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理会:通达事理。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理会:通达事理。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
B.“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风驰雨骤令人厌烦,但是久病初愈,精神健旺,宾客满堂,诗人喜形于色。 |
C.七、八两句写出诗人将未睹“斯民”之康与自惭“居处”之崇两相对比,表达了真切的反省之意。 |
D.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达到忘我的境界。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杜相公发益昌①
岑参
相公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②。
(注)①大历元年,岑参随杜鸿渐入蜀平乱,这首诗写于行军途中。②持衡:比喻执掌权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作者在赞扬杜相公为国建功的同时,希望自己也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小题2】“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一联写景抒情独具特色,请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
奉和杜相公发益昌①
岑参
相公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②。
(注)①大历元年,岑参随杜鸿渐入蜀平乱,这首诗写于行军途中。②持衡:比喻执掌权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杜相公接受平叛重任,意气奋发,离开长安,率大军向蜀地进发。 |
B.入蜀的路途遥远,充满艰险,将士们即使被雨水所淋,仍然兼程行军。 |
C.颔联和颈联写人蜀部队昼夜艰苦行军、跋山涉水,终于如期到达蜀城。 |
D.尾联表明作者希望杜相公迅速平定叛乱,不负朝廷的重托与百姓的期望。 |
【小题2】“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一联写景抒情独具特色,请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顾随认为杜诗“情感复杂”,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画鹘行(节选) 杜甫
乌鹊满樛枝①,轩然②恐其出。
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
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
乾坤空峥嵘,粉墨③且萧瑟。
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
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
(注)①樛枝:向下弯曲的树枝。②轩然:骚乱貌。③粉墨:绘画用的颜料。【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一幅画鹘之作,诗人之神与画中鹘鸟之神相融通,进而创造了超越于原画的新境界。 |
B.诗歌描写画中之鹘侧头而看青霄,因囿于纸上而无法奋飞,故希望如其他的禽鸟一般翱翔于天空之上。 |
C.诗人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画中的鹘鸟翅膀如同刀剑,体现了鹘鸟的神骏,可以超越于世间凡尘。 |
D.诗人描写完画中之鹘后,又进一步想到了于云沙之际腾举的真鹘,想象其羽毛与空中的云雾融为一体。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小题1】请概括诗中描写的洞庭湖的特点。
【小题2】这首诗想象奇特,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小题3】“且就洞庭赊月色”句,看似无理,实质极妙。试作简要分析。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小题1】请概括诗中描写的洞庭湖的特点。
【小题2】这首诗想象奇特,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小题3】“且就洞庭赊月色”句,看似无理,实质极妙。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②。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到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山”为君山。②行杯:谓传杯饮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诗歌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
【小题3】诗歌没有一句描写楼高,却处处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浑然天成,巧夺天工。试作简要分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②。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到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山”为君山。②行杯:谓传杯饮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宏大,既描写了楼高湖阔的美丽景致,也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酣畅心情。 |
B.第二联对仗工整,不但上下句词性相同,平仄相对,而且内容也相互照应。这两句是全诗诗眼所在,写得生动活泼,精彩传神。 |
C.第三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诗句想象奇特,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
D.尾联写诗人醉后的情景,楼上凉风习习,衣袖翩翩,诗人感到了阵阵凉意,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人生不遇的感伤情怀。 |
【小题3】诗歌没有一句描写楼高,却处处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浑然天成,巧夺天工。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涡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翁然悦服。称为“羊岱”,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常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遂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奇计。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博学能属文 (2)祜独安其室
【小题2】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皆计所侵,送绢尝之(______)
A.侵占 B.侵犯 C.侵害 D.侵袭
(2)枯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_____)
A.结交 B.连接 C.往来 D.沟通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4】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小题5】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应当□ □ □ □。
【小题6】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涡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翁然悦服。称为“羊岱”,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常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遂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奇计。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博学能属文 (2)祜独安其室
【小题2】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皆计所侵,送绢尝之(______)
A.侵占 B.侵犯 C.侵害 D.侵袭
(2)枯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_____)
A.结交 B.连接 C.往来 D.沟通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今君乃亡赵走燕 |
B.称为“羊公”,不之名也名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C.枯女夫尝劝枯有所营置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
D.人臣树私则背公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小题5】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应当□ □ □ □。
【小题6】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相关事迹 | 羊祜的品质 |
安边垦田 | (1)__________________ |
徐胤当门 | (2)__________________ |
邓香归降 | (3)__________________ |
陆抗服药 | (4)__________________ |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①
岑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②幕,翩翩去若飞。
(注)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在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欲重归河阳幕府。②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E. 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小题2】(小题2)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①
岑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②幕,翩翩去若飞。
(注)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在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欲重归河阳幕府。②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
B.“胡尘”借指叛军攻势凶猛,此处突出了裴判官落入敌军时的危急形势。 |
C.用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赞扬裴判官主动请缨出使,深入敌营不辱使命。 |
D.尾联描写传神,意在表达裴判官重获自由后与诗人宴饮时的喜悦之情。 |
【小题2】(小题2)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陪宋中丞①武昌夜饮怀古
李白
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
庾公②爱秋月,乘兴坐胡床。
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
我心还不浅,怀古醉余觞。
(注)①宋中丞名宋若思,曾为李白主持公道,将李白从监狱释放。
②庾公即东晋名士庾亮,曾任武昌太尉。《世说新语》记载,庾亮的属官殷浩等人登上南楼和着音乐吟咏,听到庾亮来了,各位属员想起身避开,庾亮慢悠悠地说:“诸位先生请稍留步,老夫在这方面兴致也不浅。”于是便坐在胡床上与众人吟咏欢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诗歌颈联写了什么内容?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陪宋中丞①武昌夜饮怀古
李白
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
庾公②爱秋月,乘兴坐胡床。
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
我心还不浅,怀古醉余觞。
(注)①宋中丞名宋若思,曾为李白主持公道,将李白从监狱释放。
②庾公即东晋名士庾亮,曾任武昌太尉。《世说新语》记载,庾亮的属官殷浩等人登上南楼和着音乐吟咏,听到庾亮来了,各位属员想起身避开,庾亮慢悠悠地说:“诸位先生请稍留步,老夫在这方面兴致也不浅。”于是便坐在胡床上与众人吟咏欢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及其活动,“怀古”二字点明诗歌的题材为怀古类诗歌。 |
B.首句实写南楼清爽的夜色美景,为人物出场提供了典型的环境,次句写天下风流人士都聚集到武昌,有展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
C.颔联使用典故,借历史上庾亮的风流、潇洒表达自己对宋中丞由衷的赞美之情。 |
D.尾联前句写诗人虽能欣赏美景、与友人畅饮,但兴犹未了,流露出失落和伤感的情绪。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 征
杜 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 “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
南 征
杜 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
B.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凄苦的心境,却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然后用“沾襟”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产生了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 |
C.杜甫的《登高》和《南征》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抒情极为沉痛。 |
D.“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洞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全椒:县名。 在安徽省东部,滁河上游。②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熬煮。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洞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全椒:县名。 在安徽省东部,滁河上游。②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熬煮。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关键在于一个“冷”字,首句写出郡斋气候之冷,更写出诗人心头之冷。 |
B.领联通过对“束荆薪”“煮白石”描绘刻画了一个艰苦修炼的山中道人形象。 |
C.颈联说作者想带一瓢酒去看友人,于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两人的深厚友情。 |
D.尾联讲作者自己急于见到好友,便到山中寻找而不得,面对满山落叶面焦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