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游留别李丛秀才

许浑

烦君沽酒强登楼,罢唱离歌说远游。文字岂劳诸子重,风尘多幸故人忧。

数程山路长侵夜,千里家书动隔秋。起凭栏干各垂泪,又驱羸马向东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写作者和友人李丛分别,李丛设酒饯行,但是作者并没有心情,只能是勉强登楼赴饮。
B.“罢唱”句写席间歌唱的是离歌,接下来谈话还是关于远游的。点明了上句不想登楼的原因。
C.颔联写作者认为自己的文章不值得朋友们看重,幸运的倒是自己漂泊多年,朋友们还记挂着自己。
D.颈联实写作者离别后山路漫长,长夜难眠,而自己远在他乡,即使收到家书也要等一年的时间。
E.尾联的“东州”是作者与友人李丛离别后的漂泊之地,也照应诗题中的“东游”及首联的“远游”。
【小题2】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4 10:20: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七月己丑,帝亲总六军十馀万,次河桥。高欢引军东度。丙午,帝率南阳王宝炬、清河王亶、广阳王湛、斛斯椿以五千骑宿于瀍西杨王别舍,沙门都维那惠臻负玺持千牛刀以从。有牛百头,尽杀以军士。众知帝将出,其夜亡者过半。清河、广阳二王亦逃归。略阳公宇文泰遣都督骆超、李贤和各领数百骑赴。骆超先至。戊申,贤和会帝于崤中。己酉,高欢入洛,遣娄昭及河南尹元子思领左右侍官追帝,请回驾。高昂率劲骑及帝于陕西。帝马长骛至湖城,饥渴甚,有王思村人以麦饭壶浆献帝,帝之,复一村十年。是岁二月,荧惑入南斗,众星流,群鼠浮河向邺。梁武跣而下殿,以禳星变,及闻帝之西,惭曰:“虏亦应天乎?”帝至稠桑,潼关大都督毛洪宾迎献食。
八月,宇文泰遣大都督赵贵、梁御甲骑二千来赴,乃奉迎。帝过河谓御曰:“此水东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谒洛阳庙,是卿等功也。”帝及左右皆流涕。宇文泰迎帝于东阳,帝劳之,将士皆呼万岁。遂入长安,以雍州公廨为宫,大赦。甲寅,高欢推司徒、清河王亶为大司马,承制总万机,居尚书省。欢追车驾至潼关。
九月己酉,欢东还洛阳。帝亲督众攻潼关,斩其行台薛长瑜,又克华州。
(选自《北史》,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杀以军士    食:吃
B.帝马长骛至湖城 鞭:用鞭子抽打
C.帝之,复一村十年 甘:感到甜美
D.荧惑入南斗,众星流    北:向北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水东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谒洛阳庙,是卿等功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申,字季和,河内温人也。申早有风概,十四便善弈棋,尝随父候吏部尚书到溉,时梁州刺史阴子春、领军朱异在焉。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属太清之难,父母俱没,因此自誓,菜食终身。
元帝承制,起为开远将军,迁镇西外兵记室参军。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辩据巴陵,每进筹策,皆见行用。僧辩叹曰:“此生要鞬汗马,或非所长,若使抚众守城,必有奇绩。”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僧辩顾申而笑曰:“仁者必有勇,岂虚言哉!”除散骑侍郎。绍泰初,迁仪同侯安都从事中郎。
高祖受禅,除安东临川王谘议参军。出为戎昭将军、江乘令,甚有治绩。入为尚书金部郎。九年,除秣陵令,在职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于县庭。秩满,顷之,预东宫宾客,寻兼东宫通事舍人。迁员外散骑常侍,舍人如故。
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因入城中,收其府库,后主深嘉之。以功除太子左卫率,封文招县伯,邑四百户,兼中书通事舍人。寻迁右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以疾还第,就加散骑常侍,右卫、舍人如故。
至德四年卒,后主嗟悼久之,及葬,后主自制志铭,辞情伤切。卒章曰:“嗟乎!天不与善,歼我良臣。”其见幸如此。
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B.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C.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D.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处,指交游和相处。孔子周游列国时,“游”的同时常伴随学术交流,成“游学”。本文中的“游”,跟陶渊明“清自交以绝游”一句中的“游”意思相同。
B.筹策,本义指一种古代计算用具。本文中引申为“计策”,成语“运筹帷幄”“一筹莫展”“出谋划策”中保留了与本义相关的用法。
C.伯,古时用来指兄弟中排行第一的。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以下类推。县伯,此指县级最高长官,不是爵位。
D.志铭,即墓志铭,分志和铭两个部分,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申年少有才但家门不幸。他十四岁时,下棋的才华便得到阴子春、朱异的赏识;父母因动乱而双亡,对他的内心触动很大。
B.司马申长于据守而不善征伐。他曾跟随都督王僧辩据守巴陵,虽然不善于在疆场征战,但在安抚百姓、守卫城池中有突出贡献。
C.司马申曾临危无惧,奋勇护帅。讨伐陆纳的一次战斗中,敌强我弱,在卫士溃逃之时,司马申却毫不退缩,危难之时确保了主帅的安全。
D.司马申果断决策,评叛建功。在叔陵叛逆占据东府的情况下,司马申驰马召来援兵追赶叛贼,事后得到嘉奖,并授职获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2)九年,除秣陵令,在职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于县庭。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 题。
沈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人也。永初二年,庆之除.殿中员外将军,又随伯符隶到彦之 北伐。伯符病归,仍隶檀道济。道济还白太祖,称庆之忠谨晓兵,上使领队防东掖门,初戍 钱塘新城,及还,领淮陵太守。领军将军刘湛知之,欲相引接,谓之日:“卿在省年月久,比 当相论。”庆之正色曰:“下官在省十年,自应得转,不负以此仰累。”大明三年,司空竟陵王刘诞据广陵反,复以庆之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率众讨之。诞遣客沈道愍赍书说庆 之,饷以玉环刀。庆之遣道愁反,数以罪恶。庆之至城下,诞登楼谓曰:“沈公,君白首之年, 何为来此?”庆之曰:“朝廷以君狂愚,不足劳少壮,故使仆来甚耳。”庆之塞堑,造攻道,立 行楼土山并诸攻具。诞饷庆之食,提挈者百余人,庆之不开,悉焚之。诞于城上投函表,令 庆之为送。庆之曰:“我奉.制.讨贼,不得为汝送表。”每攻城,庆之辄身先士卒。上戒之曰:“卿为统任,当令处分有方,何须身受矢石邪?”自四月至七月,乃屠城斩诞。庆之居清明门外,有宅四所,室宇甚丽。又 有园舍在娄湖,庆之一夜携子孙徙居之,以宅还宫,悉移亲戚中表于娄湖,列门同闬焉。中兴 身享大国,家素富厚,产业累万金,奴僮千计。再献钱千万、谷万斛,以始兴封优近,求改 封.南海郡,不许。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上逼 令作诗,庆之日:“臣不知书,请口授师伯。”上即令颜师伯执笔。庆之口授之曰:‘“微生遇 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世,何愧张子房。”上甚悦。众坐并称其辞意之美。庆之既通贵,乡里老旧素轻庆之者,后见皆膝行而前。庆之叹曰:“故是昔时 沈公。”时诸沈为劫首者数十人,士民悉患之。庆之诡为置酒大会,一时杀之,于是合境肃清, 人皆喜悦。
(节选自《南史·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七·沈庆之,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 l 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B.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C.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D.上尝欢饮/普令群臣斌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意思是“除去旧职”。文中说沈庆之除去殿中员外将军之职,与赵伯符跟随到彦之北伐。
B.奉制,指接受天子的命令。古代帝王通过口头或文书下达制令,其形式有谕、”旨、策、制、诏、诰、戒和朱批等,不同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政务,均具有绝对的权威。
C.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戚为“内”,称父系血统之外的亲戚为“外”。内为中,外为表,合而称之为“中表”。
D.封,即分封.这种制度始于西周,后世继承。分封对象有同姓宗室子弟,又有异姓功臣宿将。.封地所有者拥有这块土地上的税收、征兵等权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庆之不逢迎,拒绝拉拢。领军将军刘湛很欣赏他,说他在台省任职很久了,想要推荐他,沈庆之认为自己会有机会调动官职,严肃地拒绝了。
B.沈庆之不贪心,拒绝腐蚀。他率军讨伐竟陵王刘诞,刘诞派沈道愍来劝说他,并送他玉环刀;沈庆之拒收其礼,;并斥责了刘诞造反的罪恶。
C.沈庆之不惜命,身先士卒。尽管己是白首之年,但在攻打广陵城的战斗中,他总是冲锋在前,以至于皇帝都告诫他应以指挥为重,不必上阵冒险。
D.沈庆之不吝啬,大方捐赠。他拥有娄湖宏大的园舍,享受大型封国,家产丰厚,奴仆甚众,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能慷慨解囊,多次捐献钱谷,数额巨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以君狂愚,不足劳少壮,故使仆来耳。
(2)庆之既通贵,乡里老旧素轻庆之者,后见皆膝行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