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狄仁杰使岐州,遇背军士卒数百人,夜纵剽掠,昼潜山谷,州县擒捕系狱者数十人。仁杰曰:“此途穷者,不缉之,当为患。”乃明榜要路,许以陈首。高宗喜曰:“仁杰识国家大体。”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叛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则天赠文昌左相。中宗朝,赠司空。睿宗朝,追封粱国公,哀荣备于三朝,代莫与之比。

(节选自《大唐新语•狄仁杰传传),有删改)

(注)①诖(guà)误:贻误,连累,牵累。②戎旃(zhān):军旗,这里指军队。③著纲:颁布法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B. 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C. 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D. 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 让:谦让    B. 诸囚次于宁州 次:停留
C. 绳坠四面成蹊 蹊:小路    D. 愿矜其诖误 矜:怜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狄仁杰小时候就表现不凡,出言不俗;在歧州时做事,被高宗称赞“识国家大体”。
B. 狄仁杰上表为越王事件中受连累的人求情时,深知风险极大,故言辞委婉。
C. 狄仁杰飞送奏章后,被武则天刺配流放到丰州,百姓闻讯,都抱头痛哭,伤心至极。
D. 张光辅对狄仁杰抗命极为愤怒;狄仁杰毫不畏惧,据理抗争,斥责其纵容手下贪功滥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②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8 09:04: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书何易于(节选)

(唐)孙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铲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绵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刺史绵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是。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于即腰笏,舟上下    引:引导
B.矧其赋以毒民乎 厚:增加
C.改锦州罗江令,其视益昌 治:治理
D.止请贷期,不欲紧百姓  绳:勒逼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诏下所在不得百姓匿 谁为大王此计者
B.易于挺身为民     臣险衅,夙遭闵凶
C.易于必召坐食     今王百姓同乐
D.樵以为当世在上位 石之铿然有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刺史崔朴乘船进入益昌县后,“索民挽舟”,身为下属的何易于既不趋奉讨好,也不驱民助兴,而是“腰笏,引舟上下”。
B.何易于纵火焚诏,宁愿冒流放海裔的危险,也不厚赋毒民,征收茶税。这件事以易于与小吏间的问答来表现,显示出了小吏的刚正和易于的爱民。
C.为了使何易于的形象更加完整丰满,在引舟焚诏两个典型事例之外,作者又从助民治丧、尊老问政、立遣竞民、部从极少、为政简约等不同角度予以补充和扩展。
D.“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是作者以满腔热情而下的预言。这预言不仅显示了作者的历史洞察力,也包含着作者充分的自信心。
【小题4】用/给文中打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祐,字承先。祐性聪敏,有行检,及长,有膂力。周文召为帐下亲信。侯莫陈悦害贺拔岳,诸将迎周文,周文将赴之。夏州首望弥姐、元进等阴有异计。周文微知之,召元进等入计事,既而目祐。祐既出外,衣甲持刀直入,叱元进而斩之,并其党伏诛。于是与诸将盟,同心诛悦。周文以此重之,谓祐曰:“吾今以尔为子,尔其父事我。”后从禽窦泰,复弘农,战沙苑,皆有功。又从战河桥,祐下马步斗,左右劝乘马以备急卒。祐怒之曰:“丞相养我如子,今日岂以性命为念?”遂率左右十余人,齐声大呼,杀伤甚多。敌以其无继,围之十余重。祐乃弯弓持满,四面拒之。东魏人乃募厚甲长刀者,直进取祐。去祐可三十步,左右劝射之。祐曰:“吾曹性命,在此一矢耳,岂虚发哉!”敌人可十步,祐乃射之,中其面,应弦而倒。以功进爵为公,授京兆郡守。高仲密举北豫来附,周文率军援之,与齐神武遇于芒山。祐时著明光铁铠,所向无敌。齐人咸曰:“此是铁猛兽也,皆避之。遭父忧,请终丧圮,弗许。六官建,授兵部中大夫。周文不豫,祐与晋公护侍疾。及周文崩,祐悲慕不已,遂得气疾。周孝闭帝践祚,拜少保。祐与尉迟纲俱掌禁兵。时帝信任司会李植等,谋害晋公护。祐每泣谏,帝不听。寻而帝废。明帝之为公子也,与祐特相友昵,及即位,礼遇弥隆。御膳每有异味辄以赐祐群臣朝宴每被别留或至昏夜列炬鸣茄送祐还宅。祐以过蒙殊遇,常辞疾避之。至于婚姻,尤不愿结于权要。祐少与乡人李穆布衣齐名,常相谓曰:“大丈夫当建立功名,以取富贵。”言讫,各大笑。后皆如言。及从征伐,为士卒先。军还,诸将争功,祐终无所竞。所得禄秩,皆散宗族,身死之日,家无余财。
(选自《北史·蔡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膳每有/异味辄以赐祐/群臣朝宴/每被别留/或至昏夜/列炬鸣笳送/祐还宅
B.御膳每有异味/辄以赐祐/群臣朝宴/每被别留/或至昏夜/列炬鸣笳/送祐还宅
C.御膳每有/异味辄以赐/祐群臣朝/宴每被别留/或至昏夜/列炬鸣笳送祐/还宅
D.御膳每有异味/辄以赐祐/群臣/朝宴每被别留/或至昏夜/列炬鸣笳送/祐还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指遭逢父亲丧事,古代官员的父母如若去世,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三年。
B.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C.“婚姻”释义复杂,有时候把新郎的父亲称为“姻”,把新娘的父亲称为“婚”。
D.“布衣”顾名思义就是布做的衣服,古人常常借“布衣”来指普通的平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祐自幼聪颖,屡建奇功。蔡祐长大后臂力国人,他对待周文如同侍奉父亲一样惟命是从,生擒窦泰,收复弘农,征战沙苑,都立有战功。
B.蔡祐作战勇敢,所向无敌。每次打仗,他总是亲率士兵,和士兵一齐大声呼喊,敌军见到他以后,都说蔡祐是一只铁打的猛兽,纷纷躲避。
C.蔡祐头脑清楚,不结权贵。明帝对待蔡祐,常常礼遇有加,但他不愿过多地蒙受皇帝的宠爱,常借病躲避,甚至不愿与权贵结为儿女亲家。
D.蔡祐少有大志,不贪财物。他少年时与李穆常互相告诫,大丈夫要建立功名。所得俸禄,都分给宗族里的人,去世时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祐即出外,衣甲持刀直入,叱元进而斩之,并其党伏诛。
(2)祐曰:“吾曹性命,在此一矢耳,岂虚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