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吴城览古
陈羽
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注]
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
皮日休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注]馆娃宫: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宫以西施得名。春秋时期由吴王夫差建造,吴人谓美女为娃,故曰馆娃。
【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陈诗首句点明“旧国”,照应诗题“览古”,并营造冷清空寂的氛围。
B.陈诗第二句承上启下,既承上句“水烟空”,又引出“年年先发”的感慨。
C.陈诗第三句描绘今日此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表达对春色的喜爱。
D.皮诗首句从侧面着笔,一个罗縠轻飘、芳香四溢的倩影便跃然纸上。
E. 皮诗后两句,批评嘲讽勾践送去一个美女西施便赚来一个国家的做法是羞耻的。
【小题2】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21 10:03: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成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竞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鄹,拜尚书令。河清三年,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衮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成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
B.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
C.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
D.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妻妾为夫,父为长子,子女为父母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崩是帝王或皇太后、妃子们去世的讳称,古代把他们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试,禅让制也用来后来的王朝更替,其本质是夺权。
D.公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可以世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睿自幼丧父,被抚养宫中。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资于事父”时,就会流泪感慨;为母亲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至骨瘦如柴。
B.高睿熟悉政事,知人善任。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居至太尉、尚书令。
C.高睿勤政爱民,与其同甘苦。天保六年盛夏,高睿领兵监修长城,他在途中舍弃车盖和扇子,士兵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享。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孝昭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妻子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
(2)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孚,字秀和,少有令誉。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见孚,咸曰:“此子当准的人物,恨吾徒衰暮,不及见耳。”累迁兼尚书右丞。灵太后临朝,宦者干政,孚乃总括古今名妃贤后,凡为四卷,奏之。迁左丞。后拜冀州刺史。孚劝课农桑,境内称慈父,邻州号曰神君。先是,州人张孟都等八人,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号曰八王。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后为葛荣所陷,为荣所执。兄祐为防城都督,兄子礼为录事参军。荣欲先害子礼,孚请先死以赎子礼,叩头流血,荣乃舍之。又大集将士,议其死事。孚兄弟各诬己引过,争相为死,孟都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荣曰:“此魏之诚臣义士也。”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颢平,封孚万年乡男。永安末,乐器残缺,庄帝命孚监仪注。孚上曰:“昔太和中,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数十年间,乃奏成功;太常卿刘芳请别营造,久而方就。复召公卿量校合否,论者莫有适从,登被旨敕,并见施用。往岁大军入洛,戎马交驰,所有乐器,亡失垂尽。臣至太乐署,问太乐令张乾龟等,云承前以来,器象差位,调律不和。臣今吹律求声,叩钟求音,损除繁杂,讨论实录。今量钟磬之数,各以十二架为定。”奏可。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太傅、录尚书长孙承业妙解声律,特复称善。孚性机辩,好酒,貌短而秃。周文帝偏所眷顾,尝于室内置酒十瓨,瓨余一斛,上皆加帽,欲戏孚。孚适入室,见即惊喜,曰:“吾兄弟辈甚无礼,何为窃入王家,匡坐相对?宜早还宅也。”因持酒归。周文帝抚手大笑。后迁太傅。,帝亲临,百官赴吊。

(节选自《北史•元孚传》)

(注)①葛荣:北魏时期河北起义军领袖。②瓨:长颈的瓮坛类容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B.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C.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D.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丞”和“右丞”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文中的尚书左丞官职应高于尚书右丞,这与古代都以右为尊位不同。
B.“农桑”指耕种和种桑养蚕等,泛指农事;“劝课农桑”即勉励、督促人民从事农业生产,这在古代有重要意义。
C.“表”和章、奏、议都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但功用略有区别:表以陈情,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议以执异。
D.“薨”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孚享有美名,深受他人赞赏。他年少时,游肇、高聪、崔光等人就夸奖他会成为榜样人物,他的敌人也称赞他是魏国的诚臣义士。
B.元孚关心时局,治政赢得民心。朝政混乱时,他通过献书想匡救时政;担任冀州刺史时,一些原先对抗官府的人也都主动为他效命。
C.元孚履职尽责,工作得到肯定。任职监仪注,他带人实地调查,亲自校验,解决了乐器缺损的问题,连通晓音乐的官员也称赞他做得好。
D.元孚机敏善辩,妙语解除窘境。他身材矮小且秃头,喜欢喝酒,在周文帝想借此戏弄他的时候,他巧妙避免了兄弟无礼带来的尴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后为葛荣所陷,为荣所执。
(2)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