于人者薄,所以取人者厚。
②盖辨是与非者无所苟,所以明圣人之道。如宰予、冉求二子之不得列其善,则士之难全者众矣;恶足以取人善乎?如管仲无所贬,则从政者若是而止矣;七十子之徒皆称好学,则好学者若是而止矣,恶足以明圣人之道乎?取人如此,则吾之自取者重,而人之所处者易。明道如此,则吾之与人其所由可知矣。
③故薄于责人,而非匿其过,不苟于论人,所以求其全。圣人之道,本乎中④而已。
(注)①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②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③为科:评定等级。④中:指中庸。
【小题1】从第①段看,宰予的“是与非”是指【小题2】对“如管仲无所贬,则从政者若是而止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不去贬斥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才能停下来。 |
B.假如不去批评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才能停下来。 |
C.假如不去批评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就会停下来。 |
D.假如不去贬斥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就会停下来。 |
A.开门见山地提出君子评判人和事的具体态度和方法。 |
B.孔子评判弟子与管仲的典型材料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
C.画线句借助反问句,排除了对孔子做法误解的可能。 |
D.运用并列式结构,使本段的论证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
【小题5】简述“圣人之道,本乎中而已”在孔子身上的表现。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褪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闭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①。”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峙,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②而卒,年二十九。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③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冀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初,祖通,尝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读《易》,作《唐家千岁历》。勃兄剧、弟助,皆第进士。初,勔、剧、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节选自《新唐书·王勃传》)
〔注]①交构:相互构陷。②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③泛然:漫不经心,随意。【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
B.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
C.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
D.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
A.《汉书》是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班固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录西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
B.“迁”有平调、升官和降职三种情况,而“左迁”是降职,“超迁”是越级提拔,“乔迁”是祝贺别人喜迁新居或升官。 |
C.“衡庐”指湖南的衡山和江西的庐山,它们与河南的嵩山、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并称为我国的名山胜地“五岳”。 |
D.“进士”指科考中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三甲,前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
A.王勃年少聪颖,敢于展露才华。他九岁时指出颜师古作注的《汉书》中的错误;敢于向刘祥道上书白荐;未成年便任朝散郎,屡次向朝廷进献颂文。 |
B.王勃恃才傲物,一生命运坎坷。他倚仗才华让同僚难堪,被他们嫉妒;又因擅杀官奴当珠,虽遇大赦仍被除名;后去探望父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
C.王勃才华横溢,喜欢著书立说。他写出《指瑕》《檄英王鸡》《滕王阁序》《唐家千岁历》,并给祖父王通撰写的《尚书》中残缺内容补出二十五篇。 |
D.王勃名闻天下,受到大家赞誉。阎都督称他为“天才”,他兄弟三人受到杜易简赞赏;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四杰,但杨炯不甘位居他后。 |
(1)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
(2)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C5分)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摩拳擦掌、争先恐后,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才工作只能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
鹊踏枝
宋 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①,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①玉柱:筝上定弦用的玉制码子。【小题1】“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中的燕子、落絮、红杏、清明雨、莺等意象,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
【小题2】词的上阕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①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①吊之。
②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 ②内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③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④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⑤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③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却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⑥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②斩关:砍断敌营的门闩。③子女玉帛:指美女、财物等。【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欲引去 ___________ (2)即斩关内外兵 ________________
(3)策其马谢世充曰________ (4)却宋金刚于介休_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3】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②以为帐内骠骑
A.①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 B.①②中的“以”的意思相同,用法不同 |
C.①②中的“以”的用法相同,意思不同 | D.①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 |
【小题5】纵观全文,概括秦琼的人物形象。
义田①记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生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只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赢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②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鸣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已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注)①义田:指官府建立以其收入救济灾民的田产。②齐侯:指齐景公。齐是侯爵,所以称它的国君为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稔:庄稼成熟,丰收 |
B.昔晏平仲敝车赢马 敝: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
C.廪稍之充 廪:粮仓 |
D.操壶瓢为沟中瘠者 瘠:通“胔”,指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 |
A.以养济群族之人 常以身翼蔽沛公 |
B.而时共出纳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C.而贫终其身 弃甲曳兵而走 |
D.是皆公之罪人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A.范文正公在没有显贵发达的时候就有了施与贫者贤者的愿望,但很多年之后才能付诸实践,他的后世子孙也继承了他的志向,继续经营义田。 |
B.文章先叙后议,层次清晰的叙述写出了范仲淹的仁心与无私,纵横捭阖的议论极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在引古叹今的大开合中波澜起伏。 |
C.文章善用反衬来刻画人物,以晏子之行反衬范仲淹,以达官显贵“享万钟禄”与范仲淹“贫终其身”构成对比,以此突出范文正公的贤能和义行。 |
D.作者通过选取范仲淹设置义田悉心尽力一事,以小见大,既彰显了事件的意义,更赞美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 |
族之聚者九十只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2)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①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少旷达,外若坦荡,内谨重。累中进士,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宰相杨国忠支娅①所在横猾,华出使,劾按不挠,州县肃然,为权幸见疾。
②安禄山反,玄宗入蜀,百官解窜,华母在邺,欲间行辇母以逃,为盗所得,伪署凤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安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
③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之。华喟然日:“乌有隳节危亲,欲荷天子宠乎?”称疾不拜。李岘领选江南,表置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苦风痹,去官,客隐山阳,勒子弟力农,安于穷槁。晚事浮图法,不甚著书,惟天下士大夫家传、墓版及州县碑颂,时时赍金帛往请,乃强为应。大历初,卒。
④初,华作《舍元殿赋》成,以示萧颖士,颖士日:“《景福》之上,<灵光》之下。”华文辞绵丽,少宏杰气,颖士健爽自肆,时谓不及颖士,而华自疑过之。因著《吊古战场文》,极思研摧,已成,污为故书,杂置梵书之庋。它日,与颖士读之,称工,华问:“今谁可及?”颖士日:“君加精思,便能至矣。”华愕然而服。
⑤华爱奖士类,名随以重,若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佑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后至执政显官。华触祸衔悔,及为元德秀权阜铭③、四皓赞④,称道深婉,读者怜其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支娅:此处指亲信。②庋:放东西的架子。③为唐代诗人元德秀和唐朝大臣权皋所作墓志铭。④为秦末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隐者所作赞语。【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为权幸见疾(_____________) (2)又不能安亲(___________)
(3)乌有隳节危亲(___________) (4)赍金帛往请(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强为应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B.而华自疑过之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C.污为故书 为击破沛公军 |
D.名随以重 覆之以掌 |
欲间行辇母以逃,为盗所得,伪署风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
【小题4】第④段骂李华以文示友,其态度经过了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转变。(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5】联系全文,概括文章结尾“读者怜其志”中“怜”的依据。
净因院画记
[宋]苏轼
①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
②与可①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达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②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欤。
③昔岁尝画两丛竹于净因之方丈,其后出守陵阳而西也,余与之偕别长老道臻师③,又画两竹梢一枯木于其东斋。臻方治四壁于法堂,而请于与可,与可既许之矣,故余并为记之。必有明于理而深观之者,然后知余言之不妄。
(注)①与可:文同,字与可,当时著名画家。②厌:满足。③道臻禅师,福州古田戴氏子也。【小题1】第一段“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一句中,“工人”的意思是____。
【小题2】以下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与可的画作不合常形却合常理。 |
B.作者认为与可的画既符合事物的本来面貌特征又体现内在神韵。 |
C.与可为净因院前后共计作了两幅画。 |
D.本文是作者应道臻师的邀请而写作的。 |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长安人。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开皇末,以述勋封新城县公。文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诏尚①炀帝女南阳公主,为尚辇奉御,从幸江都,以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其兄化及谋弑逆,以主婿忌之,弗告。已弑帝,乃封蜀王。
初,士及为奉御,而高祖②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及从化及至黎阳,帝手书召之。士及亦遣家童间道走长安,通谆勤,且献金环。帝悦曰:“我尝与士及共事,今以此环献,是将来矣。”
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俄而化及败,与德彝等自归。帝让之曰:“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我父子,尚肯相假③乎?今欲何地自处?”士及谢曰:“臣罪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与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冀以此赎罪。”帝笑谓裴寂曰:“彼与我论天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
从秦王④平宋金刚,录功,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之,迁王府骠骑将军。从讨王世充等,进爵郢国公。武德八年,权检校侍中,兼太子詹事。王即位,拜中书令,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下士。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政尚宽简,人皆宜之。擢右卫大将军。
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帝尝玩禁中树曰:“此嘉木也!”士及从旁美叹。帝正色曰:“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帝意解。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其机悟率类此。久之,复为殿中监。卒,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选自《新唐书》卷一百,有删改)
(注)①尚:娶公主为妻。②高祖:指唐高祖李渊。③假:宽恕,饶恕。④秦王:与后文的“太宗”均指李世民。【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 |
B.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 |
C.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 |
D.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 |
A.士及谢曰:“……,顷又奉所献,冀以此赎罪。” 冀,希望 |
B.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 少,稍稍 |
C.帝让之曰:“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 让,劝说 |
D.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 目,用眼睛示意 |
A.宇文士及深得皇帝信任。隋炀帝曾将女儿嫁给他,让他随从巡视江都;后太宗又把宗室之女许嫁给他。 |
B.宇文士及深有远虑。他没有参与谋逆弑杀隋炀帝;宇文化及兵败之时,曾劝其归附唐朝,但未被采纳。 |
C.宇文士及卓有战功。跟随秦王李世民消灭了宋金刚;后随同秦王消灭了王世充等叛军,多次得到提拔。 |
D.宇文士及通变谨密。常被太宗征召入阁,却终不曾向妻子解释;面对太宗的故意为难,常能从容应对。 |
(1)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小题1】“卜算子”是这首作品的__________。【小题2】以下对本作品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漏断:指夜深。 |
B.幽人:幽居之人,这里指孤鸿。 |
C.无人省:指此时没有人醒着。 |
D.拣尽寒枝: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