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人游岭南
[唐]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赠黄鲁直
【宋】徐积
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
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
[注]①黄庭坚,字鲁直。
【小题1】两首诗都写到别情,但基调和具体内涵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小题2】徐诗结尾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 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小题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
【小题2】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坡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①中又何人。
注释:①南朝陈后主携宠妃躲在景阳宫井中,终为隋兵所掳。
【小题1】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_______________诗,都是以____________事件为题材。
【小题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是指军队发生哗变,而在这五年前的七月七日曾海誓山盟永为夫妇。言沉溺声色之当年,何尝料及不能保其宠爱之今日。极具讽刺意味。
B.“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在对比中嘲讽了唐玄宗的“七夕笑牵牛”,还不如普通百姓长相厮守。
C.《马嵬坡》一诗后两句以议论作结,不言陈后主而言“何人”有不屑之意,直抒胸臆,盛赞唐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
D.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讽刺意味处处隐在。
【小题3】《马嵬(其二)》一诗突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邑三千户。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每交兵,刻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计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送还之。
祜与陆抗对境,使命常通。抗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疾,求药于祜,祜以成药与之,抗即服之。人多谏抗,抗曰:“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抗每其边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赐去城十里外近陵葬地一顷,谥曰成。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选自《晋书·羊祜传》,有删节)
羊祜不附结中朝权贵,荀勖、冯紞之徒皆恶之。从甥王衍尝诣祜陈事,辞甚清辩;祜不然之,衍拂衣去。祜顾谓宾客曰:“王夷甫方当以盛名处大位,然败俗伤化,必此人也。”及攻江陵,祜以军法将斩王戎。衍,戎之从弟也,故二人皆憾之,言论多毁祜,时人为之语曰:“二王当国,羊公无德。”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B.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C.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D.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C.谥,谥号,主要指古代历史上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其有美谥、平谥、恶谥三种,美谥如成、灵、炀等。
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种不同规定反映的是古代等级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在边境德名素著。他出镇南夏时,开办学校,安抚百姓,取军粮送绢偿还、打猎非己不取,深得百姓之心。
B.羊祜在朝中嫉恶如仇。他对堂甥王衍,也并不赞赏,甚至直言其败坏风俗、损伤教化。还依照军法斩了王衍的堂弟王戎。
C.羊祜对战时讲究信义。和吴人交战,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让他们什么也说不出来。
D.羊祜去世后许多人都哀悼他。司马炎亲着丧服痛哭,南州百姓在集市之日听闻羊祜死讯,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吴国守边将士也为之落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2)衍,戎之从弟也,故二人皆憾之,言论多毁祜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注】①杜荀鹤:字彦之,四十六岁时中进士,最后任梁太祖的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其部分诗篇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有识之士得不到真正重用的现状。②婵娟:形容姿容、形态美好。③若为容:如何去装饰自己。④越溪女: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前两句时发端。写出宫女之孤苦寂寞,“误”字慨叹“今日在长门,从来不如丑”。第二句用欲妆又罢的举动细腻地展示怨情,平淡之中自有自然、深婉的情致。
B.颔联是动作描写,用流水对进一步写出了宫女欲妆又罢的动作。“若为容”实际上是说打扮没有用,其言外之意,起决定作用的是别的方面,例如勾心斗角、献媚邀宠等。
C.颈联从镜前宫女转到室外春景:春风骀荡,丽日高照,花影层叠。临镜宫女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心情也随之“晴朗”起来。
D.尾联由眼前联想到入宫前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以过去对比当下,以往日换了反衬出此时愁苦,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具有更为悠远的神韵。
E. 从诗的意境来看,本诗不仅代宫女寄怨写恨,也是诗人的自况。“承恩不在貌”就隐喻人臣之得宠主要不是凭仗才学,表现当时黑暗政治对人才的戕杀。
【小题2】《苕溪渔隐丛话》说:故谚云,杜(荀鹤)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请结合全诗赏析此联的妙处。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李白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描绘了一幅明月当空、闲听素琴的画面,渲染宁静幽美的气氛,为下文“世上无知音”的孤寂惆怅之情作铺垫,埋伏笔。
B.颔联用比喻手法,“悲风调”宛若“寒松吟”,写出琴声象寒松的悲吟,渲染悲凉的氛围,把悲愁的情愫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C.颈联运用拟人的手法: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把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真情实感融人诗中,进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D.诗中《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古曲名,“悲”与“寒”写琴声的色调,“乱”写弹琴的动作,意在描写隐士卢子顺弹琴的高超的艺术水平。
【小题2】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朝代】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小题1】以上两诗相比,描写塞外景物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小题2】《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一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新年作①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作者贬南巴尉时作。②长沙傅: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写作者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不禁独立天边热泪横流。
B.颔联感叹自己长期官居人下,春光老去,先我而归,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与愤懑。
C.颈联写同岭猿共度旦暮,与江柳共赏风烟,虚实相生,表达了诗人生活的单调与自得其乐。
D.尾联诗人以贾谊自况,表明自己遭到了像贾谊一样的冤情,寄托了迁谪之意。
E. 全诗抒情语句不多,但情感哀切深至,首尾感叹往复,情致悱恻。
【小题2】请结合诗句,简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①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都城长安。长安多杏树。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人途中偶见一枝杏花,这触动了他满怀的复杂心绪,让他写下这首笔法委婉细腻,情感动人的诗歌。
B.“一枝红艳出墙头”与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表达的情感相同,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无比欣喜和激动。
C.颈联写天色渐暗,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黄莺和蝴蝶飞到林中与杏花相伴。
D.尾联虚写,诗人从眼前的鲜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
E. “帝乡千万树”,浮现于诗人脑海中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
【小题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其中的两种。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 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①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艳滪②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③。
注:①文翁:西汉庐江舒县人。曾在成都设学校,入学者免除摇役,这些措施对当地文化的发展有所促进.②艳滪:即艳滪滩,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滩。③仲宣楼:汉末文学家王聚在荆州避难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诗的开篇写李剑州,从“高义”和“寥落”生发出热情歌颂他“能化俗”的政绩和为他的“未封侯”而鸣不平这两层意思。
B.领联用典贴切。文翁政绩流传蜀中,用以比拟李剑州任剑州刺史;未封侯的李广,则和李剑州同姓。
C.颈联实写诗人“路经A濒”,见瞿塘风涛之险恶,“天入沧浪”,见江汉烟波之浩渺。这是他赴荆南途中所经之地。
D.尾联用“仲宣楼”点出李剑州到了荆南以后的情形。诗人清楚地意识到李剑州所处的时代和命运,即使到了那里,也还是和当年避难荆州的王集一样,仍然作客依人,托身无所。
E. 全诗由李剑州写到诗人自己,再由诗人自己的离别之情,一笔兜回到李剑州,脉络贯通,而起结转折,关合无痕。
【小题2】全诗表达出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