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 图形的性质
- SSS
- SAS
- 尺规作图——作角
- 尺规作图——作三角形
- HL
- 全等的判定综合
- + 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问题
- 连接两点作辅助线
- 全等三角形——倍长中线模型
- 全等三角形——旋转模型
- 全等三角形——垂线模型
- 全等三角形——其他模型
- 证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和(差)
- 图形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
- 观察、猜想与证明
- 实践与应用(暂存)
如图,菱形ABCD中的边长为1,∠BAD=60°,将菱形ABCD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30°得到菱形AB′CD′,B′C′交CD于点E,连接AE,CC′,则下列结论:①ΔAB′E≌ΔADE;②EC=ED;③AE⊥CC′;④四边形AB′ED的周长为
+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 | B.2 | C.3 | D.4 |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为CD中点,AM平分∠DAB,AD+BC=AB.求证:BM平分∠ABC.

(1)请你简要叙述小淇证明方法的错误之处;
(2)若AB=5,AM=3,求四边形ABCD面积.

(1)请你简要叙述小淇证明方法的错误之处;
(2)若AB=5,AM=3,求四边形ABCD面积.
如图,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零件放置在一凹槽内,顶点A.B.C分别落在凹槽内壁上,测得AD=5cm,BE=9cm,则该零件的面积为_______ 

如图,在Rt△ABC中,∠C=90°,点P为AC边上的一点,将线段AP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点P对应点P′),当AP旋转至AP′⊥AB时,点B、P、P′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此时作P′E⊥AC于点E.
(1)求证:∠CBP=∠ABP;
(2)求证:AE=CP;
(1)求证:∠CBP=∠ABP;
(2)求证:AE=CP;

如图,△ABC中,BC边上的中线AD将∠BAC分成了两角∠BAD、∠DAC分别为70°和40°,若中线AD长为2.4cm,则AC长为________cm.

(1)观察推理:如图1,△ABC中,∠ACB=90°,AC=BC,直线l过点C,点A、B在直线l同侧,BD⊥l,AE⊥l,垂足分别为D、

A.求证:△AEC≌△CDB; (2)类比探究:如图2,Rt△ABC中,∠ACB=90°,AC=6,将斜边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B′,连接B′C,求△AB′C的面积. (3)拓展提升:如图3,等边△EBC中,EC=BC=4cm,点O在BC上,且OC=3cm,动点P从点E沿射线EC以2cm/s速度运动,连结OP,将线段OP绕点O逆时针旋转120°得到线段O | B.要使点F恰好落在射线EB上,求点P运动的时间ts. |

如图,已知BD⊥DE,CE⊥DE,垂足分别是D、E,AB=AC,∠BAC=90°,

(1)△ABD≌△CAE
(2)探索DE、BD、CE长度之间的关系并证明.

(1)△ABD≌△CAE
(2)探索DE、BD、CE长度之间的关系并证明.
如图,平面内有一等腰直角三角形ABC(∠ACB=90°)和一直线MN.过点C作CE⊥MN于点E,过点B作BF⊥MN于点F,小明同学过点C作BF的垂线,如图1,利用三角形全等证得AF+BF=2CE.

(1)若三角板绕点A顺时针旋转至图2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试猜想线段AF、BF、C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若三角板绕点A顺时针旋转至图3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则线段AF、BF、C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1)若三角板绕点A顺时针旋转至图2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试猜想线段AF、BF、C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若三角板绕点A顺时针旋转至图3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则线段AF、BF、C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提出问题)如图1,在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P,PA=3,PB=4,PC=5.求∠APB的度数?小明提供了如下思路:
如图2,将△APC绕A点顺时针旋转60°至△AP'B ,则AP'=AP=3,P'C=PB=4,∠P'AC=∠PAB ,所以∠P'AC+∠CAP=∠PAC+∠BAP ,即∠P'AP=∠BAC=60° ,所以△AP'P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AP'P=60° ,
……按照小明的解题思路,
易求得∠APB= ;

(尝试应用)
如图3,在等边三角形ABC外一点P,PA=6,PB=10,PC=8.求∠APC的度数?
(解决问题)
如图4,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b(b>0),在第一象限内一点P,满足PB:PO:PA=1:2:3,则∠BPO= 度(直接写出答案)
如图2,将△APC绕A点顺时针旋转60°至△AP'B ,则AP'=AP=3,P'C=PB=4,∠P'AC=∠PAB ,所以∠P'AC+∠CAP=∠PAC+∠BAP ,即∠P'AP=∠BAC=60° ,所以△AP'P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AP'P=60° ,
……按照小明的解题思路,
易求得∠APB= ;

(尝试应用)
如图3,在等边三角形ABC外一点P,PA=6,PB=10,PC=8.求∠APC的度数?
(解决问题)
如图4,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b(b>0),在第一象限内一点P,满足PB:PO:PA=1:2:3,则∠BPO= 度(直接写出答案)

已知: AB//CD, BP 和CP分别平分∠ABC和∠DCB,点E, F分别在AB和CD

(1)如图1, EF过点P,且与AB垂直,求证: PE=PF.
(2)如图2, EF过点P,求证: PE=PF.

(1)如图1, EF过点P,且与AB垂直,求证: PE=PF.
(2)如图2, EF过点P,求证: PE=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