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坡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①又何人。
(注)注①,景阳宫井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边.南朝的昏昧陈后主听说隋兵已经攻进域来,就和宠纪张丽华、孙责嫔躲在景阳官井中,结果还是被隋兵伴虏。
【小题1】下列对《马嵬坡》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马嵬坡》一诗虽嘲讽了唐玄宗,但也表现了对他的同情。李商隐的《马嵬》则只有嘲讽。
【小题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即讽剌意味处处隐在。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坡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①又何人。
(注)注①,景阳宫井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边.南朝的昏昧陈后主听说隋兵已经攻进域来,就和宠纪张丽华、孙责嫔躲在景阳官井中,结果还是被隋兵伴虏。
【小题1】下列对《马嵬坡》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两首诗在题材上都属于咏史诗,都是以马嵬之变事件为体裁。 |
B.首句的“玄宗回马”,指大乱平定、两京收复之后,成了太上皇的玄宗从蜀中回返长安。其时距“杨妃死”已很久了。两下并提,意谓玄宗能重返长安,正是牺牲杨妃换来的。一存一殁,意味深长。 |
C.“云雨难忘日月新”意谓玄宗、贵妃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欣喜与长恨相兼,写出了玄宗复杂矛盾的心理。 |
D.后两句直抒胸臆,盛赞唐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 |
【小题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即讽剌意味处处隐在。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春江花月夜》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但见长江送流水”,由对_____的描绘,引发出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哲理思考。第二部分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结尾,想象描写______________之间的两地________________之情。情、景、理水乳交融,优美深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东游留别李丛秀才
许浑
烦君沽酒强登楼,罢唱离歌说远游。文字岂劳诸子重,风尘多幸故人忧。
数程山路长侵夜,千里家书动隔秋。起凭栏干各垂泪,又驱羸马向东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写作者和友人李丛分别,李丛设酒饯行,但是作者并没有心情,只能是勉强登楼赴饮。 |
B.“罢唱”句写席间歌唱的是离歌,接下来谈话还是关于远游的。点明了上句不想登楼的原因。 |
C.颔联写作者认为自己的文章不值得朋友们看重,幸运的倒是自己漂泊多年,朋友们还记挂着自己。 |
D.颈联实写作者离别后山路漫长,长夜难眠,而自己远在他乡,即使收到家书也要等一年的时间。 |
E.尾联的“东州”是作者与友人李丛离别后的漂泊之地,也照应诗题中的“东游”及首联的“远游”。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村中晚望
陆龟蒙
抱杖柴门立,江村日易斜。
雁寒犹忆侣,人病更离家。
短鬓看成雪,双眸旧有花。
何须万里外, 即此是天涯。
【小题1】颈联中的“看”与“旧”这两个字,看似普通却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
【小题2】结合全诗概括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
村中晚望
陆龟蒙
抱杖柴门立,江村日易斜。
雁寒犹忆侣,人病更离家。
短鬓看成雪,双眸旧有花。
何须万里外, 即此是天涯。
【小题1】颈联中的“看”与“旧”这两个字,看似普通却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
【小题2】结合全诗概括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元彧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节选自《周书·卢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2)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元彧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节选自《周书·卢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
B.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
C.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
D.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
A.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的老人。 |
B.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而女性成年礼为笄礼,即在女子16岁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随即以簪插定发髻。 |
C.“加”,可指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加官为中国古代职官体系的常见现象,加官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
D.古代对人的死有专用词:皇上死曰崩,王宫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
A.卢柔出身孤苦,却不乏家庭温暖。他幼年被叔母收养,叔母待他很好,他也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被宗族看重。 |
B.卢柔能谋善断,但也会有始料不及之时。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去邀请他。 |
C.卢柔尽职尽责,受到重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一百多件文书,都非常得体;他得到太祖赏识,并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 |
D.卢柔擅长写作,文笔出众。他替贺拔胜撰写的奏表富有文采,得到梁武帝的赞许;他所作的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 |
(1)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2)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秋浦①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
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②寒沙新到雁。
来时还下杜陵③无?
(注)①秋浦,即今安徽贵池。本诗写于884年,诗人由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后改调池州(今贵池)。②为问:请问,试问。③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社县而得名。杜牧家就在杜陵樊川。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由哪些景物构成?请简要叙述。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秋浦①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
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②寒沙新到雁。
来时还下杜陵③无?
(注)①秋浦,即今安徽贵池。本诗写于884年,诗人由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后改调池州(今贵池)。②为问:请问,试问。③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社县而得名。杜牧家就在杜陵樊川。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由哪些景物构成?请简要叙述。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吴城览古
陈羽
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注]
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
皮日休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注]馆娃宫: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宫以西施得名。春秋时期由吴王夫差建造,吴人谓美女为娃,故曰馆娃。
【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皮诗后两句,批评嘲讽勾践送去一个美女西施便赚来一个国家的做法是羞耻的。
【小题2】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吴城览古
陈羽
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注]
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
皮日休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注]馆娃宫: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宫以西施得名。春秋时期由吴王夫差建造,吴人谓美女为娃,故曰馆娃。
【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陈诗首句点明“旧国”,照应诗题“览古”,并营造冷清空寂的氛围。 |
B.陈诗第二句承上启下,既承上句“水烟空”,又引出“年年先发”的感慨。 |
C.陈诗第三句描绘今日此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表达对春色的喜爱。 |
D.皮诗首句从侧面着笔,一个罗縠轻飘、芳香四溢的倩影便跃然纸上。 |
【小题2】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小题2】第二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分析。
宿府①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②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③。
(注)①这首诗是杜市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②伶俜:流离失所。③化用(庄子.逍遇游》“鷦鷯巢于深林,不过--枝”。【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描写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通过环境的“请”“寒,烘托诗人心境的悲凉。 |
B.“独宿”幕府,诗人眼睁睁地看着蜡烛的残光照着自己,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 |
C.战乱中诗人四处漂泊,与亲人音书断绝。秋天来临.关塞一片萧条,诗人寻找归路艰难。 |
D.“传傅十年事”饱含辛酸。最后用典,诗人表示任参谋-一职,把家安在这里已经十分安心。 |
E.诗中抒发的感情伤时感事,表达出诗人对国事动乱的忧虑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愁闷。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②,旅游谁背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释)①刘琨,刘琨,《晋书·祖逖传》,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②橘柚,相传“逾淮北而为枳”,由于生长之地不同而命运迥异,故《淮南子》说“橘柚有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处。诗人以屈原自比,尾联写诗人看见渔人,不想与渔人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②,旅游谁背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释)①刘琨,刘琨,《晋书·祖逖传》,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②橘柚,相传“逾淮北而为枳”,由于生长之地不同而命运迥异,故《淮南子》说“橘柚有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起笔交代泊船湘江的处境,“锁”写出了阴云笼罩、暮雨将临、孤舟受阻的情形,烘染出沉重的气氛。 |
B.“江边深夜舞刘琨”一句紧承首句所含之怅惘情绪,透露出诗人因行游受阻而生出怅然之情,只能深夜起舞。 |
C.三四句正面写湘江秋风秋雨,以“万里”、“千家”极度夸张“芙蓉国”、“薜荔村”,绘出了雄奇壮美的图画。 |
D.湘江一带,正是橘柚之乡。诗人看见那累累硕果,不禁触景生情,深感自己的境遇和那远离江南生长在淮北的积相似。 |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其一)
(唐)李商隐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两首诗歌题材相同,但李诗重在就事言事,袁诗则通过典故和对比,明显地表现出借帝王生活的题材表现百姓遇的主题。
【小题2】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其一)
(唐)李商隐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袁诗第一、二句认为相爱却分离的情况司空见惯,因此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不值得“长恨”,“莫唱”二字含有对为其赋诗者的批判。 |
B.袁诗第三句借杜甫《石壕吏》中描写的亲人分离的悲惨事实,暗示了战乱不仅给君王以影响,更给百姓带来了灾难 |
C.李诗首句采用借代手法描写安禄山起兵叛乱的来势汹汹,意在反衬唐玄宗为爱情而导致国势衰颓的现实。 |
D.李诗第二句中两个“自”字连用,一写唐玄宗不得已杀了杨玉环,一写唐玄宗自己一片真情化为飞灰,包涵了唐玄宗的无限痛苦。 |
【小题2】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