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独不见
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梭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小题1】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B.“春蕙忽秋草”四句写出了从春天到秋天,闺中人孤独难耐,承受着思念的苦痛。
C.“忆与君别年”两句写当年离别时种下的桃树十分矮小,表达了岁月易逝的悲痛。
D.“终然独不见”两句点明题意,使用一个“空”字,饱含了闺中人思夫绝望之感。
【小题2】简析“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中数词使用的艺术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05 06:17: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①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 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小题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①谢玄晖:即谢跳,南齐著名诗人,字玄晖,曾任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说在静寂的夜间,诗人独自一人登上城西楼。其中,“凉风发”,暗示季节是秋天,与下文 “秋月”相呼应。“望吴越”,点出登楼的目的。
B.颔联,上句写俯视,下句写仰观,把秋月下古城的夜景,描绘得逼真传神。两个“白”字,在色彩上渲染出月光之皎洁,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
C.颈联写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句中“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起了“金针暗度”的作用,暗示后文将要写的内容。
D.尾联话中有“话”,其“潜台词”是,作者与谢朓精神“相接”,他的诗“我”能理解;今日 “我”写此诗,有谁能“解道”、能“长忆”呢?
E. 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天上,地下,眼前,往古,飘然而来,忽然而去,看似信笔挥洒,实则脉络分明,给人一种明快、浪缦、清新感觉。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