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平蔡州三首(其二)(注)

刘禹锡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泪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注)蔡州,天宝时为汝南郡。元和十二年(817),李愬率军雪夜奇袭蔡州,几乎兵不血刃,一举平定了达三十多年之久的蔡州藩帅叛乱。刘禹锡满怀激情地写了此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句写鸡鸣,让人想到雄鸡一唱天下白,隐含官军克复蔡州城,人民重见天日之意。
B.首联竭力渲染雄鸡报晓、鼓角不悲的和平气氛,暗示了奇袭的艰险和李愬的智勇。
C.“官军入坡人不知”一句与开头两句相合,盛赞李愬用兵如神,夜袭令叛军猝不及防。
D.尾联写老人的惊奇之语,迟暮之年睹此快事,对国家的中兴既有希望又有隐优。
E.诗中特别标明“元和十二载”,诗人要用写史的形式记述这一重大事件,使之流传。
【小题2】有人说这首诗言近旨远,请以颔联为例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09 09:04: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则为石。②洛中:古都洛阳。
【小题1】找出下面对第二首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A.首联“残”和“空”两个字,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
B.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通过松楸荒冢,残宫禾黍来表现金陵的衰败景象。
C.颈联“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状态,“吹浪”表现江豚行风鼓浪的气势,颈联寄寓了作者面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
D.尾联的英雄指的是抓住陈后主,灭掉陈朝的隋朝将士,正是他们见证了金陵城的由盛转衰。
E. 全诗寄慨言志,格调高昂,手法高妙,借对六朝覆灭的哀叹,表现出对唐朝江山风雨飘摇、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
【小题2】第一首诗中“山形依旧枕寒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小题3】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公元815年(元和十年)旧历三月,曾因“永贞革新”遭贬谪的柳宗元、刘禹锡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一起南下至衡阳,然后分别赴任,柳宗元赠诗给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则是对柳宗元所作诗的回答。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铜像或墓道石。此指衡阳湘水西岸马援庙前石人,④苏武去国离乡,李陵赠别诗有“临河濯长缨,念别怅悠悠”两句。
【小题1】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诗的首联均将两人十几年来仕途起伏不定的坎坷命运集中凝炼地表现,引发读者无穷的联想和遐思。
B.柳诗颔联突出“伏波故道”的“风烟”和“翁仲遗墟”的残破,表现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C.柳诗颈联强调自己因懒散粗疏招来非议,“休将”二字表现作者对自己博取“时名”的行为感到后悔。
D.刘诗颔联紧承首联,上句借西汉清名满天下的黄霸以自嘲,下句借柳下惠的故事表达自谦之意。【小题2】两首诗都表达了被贬时的心情,试分析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