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祖讳蒨,字子华,始兴昭烈王长子也。少沈敏有识量,美容仪,留意经史,举动方雅,造次必遵礼法。高祖甚爱之,常称“此儿吾宗之英秀也”。侯景之乱,乡人多依山湖寇抄,世祖独保家无所犯。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入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祖乃得出赴高祖营起家为吴兴太守。时宣城劫帅纪机、郝仲等各聚众千余人,侵暴郡境,世祖讨平之。高祖北征广陵,使世租为前军,每战克捷。高祖受禅,立为临川郡王。及周文育、侯安都败于沌口。高祖诏世祖入卫,军储戎备,皆以委焉。高祖崩,遗照征世租入纂,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天康元年春二月丙子,诏曰:“联以寡德,纂承洪绪,日昃劬劳,思弘景业,而政道多昧,黎庶未康,兼疹患淹时,亢阳累月,百姓何咎,实由朕躬,念兹在兹,痛如疾首。可大赦天下,改天嘉七年为天康元年。”
癸酉,世祖疾甚。是日,崩于有觉殿。遗诏曰:“联疾苦弥留,遂至不救,修短有命,夫复何言。但王业艰难,频岁军旅,生民多弊,无忘愧惕。今方隅乃定,俗教未弘,便及大渐,以为遗恨。社稷任重,太子可即君临,王侯持相,善相辅明翊,内外协和,勿违朕意!山陵务存俭速。”谥曰文皇帝。世祖起自艰难,知百姓疾苦。国家资用,务从俭约。主者奏决,妙识真伪,下不容奸,人知自励也。一夜内刺闺取外事分判者,前后相续。每鸡人伺漏,传更签于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签于阶石上,令枪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惊觉也。”若此者多焉。
(节选自《陈书·世祖陈蒨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人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租乃得出赴高相营/
B.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人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祖乃得出赴高祖营/
C.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人见而害/最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祖乃得出赴高祖营/
D.及高祖举/义民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人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祖乃得出赴高祖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承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B.丙子,为干支之一。干支纪年法,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在中国古代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等。此处指纪日。
C.大赦,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赦免犯人,特指在皇宫有重大喜庆活动时,如登基、改元、立皇后或太子、封禅、郊祀、打胜仗等,常常大赦天下。
D.更签,中国古代计时的符牌。自昏后至次晨旦前这一时段的五更制计时法,以竹、木制成,上刻更、点,按时由专人递送到重要场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租举止端方,勇保家人。他举止大方高雅,行事遵循礼法:侯景叛乱时,乡间混乱,贼匪凭借山湖地势抢掠乡里人,只有他能保护家人不受侵犯。
B.世祖平定寇乱,功劳显赫。他平定宜城的乱军头目纪机、郝仲等;随高祖北征,每战必胜;周文育、侯安都战败后,他管理军队储备和警戒事务。
C.世祖兢兢业业,爱惜百姓。在位期间,他时时体恤百姓艰辛,优心民生疾苦,不忘平乱安国、弘扬教化,临死还因自身所做不足而遗憾不已。
D.世祖勤于政务,崇尚俭朴。他为国家日夜操劳,还命令伺时的人将更签投掷出声,即使自己睡着也能惊醒;国家用费他定依俭约原则,遗诏要求坟陵俭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王业艰难,频岁军旅,生民多弊,无忘愧惕。
(2)主者奏决,妙识真伪,下不容奸,人知自励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7 03:08: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勰传

①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勰早孤,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

②天监初,起家奉朝请。中军临川王宏引兼记室,迁车骑仓曹参军。出为太末令,政有清绩。仁威南康王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时七庙飨荐,已用蔬果,而二郊农社,犹有牺牲;勰乃表言二郊宜与七庙同改。诏付尚书议,依勰所陈。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

③初,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引而次之。其序曰:“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然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乞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而卒。文集行于世。

(选自《<文心雕龙>译注·梁书刘勰传》)

(注)①奉朝请:官名。 ②飨荐:祭献。飨通“享”。 ③二郊:祭天地。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志好学
仁威南康王记室
⑶乃其书
⑷未而卒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而二郊农社B.犹有牺牲
C.引而次之D.言为文之用心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勰乃表言二郊宜与七庙同改。
⑵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
【小题4】第③段“初,勰撰《文心雕龙》……常陈诸几案”这部分,表现了刘勰对自己撰写的《文心雕龙》_____的心理。
【小题5】概括刘勰一生中三个方面的主要成就。

同类题2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种,字士苗,吴郡人也。种少恬静,居处雅正,不妄交游,傍无造请,时人为之语曰:“宋称敷、演,梁则卷、充①。清虚学尚,种有其风。”仕梁王府法曹,迁外兵参军,以父忧去职。服阕,为中军宣城王府主簿。种时年四十余,家贫,求为始丰令,入除中卫西昌侯府西曹掾。时武陵王为益州刺史,重选府僚,以种为征西东曹掾,种辞以母老,抗表陈请,为有司所奏,坐黜免。

侯景之乱,种奉其母东奔,久之得达乡里。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及景平,司徒王僧辩以状奏闻,起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并为具葬礼,葬讫,种方即吉。僧辩又以种年老,傍无胤嗣,赐之以妾,及居处之具。

贞阳侯僭位,除廷尉卿、太子中庶子。敬帝即位,迁御史中丞,天嘉元年,除左民尚书。迁侍中,领步兵校尉,以公事免,白衣兼太常卿,俄而即真。 种沈深虚静,而识量宏博,时人皆以为宰相之器。仆射徐陵尝抗表让位于种曰:“臣种器怀沈密,文史优裕,东南贵秀,朝庭亲贤,克壮其猷,宜居左执。”其为时所推重如此。太建五年卒,时年七十,赠特进,谥曰元子。

种仁恕寡欲,虽历居显位,而家产屡空,终日晏然,不以为病。太建初,女为始兴王妃,以居处僻陋,特赐宅一区,又累赐无锡、嘉兴县侯秩。尝于无锡见有重囚在狱,天寒,呼出曝日,遂失之,世祖大笑,而不深责。有集十四卷。

(注释)①敷、演和卷、充均为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B. 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C. 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D. 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除,有开除官职之意,如“除廷尉卿、太子中庶子”;左迁,指官员降职。
B. 白衣,白色衣服,古代平民穿白衣,故用“白衣”指代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
C. 丁父忧:遭遇父亲丧事,丁忧守制原指遇到父母丧事要离官守丧。
D. 谥,指古代的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或褒或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种因为父亲去世,去职而回家守丧;母亲去世后,他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得很厉害。
B. 张种很有才干。他先后在多个皇帝手下担任多种职务,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尽心尽职,总是受到当权者的表彰和提拔。
C. 张种很受当时的人推重。仆射徐陵曾上书朝廷直言让位给张种,说他是德才兼备之士,能干大事,适合官居左丞相。
D. 张种为人富有同情心。他在无锡时,看见一个判了重罪的犯人关在狱中,而这时天气寒冷,张种就让犯人出来晒太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种沈深虚静,而识量宏博,时人皆以为宰相之器。
(2) 虽历居显位,而家产屡空,终日晏然,不以为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粲,字长蒨。有父风,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初为云麾晋安王行参军,俄署法曹,迁外兵参军,兼中兵。时颍川庾仲容、吴郡张率,前辈知名,与粲同府,并忘年交好。及王迁镇雍州,随转记室,兼中兵如故。王立为皇太子,粲迁步兵校尉,入为东宫领直,丁父忧去职。服阕,袭爵永昌县侯,除安西湘东王谘议,累迁太子仆、左卫率,领直并如故。粲以旧恩,任寄绸密,虽居职屡徙,常留宿卫,颇擅威名,诞倨,不为时辈所平。
太清元年,粲至州。无几,便表解职。二年,征为散骑常侍。粲还至庐陵,闻侯景作逆,便简阅部下,得精卒五千,马百匹,倍道赴援。至豫章,奉命报云:“贼已出横江。”粲即就内史刘孝仪共谋之。孝仪曰:“必期如此,当有别敕。岂可轻信单使,妄相惊动,或恐不然。”时孝仪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贼已渡江,便逼宫阙,水陆俱断,何暇有报;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即驰马出。
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青塘当石头中路,粲虑栅垒未立,贼必争之,颇以为惮,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仲礼曰:“青塘立栅,迫近淮渚,欲以粮储船乘尽就泊之,此是大事,非兄不可。若疑兵少,当更差军相助。”乃使直阁将军刘叔胤师助粲,帅所部水陆俱进。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景登禅灵寺门阁,望粲营未立,便率锐卒来攻。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粲不从,令军主郑逸逆击之,命刘叔胤以水军截其后。叔胤畏懦不敢进,逸遂败。贼乘胜入营。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时年五十四。
(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七·韦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B.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C.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D.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父忧:遭遇父亲去世的委婉说法。古代官员在“父忧”期间一般要回乡守孝。
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世子以外的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
C.表:文中指古代的文体,一般指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D.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第二天、明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粲跟随晋安王屡获升迁。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韦粲入朝任东宫领直,后来虽然他的职位屡次变迁,但常常留在宫中值宿。
B.韦粲平叛心切,义正词严。侯景叛乱后,韦粲即刻率兵奔赴京城救援,到了豫章后,刘孝仪认为单使报告不可信,韦粲怒斥了他的行为。
C.韦粲身先士卒,英勇抗敌。韦粲与侯景在中兴寺开战,青塘是战略要地,柳仲礼打算把粮草屯集于此,韦粲主动请缨率部驻守此地。
D.韦粲临危不惧,壮烈牺牲。侯景抓住韦粲漏洞,乘胜冲人韦粲军营,韦粲身边的人都拉他躲避,但他命令子弟拼命作战,直至被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
(2)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久之,除右军安成王参军,俄迁兼廷尉。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时中书范缜闻其行业而善焉。会缜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既行,子野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约见而叹曰:“吾弗逮也。”普通七年,王师北伐,敕子野为喻魏文,受诏立成。高祖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等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并叹服。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自是凡诸符檄,皆令草创。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祗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

选自《梁书·裴子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B.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C.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D.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偏孤,指早年丧父或丧母。古人对死很忌讳,故称父母之死为“见背”“弃养”。如《陈情表》中“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国子博士,学官名。始设于晋朝,最初只有一名,此后历代沿袭此官,唐代时,隶属国子监祭酒,共有六名,分掌六学。
C.五鼓,也叫五更或五夜。因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故得名。文中指五鼓时分,即凌晨五点到七点。
D.中表,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属为“内”,称父系血统之外的亲属为“外”。内为中,外为表,合而称之“中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子野恪尽孝道,感动苍生。祖母去世时,他才九岁就悲痛泣血;父亲去世,他离职服丧,每到墓所,哭泣处草木都为他枯萎。
B.裴子野才华横溢,令人叹服。年少时好学,擅长写文章;尚书仆射范云、撰写《宋书》的沈约甚至高祖,都对其文才赞美有加。
C.裴子野施行德政,以理服人。任诸暨县令时,不施行鞭打刑罚,以理服人,以理息讼;大家都称赞他,全县没有诉讼事件。
D.裴子野自守操行,舍家济人。家里没有住房,借用官地二亩修建茅屋得以栖身;妻子儿女常挨饿受冻,所得俸禄分给贫困的亲戚。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
(2)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充,字延符,吴郡人。父绪,齐特进、金紫光禄大夫,有名前代。充少时,不持操行,好逸游。绪尝请假还吴,始入西郭,值充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遇绪船至,便放绁脱鞲,拜于水次。绪曰:“一身两役,无乃劳乎?”充跪对曰:“充闻三十而立,今二十九矣,请至来岁而敬易之。”绪曰:“过而能改,颜氏子有焉。”及明年,便修身改节。学不盈载,多所该览,尤明《老》、《易》,能清言,与从叔稷俱有令誉。
起家抚军行参军,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武陵王友。时尚书令王俭当朝用事,武帝皆取决焉。武帝尝欲以充父绪为尚书仆射,访于俭,俭对曰:“张绪少有清望,诚美选也;然东士比无所执,绪诸子又多薄行,臣谓此宜详择。”帝遂止。先是充兄弟皆轻侠,充少时又不护细行,故俭言之。充闻而愠,因与俭书。
俭言之武帝,免充官,废处久之。后为司徒谘议参军,入为中书侍郎,寻转给事黄门侍郎。明帝作相,以充为镇军长史。出为义兴太守,为政清静,民吏便之。寻以母忧去职,服阕,除太子中庶子,迁侍中。
义师近次东昏召百官入宫省朝士虑祸或往来酣宴充独居侍中省不出阁。城内既害东昏,百官集西钟下,召充不至。
高祖霸府开,以充为大司马谘议参军,迁梁王国郎中令、祠部尚书、屯骑校尉,转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天监初,除大常卿。寻迁吏部尚书,居选称为平允。寻除晋陵太守,中二千石。征拜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充长于义理,登堂讲说,皇太子以下皆至。时王侯多在学,执经以拜,充朝服而立,不敢当也。转左卫将军,祭酒如故。入为尚书仆射,顷之,除云麾将军、吴郡太守。下车恤贫老,故旧莫不欣悦。以疾自陈,征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未及还朝,十三年,卒于吴,时年六十六。诏侍中、护军将军。谥穆子。子最嗣。
(选自《梁书·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义师近次/东昏召百官入宫省/朝士虑祸/或往来酣宴/充独居侍中省/不出阁。
B.义师近次东昏/召百官入宫/省朝士虑祸或往来/酣宴充独居/侍中省/不出阁。
C.义师近次东昏/召百官入宫省/朝士虑祸/或往来酣宴充独居/侍中省/不出阁。
D.义师近次/东昏召百官入宫/省朝士虑祸或往来/酣宴充独居/侍中省/不出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是兼任的意思,指兼任较为高级的官职。古汉语中, 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语还有“行”“权” “假”“判”“守”“夺”“摄”等,其中,“判”是指低位兼高职。
B.秩,本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古代官员的“秩”常根据年终考评确定。有功者,“秩”增加;有罪者,“秩”减少乃至取消。
C.下车,旧指官吏到任。“下车恤贫老,故旧莫不欣悦。”意为张充到任便抚恤贫困老人,旧朋友无不欢欣喜悦。
D.赠,即追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给已死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诏侍中、护军将军。”意为追赠张充为侍中,护军将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充能够知错而改。年轻时,不秉持操守,不顾小节,不思进取,喜好放鹰打猎,安逸游乐,到了而立之年,便修养自身改变节操。
B.张充善于察纳雅言。在听了父亲的劝诫后,一年之内,他博览群书,对《老子》、《周易》书籍尤为通晓,而且有了一定的好名声。
C.张充曾经仕途不顺。武帝本想委任张充为尚书仆射,但受到王俭百般阻挠。张充因此非常生气,写信申辩,以致自己的官职被贬黜。
D.张充擅长义理。曾登堂讲授,很多王侯贵人都仰慕他,前来听他讲学,并且手执经书叩拜。张充穿着公服站立,不敢接受如此大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充闻三十而立,今二十九矣,请至来岁而敬易之。
(2)然东士比无所执,绪诸子又多薄行,臣谓此宜详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