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②学不成。
(注释)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既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② “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
(1)古典诗歌讲究炼字。前一首诗中的“逐”字和后一首诗中的“绊惹”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3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4分)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古诗歌阅读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唐代洛阳为东都。杜审言曾任洛阳丞,后任膳部员外郎及著作佐郎时亦多在洛阳供职,其家在洛阳西巩县。本诗大约作于长安二年或三年的春天,当时杜审言随驾在长安。
【小题1】清人吴乔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请结合颔联中“徒”“漫”二字对此作简要赏析。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面小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小题1】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2】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菊 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九月八”,诗中指重阳,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与“甲”押韵。

题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离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末年著名诗人。
【小题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前者主要用了    ,后者主要用了    
【小题2】两首诗同是借菊抒怀,分别抓住了菊花的什么特点?由此联想到什么?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首联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怎样理解杜甫的悲秋情怀?(2分)
(3)第三联的“他日”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往日”,一种解释为“来日”,你认为哪种解释好,为什么?(2分)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鸟鸣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结合诗歌意思,分析一二句中“闲”和“空”的含义。
(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春天夜晚的景象?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麜鹿?

(注)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乡下。②杪(miǎo)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小题1】此诗写景紧扣“秋”字,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秋色?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

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①泉州军:唐末泉州的军阀部队。②韩偓(844-约923),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昭宗龙纪元年(889)进士历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和兵部侍郎等职。唐亡后去福建依附闽王王审知。

(1)这首诗的二、四两句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分析。
(2)此诗以景写情,试简析全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欣赏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象是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
B.“天镜”与“海楼”分别指的是水中明月和海市蜃楼。
C.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友人。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山中①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①原题《思归》。是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所写的。
(1)这首诗描写的是 的景色,主要可以从 这两个意象中读出来。
(2)综观全诗,寄予了诗人 之愁和 之情。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