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二首(其一)

李 贺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注)①此诗是李贺因不得举进士,赋闲在昌谷家中所作。②长卿:即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官场一直不得意,最终弃官而去,与其妻卓文君一起闲居茂陵家中。③金泥:水银和金子搅拌成泥,用于涂封封口。此处指的是涂封封禅时用的封禅书。相如死后,他的《封禅书》被汉武帝奉为至宝。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二句写修长的绿草从石井栏上披挂下来,静静地低垂着,这里远离尘嚣,虽安谧静寂,但也萧条荒凉。
B.颔联写司马相如用琴声向妻子卓文君倾诉心曲;望着她那在春风吹拂下微微晃动的美丽鬓影,陶然欲醉。
C.诗歌前四句描绘了司马相如居住的茂陵的周边环境,以及司马相如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D.颈联写梁王和武帝都没有重用才气纵横的司马相如,而是把他当成断残的草梗一样弃置不用。
E.尾联中,诗人把武帝祭天的仪式写得庄严肃穆,是为了突现《封禅书》的价值和相如终被重视。
【小题2】本诗在抒发诗人的情感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赵芬,字士茂,天水西人也。父演,周秦州刺史。芬少有辩智,颇涉经史。周太祖引为相府铠曹参军,历记室,累迁熊州刺史。抚纳降附,得二千户,加开府仪同三司。大冢宰宇文护召为中外府掾,俄迁吏部下大夫。芬性强济,所居之职,皆有声绩。武帝亲总万机,拜内史下大夫,转少御正。芬明习故事,每朝廷有所疑议众不能决者,芬辄为评断,莫不称善。后为司会,申国公李穆之讨齐也,引为行军长史,封淮安县男,邑五百户。复出为淅州刺史,转东京小宗伯,镇洛阳。  
②高祖为丞相,尉迥与司马消难阴谋往来,芬察知之,密白高祖。由是深见亲委,迁东京左仆射,进爵郡公。开皇初,罢东京官,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未几,以老病出拜蒲州刺史,加金紫光禄大夫,仍领关东运漕,赐钱百万、粟五千石而遣之。后数年,上表乞骸骨,征还京师,赐以二马轺车,几杖被褥,归于家,皇太子又致巾帔。后数年,卒。上遣使致祭,鸿胪监护丧事。
③子元恪嗣,官至扬州总管司马,左迁候卫长史。少子元楷,与元恪皆明干世事。
【注】①强济:精明干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镇洛阳  (2)左迁候卫长史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周太祖引为相府铠曹参军
A.延长B.率领C.引导D.推荐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拜尚书左仆射
A.拜见B.拜服C.授予官职D.拜谢
【小题4】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B.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C.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D.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小题5】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芬明习故事,每朝廷有所疑议众不能决者,芬辄为评断,莫不称善。
【小题6】第②段一再写朝廷对赵芬丰厚的赏赐,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
【小题7】最能体现“芬性强济”的两件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郑山人所居

刘长卿

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

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挑花独闭门。

送陈靖中舍归武政

王安石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注)①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的身份致仕。
【小题1】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刘诗中“春山犬吠武陵源”一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
B.刘诗中第三、四句中“无行处”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之地人迹罕至,也表现了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
C.刘诗全诗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清新,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D.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
E.王诗全诗为虚写设想,语言质朴平易,蕴含哲理,情感真切,饱含对朋友的真挚祝福。
【小题2】两首诗中都有“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行
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少年行
杜甫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宇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小题1】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小题2】这两首诗人物描写的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润州①二首(其一)
杜牧
向吴亭②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③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①润州:今江苏省镇江,东晋、南朝重镇。②向吴亭:在润州丹阳县南。③桓伊,东晋“江左第一”吹笛好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由眼前景色写起,再宕开一笔追忆往昔,一景一情,写诗人初上亭来的所见所感,并点出时间、地点、事由。
B.“放歌”二字可见当年酣舞狂歌的赏心乐事,此时旧地重游,恰逢高秋季节,神往中隐含了诗人故地重游的欢快。
C.在月明之夜,诗人正想到桓伊,恰好此时明月下传来了《出塞》笛声,于是借桓伊的笛声来表达心中的无限哀愁。
D.全诗把数百年间的人事勾连起来,让眼前的景与心中的情浑然一体,用一“愁”字作结,给人悠悠不已之感。
E. 前人评价杜牧的诗“气俊思活”,是说其诗挥洒自如,在时空上及情感的表达上跳跃性极大,此诗便是这一评价的例证。
【小题2】本诗颔联、颈联的手法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唐福昌(今河南宜阳)人。②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③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④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的潞州,是旧赵地,故称自己“平原客”。⑤弹铗:《战国策》载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弹铗而歌。⑥裂帛:指写家信。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标题“客游”表明诗人客居他乡,借此诗表达思乡怀人之感。
B.首联写眼前现实,其中“悲满”一句写远行千里内心悲伤,“日暖”一句写眼见日光晒暖石头,增添思乡之情。
C.首联中的“暖”字与“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离家是悲伤的,而故乡则永远是温暖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政者,“不谒”表面上表达自己的清高,因此只能作“平原客”,其实暗含不被赏识重用、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
E. 尾联的“屡弹铗”意为自己虽然不能返家,却可以像冯谖那样弹唱悲凉慷慨的剑歌,并且还可以“时裂帛”,在忧伤中仍不乏豪放洒脱之情。
【小题2】杜甫《春望》中与本诗都提到家信,请简要分析作者借家信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秋夜
罗 隐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
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灯欹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
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注】①罗隐:唐末五代时期诗人。应进士试,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铩羽而归。②欹:倾斜,歪向一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以“长安秋夜”为题,通过在长安秋夜的所见所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B.首句以天子比有道的羲皇,表达自己对踏入仕途有过幻想,暗含后悔之意。
C.颔联以“风霜”作喻,意指自己应试时因为朝中无人而受到的冷遇与打击。
D.颈联描绘出客居夜读与异地思家的情境,抒写自己多年在长安生活的凄凉境况。
E. 全诗既有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又有对现实情景的描写,二者相互映衬,情感饱满。
【小题2】本诗以“九衢双阙夜苍苍”作结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三)阅读文本完成第下面小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 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释: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湲,以擅长品茶著名,后人尊为“茶王”“茶神”。
【小题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乐府诗B.小令C.律诗D.古体诗
【小题2】对作品风格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平实隽永,意境开阔
B.感情蕴藉, 想象丰富
C.朴实自然, 洗练流畅
D.含蓄委婉, 寓意深刻
【小题3】请对“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一句进行赏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①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遣卒迎之,而籍己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②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藉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③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于是乡亲共喻之(_______)(2)口不臧否人物(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乃就吏
A.参加B.就职C.趋向D.靠近
【小题3】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A.带领B.荐举C.援引D.延请
【小题4】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B.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C.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D.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小题5】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小题6】文本末尾提到“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分析皇帝保护阮籍的原因。
【小题7】根据文本的内容,完成表格。
事迹
性格
 
傲视权贵
谢绝出任曹爽府上参军
 
母亲去世,依然与人围棋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①   感遇②

陈子昂   张九龄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岁华尽摇落,芳意竞何成。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①本诗为陈子昂被解职归隐田园后所作。②本诗为张九龄被贬荆州后所作。
【小题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继承了《楚辞》借香草比拟高洁情怀的手法,以兰草、杜若、桂花象征诗人的美德与才华。
B.陈诗第三四句中,“空”突出了树林的空阔幽寂,“冒”写出了花草的纷披繁盛,遣词用字非常巧妙。
C.张诗前四句咏物,第五句用“谁知”发问,引出了以兰桂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诗情因之而起波澜。
D.这两首诗都善用叠字摹写事物、表达情感,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也使诗歌音调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小题2】这两首同题诗歌,借花草树木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