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注】杜审言于公元645年(唐高宗咸亨元年)中进士后,任隰城县(今山西汾阳县西)尉,因公务赴西北,往返两次途经岚州,写了这首五言律诗《经行岚州》。
【小题1】【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小题3】【小题4】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注】杜审言于公元645年(唐高宗咸亨元年)中进士后,任隰城县(今山西汾阳县西)尉,因公务赴西北,往返两次途经岚州,写了这首五言律诗《经行岚州》。
【小题1】【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伤感的感情基调。 |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往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花不发”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
C.“新旧雪仍残”中“新旧”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雪仍残”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
D.尾联两句既表现了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也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奔赴前程的乐观情怀。 |
【小题3】【小题4】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阅读课内文言文,回答文后小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
A.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B.秦爱纷奢人,人亦念其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
D.杳不知其所之也 顷之,持一象笏至 |
A.“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里仅仅用了八个字就描写出在阿房宫里秦人奢侈浪费无度的状况,为下文论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作了铺垫。 |
B.选文划线①句中作者连用了六个“也”字,既渗透出对宫女之多的感慨,又表现出对宫女们豪华奢侈生活的羡慕之情。 |
C.选文划线②句中写阿房宫的构件之多,又以百姓和他们的生活作比较对象,一方面是奢靡的生活,一方面是辛苦的劳作,讽刺之意不言而喻。 |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这里称秦始皇为“独夫”“骄固”,作者对荒淫奢侈,专横残暴的统治者的愤怒心情已溢于言表。 |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题文)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小题1】(小题1)以下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两项是( )( )
E.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悲观的自我安慰,流露出消极的思想感情。
【小题2】(小题2)通过诗中的哪些词语,你看到了诗人狂放的感情?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小题1】(小题1)以下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两项是( )(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写了渴望施展抱负的愿望。 |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山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给人空浮之感。 |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诗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
【小题2】(小题2)通过诗中的哪些词语,你看到了诗人狂放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晚泊盱眙
唐 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宵外,谁堪羁旅情。
【小题1】第二联上下两句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字?请简要分析。
【小题2】最后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结合全诗试作简要分析。
晚泊盱眙
唐 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宵外,谁堪羁旅情。
【小题1】第二联上下两句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字?请简要分析。
【小题2】最后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结合全诗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哭刘蕡①
【唐】李商隐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②何曾宋玉解招魂。③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④
【注】①刘蕡(fén):李商隐的友人。②西晋文学家潘岳(安仁)善作祭文;诔(lěi),表示哀悼的文体。③宋玉为屈原招魂,使他起死回生,所以创作《招魂》。④孔子说,死者是师,应在内寝哭吊;死者是友,应在寝门外哭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这首哭吊朋友的诗,其意义远超—般友谊的范围,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和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
【小题2】本诗第三联“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两句手法多样,表意深切,请加以赏析。
哭刘蕡①
【唐】李商隐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②何曾宋玉解招魂。③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④
【注】①刘蕡(fén):李商隐的友人。②西晋文学家潘岳(安仁)善作祭文;诔(lěi),表示哀悼的文体。③宋玉为屈原招魂,使他起死回生,所以创作《招魂》。④孔子说,死者是师,应在内寝哭吊;死者是友,应在寝门外哭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寓意刘蕡被冤贬的情景,矛头直指昏聩冷酷的“上帝”,情绪激愤,有一种急风骤雨式的气氛。 |
B.颔联从去年春天离别写到今秋突闻噩耗,一写生离,一写死别,生离的思念更反衬出死别的悲伤。 |
C.颔联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表达了因阻隔而引起的深长思念,又烘托出悲怆凄凉的气氛。 |
D.尾联点题,表达了诗人对刘蕡的由衷钦仰,因而不敢自居于刘蕡同列,只能痛哭于寝门之外。 |
【小题2】本诗第三联“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两句手法多样,表意深切,请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小题
大麦行①
杜甫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
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注解】①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奴剌、党项、羌攻梁州。诗人故有此作。②汉桓帝时有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③集、壁、梁、洋:四个州名,唐属山南西道。由梁州都督督四州。④腰镰:腰问插着镰刀,指收割。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E. 七、八句,与“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都运用了比喻手法,抒发思乡之情。
【小题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恩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
大麦行①
杜甫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
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注解】①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奴剌、党项、羌攻梁州。诗人故有此作。②汉桓帝时有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③集、壁、梁、洋:四个州名,唐属山南西道。由梁州都督督四州。④腰镰:腰问插着镰刀,指收割。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大麦行》与《琵琶行》、《燕歌行》文体相同,“行”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形式较为自由。 |
B.一、二句,化用童谣,反其意而用之。麦收时节,却是妇女哭男人逃,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
C.三、四句,先言敌寇掠夺范围之广,后句作者呼吁四州军民,同仇敌忾,坚决抵抗胡羌入侵。 |
D.五、六句,前句设问后句回答,江山远长,虽然调发蜀兵三千,也只能疲于奔命,难以救护。 |
【小题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恩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早春寄怀
李建勋
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老觉光阴速,闲悲世路多。
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
【注】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诗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眼前的现实之景与自己的想象联结起来,以虚写实,拓展了诗歌意境。
【小题2】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早春寄怀
李建勋
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老觉光阴速,闲悲世路多。
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
【注】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ー人”诗句一样,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 |
B.颔联中的“闲”字表明作者没有能为建功立业之事忙碌,只能无聊地悲叹世路难行,看似轻省,实则重于千钧。 |
C.诗歌的颈联转而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盎然生机的早春图,与诗歌的前两联紧密承接,情景交融,自然流畅。 |
D.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
【小题2】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下列小题。
【小题2】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塑造了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③。
(注)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③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
E.尽管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但作者在结句仍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悲伤之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祖讳蒨,字子华,始兴昭烈王长子也。少沈敏有识量,美容仪,留意经史,举动方雅,造次必遵礼法。高祖甚爱之,常称“此儿吾宗之英秀也”。侯景之乱,乡人多依山湖寇抄,世祖独保家无所犯。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入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祖乃得出赴高祖营起家为吴兴太守。时宣城劫帅纪机、郝仲等各聚众千余人,侵暴郡境,世祖讨平之。高祖北征广陵,使世租为前军,每战克捷。高祖受禅,立为临川郡王。及周文育、侯安都败于沌口。高祖诏世祖入卫,军储戎备,皆以委焉。高祖崩,遗照征世租入纂,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天康元年春二月丙子,诏曰:“联以寡德,纂承洪绪,日昃劬劳,思弘景业,而政道多昧,黎庶未康,兼疹患淹时,亢阳累月,百姓何咎,实由朕躬,念兹在兹,痛如疾首。可大赦天下,改天嘉七年为天康元年。”
癸酉,世祖疾甚。是日,崩于有觉殿。遗诏曰:“联疾苦弥留,遂至不救,修短有命,夫复何言。但王业艰难,频岁军旅,生民多弊,无忘愧惕。今方隅乃定,俗教未弘,便及大渐,以为遗恨。社稷任重,太子可即君临,王侯持相,善相辅明翊,内外协和,勿违朕意!山陵务存俭速。”谥曰文皇帝。世祖起自艰难,知百姓疾苦。国家资用,务从俭约。主者奏决,妙识真伪,下不容奸,人知自励也。一夜内刺闺取外事分判者,前后相续。每鸡人伺漏,传更签于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签于阶石上,令枪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惊觉也。”若此者多焉。
(节选自《陈书·世祖陈蒨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王业艰难,频岁军旅,生民多弊,无忘愧惕。
(2)主者奏决,妙识真伪,下不容奸,人知自励矣。
世祖讳蒨,字子华,始兴昭烈王长子也。少沈敏有识量,美容仪,留意经史,举动方雅,造次必遵礼法。高祖甚爱之,常称“此儿吾宗之英秀也”。侯景之乱,乡人多依山湖寇抄,世祖独保家无所犯。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入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祖乃得出赴高祖营起家为吴兴太守。时宣城劫帅纪机、郝仲等各聚众千余人,侵暴郡境,世祖讨平之。高祖北征广陵,使世租为前军,每战克捷。高祖受禅,立为临川郡王。及周文育、侯安都败于沌口。高祖诏世祖入卫,军储戎备,皆以委焉。高祖崩,遗照征世租入纂,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天康元年春二月丙子,诏曰:“联以寡德,纂承洪绪,日昃劬劳,思弘景业,而政道多昧,黎庶未康,兼疹患淹时,亢阳累月,百姓何咎,实由朕躬,念兹在兹,痛如疾首。可大赦天下,改天嘉七年为天康元年。”
癸酉,世祖疾甚。是日,崩于有觉殿。遗诏曰:“联疾苦弥留,遂至不救,修短有命,夫复何言。但王业艰难,频岁军旅,生民多弊,无忘愧惕。今方隅乃定,俗教未弘,便及大渐,以为遗恨。社稷任重,太子可即君临,王侯持相,善相辅明翊,内外协和,勿违朕意!山陵务存俭速。”谥曰文皇帝。世祖起自艰难,知百姓疾苦。国家资用,务从俭约。主者奏决,妙识真伪,下不容奸,人知自励也。一夜内刺闺取外事分判者,前后相续。每鸡人伺漏,传更签于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签于阶石上,令枪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惊觉也。”若此者多焉。
(节选自《陈书·世祖陈蒨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人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租乃得出赴高相营/ |
B.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人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祖乃得出赴高祖营/ |
C.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人见而害/最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祖乃得出赴高祖营/ |
D.及高祖举/义民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人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祖乃得出赴高祖营/ |
A.受禅,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承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
B.丙子,为干支之一。干支纪年法,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在中国古代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等。此处指纪日。 |
C.大赦,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赦免犯人,特指在皇宫有重大喜庆活动时,如登基、改元、立皇后或太子、封禅、郊祀、打胜仗等,常常大赦天下。 |
D.更签,中国古代计时的符牌。自昏后至次晨旦前这一时段的五更制计时法,以竹、木制成,上刻更、点,按时由专人递送到重要场所。 |
A.世租举止端方,勇保家人。他举止大方高雅,行事遵循礼法:侯景叛乱时,乡间混乱,贼匪凭借山湖地势抢掠乡里人,只有他能保护家人不受侵犯。 |
B.世祖平定寇乱,功劳显赫。他平定宜城的乱军头目纪机、郝仲等;随高祖北征,每战必胜;周文育、侯安都战败后,他管理军队储备和警戒事务。 |
C.世祖兢兢业业,爱惜百姓。在位期间,他时时体恤百姓艰辛,优心民生疾苦,不忘平乱安国、弘扬教化,临死还因自身所做不足而遗憾不已。 |
D.世祖勤于政务,崇尚俭朴。他为国家日夜操劳,还命令伺时的人将更签投掷出声,即使自己睡着也能惊醒;国家用费他定依俭约原则,遗诏要求坟陵俭朴。 |
(1)但王业艰难,频岁军旅,生民多弊,无忘愧惕。
(2)主者奏决,妙识真伪,下不容奸,人知自励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①
杜牧
暖云如粉草如茵, 独步长堤不见人。
一岭桃花红锦黦②, 半溪山水碧罗新。
高枝百舌犹欺鸟, 带叶梨花独送春。
仲蔚③欲知何处在, 苦吟林下拂诗尘。
【注】①张祜:唐代诗人,家世显赫,初居姑苏,后至长安,辟诸侯府,被元稹排挤,遂至淮南,隐居以终。 ②黦(yuè):污迹。 ③仲蔚:“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第五句写会唱歌的百舌鸟站在高枝上婉转歌唱,赞扬像百舌一样口才好的人。
【小题2】从全诗看,表现了诗人对张祜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①
杜牧
暖云如粉草如茵, 独步长堤不见人。
一岭桃花红锦黦②, 半溪山水碧罗新。
高枝百舌犹欺鸟, 带叶梨花独送春。
仲蔚③欲知何处在, 苦吟林下拂诗尘。
【注】①张祜:唐代诗人,家世显赫,初居姑苏,后至长安,辟诸侯府,被元稹排挤,遂至淮南,隐居以终。 ②黦(yuè):污迹。 ③仲蔚:“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连用两个比喻描写了暮春时节诗人来南亭所看到的美好风光。 |
B.第三句写桃花满山遍野开放,就像红锦一样美丽灿烂,没有污迹。 |
C.“独步长堤不见人”,这“人”可指任何人,也可指诗人的朋友张祜。 |
D.“独送春”运用拟人手法,以梨花送春,照应题目中的“残春”二字。 |
【小题2】从全诗看,表现了诗人对张祜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