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注】①封大夫即封常清,诗中“亚相” “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首联传达出重阳佳节边地无战事,人们饮酒登高,一派欢度节日之景。
B.诗中“黄花酒”即菊花酒,颔联“中军”指的是戍守边塞的主力大部队。
C.颈联“横笛”“娇歌”既写出了战士们尽享节日之乐,也暗含着浓浓的怀乡之情。
D.诗中“征雁”“塞云”作为典型的边塞风物,寓情于景,间接传情。
E. 尾联直抒胸臆,诗人以一个“荷”字直接抒发了对边地和平安宁的喜悦之情。
【小题2】诗中“封大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锦瑟》,完成下面小题。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不知原因,没有来由。
B.望帝春心托杜鹃 春心:指对青春、爱情、或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C.庄生晓梦迷蝴蝶 晓梦:早晨将醒来前做的梦。
D.此情可待成追忆 可待:岂带待,反问之词。
【小题2】下面是对《锦瑟》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的理解,有误的是
A.运用了比兴手法,由锦瑟生发了对自己人生的回忆。
B.“五十弦”喻往事繁多,其中也隐含已逝的年华很多。
C.由于诗人慨叹自己已年逾半百,才会有下文的忆旧的心理。
D.无端的锦瑟弦更长,音更优美绵长,有绕梁三日之神妙。
【小题3】下面是对诗中运用的典故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庄周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醒来以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往。“迷”是痴迷的意思。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B.“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代杜宇,国亡身死,魂化杜鹃,啼声凄婉。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如杜鹃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C.“沧海月明珠有泪”,明月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珠似水中月,月本天上明珠。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D.“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之山。在阳光的照耀下,蕴藏于其中的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此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渺茫难即的惋惜之情。
【小题4】下列各句中对《锦瑟》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大意是,一晃我年已半百,回忆已逝的青春年华,不禁百感交集。
B.颔联写诗人自己曾有过像庄周梦蝶那样美好的追求,可如今只能把自己的爱心像望帝那样托付给杜鹃。
C.颈联诗人回想往事禁不住眼泪如珠地流下,往事如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
D.《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诗题“锦瑟”是用篇首头两个字,全篇是一首咏物诗。
【小题5】首联的“华年”有何含义?它与诗的主题是何关系?
【小题6】“沧海月明珠有泪”共有几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小题7】尾联向来为人称道,试析其妙处所在。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小题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今夜闻君琵琶语”中的“语”如果换成“曲”,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小题3】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琵琶声中塑造了诗人和琵琶女怎样的形象?
【小题4】结尾一段,诗人重闻琵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又为何“泪湿青衫”?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白居易
夜泊鹦鹉州,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珍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小题1】诗中塑造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小题2】试比较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咏怀古迹》(其三)
(背景介绍):《咏怀古迹》是作者于唐代大历元年(776)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共五首,夔州和三峡一带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也抒写自己的身系国家之感。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庚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小题1】“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小题2】《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秋兴八首》(其一)
这首诗歌写于公元766年,这一年杜甫54岁,在重庆,正在回老家的途中。他已经在蜀中生活了将近五年,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那个时间段的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时间是(755--762),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人口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是唐朝已陷入混乱当中,在杜甫曾经生活了五年的蜀中也不例外。一直很赏识杜甫支持杜甫的蜀中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蜀中陷入混乱当中。于是杜甫决定回老家,他在途中写下了秋兴八首,课文所选择的是其中第一首。
【小题1】首联、颔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2】首联“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小题3】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登高》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杜甫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无心游赏,触景伤怀,写下了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无限悲苦。
【小题1】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在用词上有怎样的特点?
【小题2】把“落木”改成“落叶”,哪一个更好一些?为什么?
【小题3】“滚滚”换成“滔滔”可以吗?表达效果不好。
【小题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四个字,但意思却十分丰富,宋代的罗大经曾说这两句话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说出有哪八层意思么?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宪字景思。少而颖悟,好交轻侠。及弱冠,更折节严重,修尚儒学,足不逾阈者数年。陈郡谢鲲、颍川庾数皆俊郎士也,见而奇之,相谓曰:“裴宪鲠亮宏达,通机识命,不知其何如父;至于深弘保素,不以世物婴心者,其殆过之。”
初,侍讲东宫,历黄门侍郎。东海王越以为豫州刺史、北中郎将、假节。王浚承制,以宪为尚书。永嘉末,王浚为石勒所破,枣嵩等莫不谢罪军门,贡赂交错,惟宪及荀绰恬然私室。勒素闻其名,召而谓之曰:“王浚虐暴幽州,人鬼同疾。孤恭行乾宪,拯兹黎元,羁旧咸欢,庆谢交路。二君齐恶傲威,诚信岨绝,防风之戮,将谁归乎?”宪神色侃然,泣而对曰:“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闾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明公既不欲以道化厉物,必于刑忍为治者,防风之戮,臣之分也。请就辟有司。”不拜而出。勒深嘉之,待以宾礼。勒乃簿王浚官寮亲属,皆赀至巨万,惟宪与荀绰家有书百余帙,盐米各十数斛而已。勒闻之,谓其长史张宾曰:“名不虚也。吾不喜得幽州,喜获二子。”署从事中郎,出为长乐太守。及勒僭号,未遑制度,与王波为之撰朝仪,于是宪章文物,拟于王者。勒大悦,署太中大夫,迁司徒。
及季龙之世,弥加礼重。宪子瑴仕季龙为太子中庶子。瑴豪侠耽酒,好臧否人物。与河间邢鱼有隙,鱼窃乘瑴马奔段辽,为人所获,鱼诬瑴使己以季龙当袭鲜卑,告之为备。时季龙适谋伐辽,而与鱼辞正合。季龙诛瑴,宪亦坐免。未几,复以为右光禄大夫、司徒、太傅,封安定郡公。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有删改)
【注】①防风,即防风氏,中国上古人物,远古防风国(今浙江德清县)的创始人,是帮助大禹制订法律的法治元勋,被大禹错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B.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C.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D.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这时体犹未壮,故称“弱”。
B.假节,假以符节之意,即持节。古代使臣出行,以持节为符信。
C.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宫殿阁,后常以东宫借指太子。
D.承制,指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也称开府承制之官。文中为前者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宪潜心儒学,深得朋友称赞。他曾经好几年足不出户,潜心研究儒学,朋友们都认为他品行刚直,才识宏阔,不同凡响。
B.裴宪光明磊落,不惧死亡威胁。王浚被石勒打败后,他的很多部属都到石勒门下谢罪,而裴宪在家里恬然自安,面对石勒的死亡恐吓,他丝毫不惧。
C.裴宪熟知典章,撰写登基礼仪。石勒篡位称帝后,裴宪就和王波替他撰写登基上朝的礼仪,一切典章制度都按照帝王标准,深得石勒赞赏。
D.裴宪晚年不幸,其子因诬被杀。邢鱼骑着裴瑴的马投奔段辽,被截获后反而诬陷裴瑴,季龙因此大怒,诛杀了裴瑴,但免了裴宪的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深弘保素,不以世物婴心者,其殆过之。
(2)勒乃簿王浚官寮亲属,皆赀至巨万,惟宪与荀绰家有书百余帙,盐米各十数斛而已。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

王 维

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优娄③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⑤前。

(注)①别业:别墅。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③优娄:释迦牟尼的弟子,此处指佛教僧人。④倒屣:急于出迎,把鞋倒穿。《三国志》卷二十一《魏志·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后因以形容热情迎接。⑤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作者未到辋川将近一年,回来时正好赶上春耕的农忙季节,自然点出节令。
B.颔联以夸张手法突出的红绿二色,表现了辋川春意之浓,体现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C.颈联写和尚讲学论经,驼背的老人也是乡里的贤者,意在表现辋川的人杰地灵。
D.尾联借用蔡邕热情迎接青年王粲的典故表现诗人受到乡人热情迎接时的激动心情。
E.这首诗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借景抒情和用典抒情相结合,意境优美,抒情自然。
【小题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各题。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 唐 】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小题1】对本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一二句借游人总述,称夸赞江南好,进而劝告客居、隐居的人在此久居直到年老。
B.景点的选择,极富江南水乡特点,既有景,又有游人的感受。
C.“垆边人似月”一句用的是借代,写卖酒少女的美丽动人,以此写出江南的景人皆美。
D.全词描摹江南水乡是风光宜人的胜地,抒发自己客居于此的得意之情。
E. 一般写游子,都写思乡断肠,这首词却反其意而用之,独具新意。如果不到年老就回到家乡,会无限遗憾,以此表达词人愿久居江南的心愿。
【小题2】请分析作者为了表现江南的美,采取了哪些艺术手法?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