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轮辐盖轸,皆 有 职 乎 车 而 轼 独 若 无 所 为 者 虽 然 去 轼 则 吾 未 见 其 为 完 车 也 轼 乎 吾 惧 汝 之 不 外 饰 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北宋·苏洵《名二子说》)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小题2】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轼,字____;苏辙,字____。
【小题3】苏洵给两个儿子取名“轼”“辙”,分别有什么用意?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小题1】王禹偁,北宋诗人、散文家,字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村美丽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
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D.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小题3】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十六年,秦复与赵击齐,齐人患之,苏厉为齐赵王书曰:臣闻古之贤君,其德行非布于海内也,教顺非于民人也,祭祀时享非数常于鬼神也。甘露降,时雨至,年谷丰,民不疾疫,众人之,然而贤主之。

足下之贤行功力,非数加于秦也;怨毒积怒,非深于齐也。秦赵与国,以强征兵于韩,秦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欲韩而吞二周,故以齐天下。恐事之不合,故出兵以魏、赵。恐天下畏己也,故出以为信。恐天下亟反也,故征兵于韩以威之。声以德与国,实而伐空韩,臣以秦为必出于此。夫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楚久伐而中山亡,今齐久伐而韩必亡。破齐,王与六国分其利也。亡韩,秦独擅之。收二周,西取祭器,秦独之。田计功,王之获利孰与秦多?

……且齐之所以伐者,以事王也;天下属行,以谋王也。燕秦之约成而兵出有日矣。五国三分王之地,齐五国之约而殉王之患,西兵以禁强秦,秦废帝请服,反高平、根柔于魏,先俞于赵,齐之事王,宜为上佼,而今乃抵罪,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也。愿王孰计之也。

……于是赵乃辍,谢秦不击齐。王与燕王遇。廉颇将,攻齐昔阳,取之。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秦复与赵击齐 屡次
B.苏厉为齐赵王书曰  遗留
C.其德行非布于海内也  中国
D.教顺非于民人也    普遍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年谷丰通“熟”
B.民不疾疫 生病
C.众人之 善待
D.然而贤主之 谋划
【小题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令足下之贤行功力  您
B.非深于齐也 向来
C.秦爱赵乎 诚实
D.其实憎齐乎 它实际
【小题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欲韩而吞二周   使……灭亡
B.故以齐天下 吃,引申为“拿利益引诱”
C.故出兵以魏、赵 掠夺
D.秦独之 占有
【小题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田计功     授给
B.齐五国之约而殉王之患 背离
C.先俞于赵   反对
D.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也  坚决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 本诗是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小题1】请合理补充相关成分,说明诗句“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的大意。
【小题2】是哪些景物让诗人“野兴长”?诗人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陟,字殷卿,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

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风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

李林甫恶其名高,恐逼己,出为襄阳太守。入考华清宫,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豸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尉。会安禄山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

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瑱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陟表广琛为历阳太守,慰安之。至是,恐广琛有后变,乃驰往谕诏恩释其疑,而后趣召,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卒,年六十五。

(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敏:秀美聪慧B.擿辨:剔抉辨明
C.铨综:选拔罗致人才D.质信:质疑诚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楷:文中指书体。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经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六大类形体。
B.三公: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不同的朝代所指的官职不同。
C.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也可以指其他地方。
D.皇天:古代对天的尊称。后土:古代对地的尊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陟才华突出,遵守孝道。他从小聪明异常,十岁担任官职,擅长写文章;他的父亲去世,因父亲生前不得志,他和弟弟八年不出来做官。
B.韦陟恪尽职守,为国选材。他在礼部任职,改变以往选人的方法;他在吏部任职,凭借个人素质,改变了吏部舞弊丛生的选人风气,人称公平。
C.韦陟遭人忌恨,坚忍不屈。他因名声高被李林甫排挤;杨国忠妒忌他的才华,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的事进行陷害,他没有屈服。
D.韦陟慷慨陈词,忠于国家。有人叛乱时,他表达自己效忠国家的志向,感动士兵;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反叛的季广琛,维护国家利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
【小题5】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昔 张 说 被 窜 匿 陈 氏 以 免 今 若 诏 书 下 谁 敢 庇 公 愿 公 乘 扁 舟 遁 去 事 宁 乃 出 不 亦 美 乎 陟 慨 然 曰命 当 尔 其 敢 逃 刑 因 谢 遣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人。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遭父丧,孝闻乡里。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以贫求解。未几,有事桥陵、建陵,召还参掌仪典。

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诏可。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诏礼官儒者杂议。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祀黄帝,黄帝于五行为土。彭祖牵纬候说,事诡不经,不可用。”事皆施行。

大历初,充吊祭册立新罗使。海道风涛,舟几坏,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数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少选,风息。先是,使外国多赍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橐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请以祭酒为太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

坐史给禀钱不实,贬饶州司马。德宗立,召还,复拜国子司业,稍迁翰林学士、充皇太子侍读。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迁工部尚书,仍前职。

年老,以兵部尚书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宣。论撰数十篇。

(节选自《新唐书·归崇敬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B.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C.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D.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是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意思是通晓经学,考试时以通经的比例来决定等第。
B.坟典:指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书籍的通称。
C.朔望:即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和十五。古代每逢朔望常行朝谒之礼。
D.国子监:又称“太学”,在元、明、清三代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崇敬科考优异,对策出众。他先是考中明经科,后又考中博通坟典科;其后两次对策,分别名列第一和高等,并因此几次得官。
B.归崇敬学识渊博,熟悉典制。桥陵、建陵有事,他参与掌管礼仪典章;方士巨彭祖建议在四季月郊祀天地,他据《礼》予以反驳。
C.归崇敬直言进谏,均被采纳。百官上朝时穿袴褶,他勇于批评并建议停止。他认为国子学的名称与官名都不正规,建议修改。
D.归崇敬临危不惧,义不独生。出使新罗,遇到风暴,船几乎被毁,众人打算用小船载他先走,他与大家同生共死,不愿独自偷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遥游》)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念奴娇•中秋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 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 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本诗是作者被贬黄州时作。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 "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甚为精壮,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擁, 其笛应声粉碎”。李牟,或作李谟。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小题1】分析“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在词中的作用。
【小题2】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本词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赏梅词作,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②挼,ruó,揉搓。
【小题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平乐,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乐调命名。双调,四十六字,属于中调。
B.“常插梅花醉”,一个“醉”字将词人热爱梅花,为梅花陶醉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C.“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应包含深层语义。
D.李清照在词中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小题2】这首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巨川,字下己,陇右人。国初十八学士道玄之后,故相逢吉之侄曾孙。父循,大中八年登进士第。
巨川乾符中应进士,属天下大乱,流离奔播,切于禄位,乃以刀笔从诸侯府。王重荣镇河中,辟为掌书记。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籓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籓邻无不耸动,重荣收复功,巨川之助也。及重荣为部下所害,朝议罪参佐,贬为汉中掾。时杨守亮帅兴元,素知之,闻巨川至,喜谓客曰:“天以李书记遗我也!”即命管记室,累迁幕职。
景福中,守亮为李茂贞所攻,城陷,以部下数百人欲投太原。入秦,为华军所擒。巨川时从守亮,亦被械系。在途,巨川题诗于树叶以遗华帅韩建,词情哀鸣,建欣然解缚。守亮诛,即命为掌书记。俄而李茂贞犯京师,天子驻跸于华。韩建以一州之力,供亿万乘,虑其不济,遣巨川传檄天下,请助转饷,同匡王室,完葺京城。四方书檄,酬报辐凑。巨川洒翰陈叙,文理俱惬,昭宗深重之,即时巨川之名闻于天下。昭宗还京,特授谏议大夫,仍留佐建。
光化初,朱全忠陷河中,进兵入潼关。建惧,令巨川见全忠送款,至河中,从容言事。巨川指陈利害,全忠方图问鼎,闻巨川所陈,心恶之。判官敬翔,亦以文笔见知于全忠,虑得巨川减落名价,谓全忠曰:“李谏议文章信美,但不利主人。”是日为全忠所害。
(选自《旧唐书·文苑》)
【小题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藩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
B.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藩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
C.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藩/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
D.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藩/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和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刀笔:古时书写于竹简,有错讹则刀削笔改重写;这里借指文职官员。
B.记室:中国古代官名,指掌管文书之官,掌章表书记文檄,又称记室参军。
C.驻跸:帝王外出途中暂停小住;这里指皇帝逃离京师,暂住华州。
D.书檄:书是指书简,檄是指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书檄泛指文书。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巨川凭自己的文才为王重荣所器重,尤其是在王重荣收复京师过程中,巨川草成文书,传播四方,产生极大的影响力,从而帮助重荣立下不世之功。
B.巨川依附守亮后,守亮因李茂贞进犯而逃亡,终为韩建所杀,巨川以树叶题诗呈韩建而获释,后任其掌书记,因起草檄文之功被皇帝特授谏议大夫之职。
C.敬翔言“李谏议文章信美,但不利主人”,意为李巨川所写的精美文章对主人朱全忠的确不吉利,使朱全忠感到恐惧,这是李巨川被害的主要原因。
D.这篇传记主要选取了李巨川与地方藩镇主帅之间的故事,注重事件的叙述以及主次人物的结合,勾勒出李巨川才华横溢、为文精美的才子形象。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及重荣为部下所害,朝议罪参佐,贬为汉中掾。
(2)巨川指陈利害,全忠方图问鼎,闻巨川所陈,心恶之。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吴武陵,信州人。元和初,擢进士第。淮西吴少阳闻其才,遣客郑平邀之,将待以宾友,武陵不答。

②长庆初,窦易直以户部侍郎判度支,表武陵主监北边。易直以不职,薄其遇。会表置和籴贮备使,择郎中为之。武陵谏曰:“今缘边膏壤,鞠为榛杞,父母妻子不相活。前在朔方,度支米价四十,而无逾月积,皆先取商人,而后求牒还都受钱。脱有寇城,不三旬便当饿死,何所取财而云和籴哉?天下不治,权不归有司也。监铁、度支一户部郎事,今三分其务,吏万员,财赋日蹙。诚欲边隅完实,独募浮民,徙罪人,发沃土,何必加使而增吏也?”易直不纳。

③久之,入为太学博士。大和初,礼部侍郎崔郾试进士东都,公卿咸祖道长乐,武陵最后至,谓郾曰:“君方为天子求奇材,敢献所益。”因出袖中书搢笏,郾读之,乃杜牧所赋阿房宫,辞既警拔,而武陵音吐鸿畅,坐客大惊。武陵请曰:“牧方试有司,请以第一人处之。”郾已得其人。至第五,郾未对,武陵勃然曰:“不尔,宜以赋见还。”郾曰:“如教。”牧果异等。

④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及为柳州刺史,武陵北还,大为裴度器遇。每言宗元无子,说度曰:“西原蛮未平,柳州与贼犬牙,宜用武人以代宗元,使得优游江湖。”度未及用,而宗元死。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判度支:官名,兼管财政收支事务。②和籴:官府出资向百姓购买粮食。③祖道:出行前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脱有寇城   (__________)    (2)权不归有司也  (__________)
(3)郾已得其人 (__________)    (4)事流永州 (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将待宾友 请息交绝游
B.无逾月积 秦师轻无礼
C.出袖中书搢笏    留沛公与饮
D.杜牧所赋阿房宫  遣武以中郎将使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尔,宜以赋见还。
(2)及为柳州刺史,武陵北还,大为裴度器遇。
【小题4】“武陵不答”和“武陵勃然”等细节分别表现出吴武陵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小题5】从全文看,文章最后一段的补充叙述对刻画吴武陵形象的作用。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