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小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
①商隐于开成三年应博学宏词科不中,乃回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府治在关内道泾州,因此地在隋代为安定郡,故此诗依旧习称“安定城楼”。
②贾生:指西汉人贾谊。
③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登楼即景,作者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
B.“虚”既是对贾谊上疏论时事,却没被当权者采纳的惋惜,又是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
C.作者以王粲自况,借“更远游”表达了自己要离开幕府,回归江湖的决心。
D.颈联表达了诗人因不得志而失落不已,想立即驾“扁舟”归隐,在另一个天地中寻求安慰的心情。
E. 本诗境界阔大,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笔力遒劲,意味深长。
【小题2】请赏析本诗尾联。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宜阳:县名,在今河南省西部,洛河中游,即唐代福昌县城。①萋萋:形容草茂盛。②涧水:山沟里的水。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一、二两句分别描写萋萋芳草和潺潺流水,一静一动。
B.三、四句中的“自”“空”渲染了春行路上的冷清氛围。
C.全诗句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春行图,具有丰富的意蕴。
D.全诗情景交融,以哀景写乐情,表达诗人的惜春之意。
【小题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谢寺双桧
刘禹锡
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注:①谢寺即法云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后其姑母削发为尼,遂改住宅为寺,故世称“谢寺”。时诗人30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②桧:一种常绿乔木。③龙象界:佛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开篇围绕“古”字展开,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桧木苍劲、奇特等特点。
B.颔联写古桧曾与禅客为伴,也曾与战旗相互辉映,见证了将军的赫赫战功。
C.颈联描摹古桧,桧木高大茂盛,为佛寺遮阴装饰,枝条高耸于寺瓦之上。
D.尾联看似在写长明灯照映桧木多年,实则写出了古桧木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小题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故关:故乡。风尘:指社会动乱。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看起来平直、刻露,但应接自然,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悲凉雄浑的基调。
B.颔联写送别情景,情藏景中。“寒云 ”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压重的感觉,为别离的心境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C.“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 “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
D.“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直率而又有回味。
E.全诗以“悲”流贯,句句紧扣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写得情真意切,哀婉动人,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小题2】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始闻秋风
(唐)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释)①本诗写于诗人的晚年。②拳毛:蜷曲的马毛。③雕:猛禽。④眄(miǎn):斜视。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C.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
D.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全诗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小题2】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鱼湖上醉歌
元结
漫叟①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意疑倚巴丘。②酌于君山③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④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注)①漫叟:形容放纵无拘束的老人。元结自号,曾任道州刺史,其时,写了好几首吟石鱼湖的诗。②巴丘:山名,在洞庭湖边。③君山:山名,在洞庭湖中。④长瓢:饮酒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叙述作者与他的友属在石鱼湖上饮酒的事及作者对此事的感受。
B.诗歌起句把石鱼湖想象为洞庭湖,描绘湖水上涨山色青翠的美丽景象。
C.连日大风大浪,也不能阻止众人驾船来饮酒,足以说明饮酒兴致之高。
D.此诗为古体杂言诗。句型、语气类似民歌。三句一换韵或两句一换韵。
【小题2】诗歌刻画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说明。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首联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字便把“新晴野望”的感受真切地再现出来。
B.颔联颈联两联中,作者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俨然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C.颈联最精妙传神的字是“明”和“出”。这两个字充分显示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的变化。
D.诗人对美有着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小题2】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请问本诗前三联和最后一联各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说明。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在这首以“送别”为主题的五言绝句中,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B.“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上句的每一个字都与下句形成对仗关系。
C.“孤蓬万里征”一句中,“孤蓬”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即将离去的友人。一个“孤”字写出离程之孤独;“万里”点明离程之遥远,表现离别的深情。
D.“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句,写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借马鸣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E.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诗的节奏明快,而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小题2】后人评价“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情景交融,意味深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寻雍尊师隐居

李白 (唐代)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注释)
①雍尊师:姓雍的道师,名字、生平不详。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②青牛:传说老子曾乘青牛西游,过函谷关(或说散关),西赴流沙而不返。后来用于咏道士的典故。③白鹤:传说汉代桂阳(今湖南郴州)人苏耽成仙,有白鹤来迎。后用作咏仙家的典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句起势不凡。“峭”状群峰之势,“碧”绘其色,补以“摩天”二字,壮观的景象全出。“逍遥”赞美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
B.颔联紧扣诗题,着意写“寻”,再现了寻者攀登的举止和情态。上句从视觉着笔,下句则从听觉落墨,着重表现行寻过程的艰难。
C.颈联以动衬静,用青牛“卧”、白鹤“眠”来点缀隐居处,又用花和松做烘托,描绘了雍尊师居所优美、静谧、仙境般的环境。
D.“语来”句虚实结合,虽未交代诗人与雍尊师的高谈阔论,但从“江色暮”可以想象他们感情之融洽,谈吐之投机。
E.“下”字不仅与首局呼应,还别有情趣,与“暮”“独”“寒”三字在一联中连用,使人顿生寒气扑面而至之感。
【小题2】这首诗是怎样刻画“雍尊师”这一形象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独不见
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梭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小题1】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B.“春蕙忽秋草”四句写出了从春天到秋天,闺中人孤独难耐,承受着思念的苦痛。
C.“忆与君别年”两句写当年离别时种下的桃树十分矮小,表达了岁月易逝的悲痛。
D.“终然独不见”两句点明题意,使用一个“空”字,饱含了闺中人思夫绝望之感。
【小题2】简析“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中数词使用的艺术效果。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