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 实验技能
- 估测
- 长度的测量
- 体积的测量
- 面积的测量
- 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
- 单位换算
-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 特殊测量方法
- 误差分析
- 常见实验操作
-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 常用仪器的名称
-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 实验步骤的探究
-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 实验室的安全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1)某同学测一本书的厚度,五次测量的长度分别为:2.12厘米、2.14厘米、2.13厘米、2.15厘米、2.23厘米,则测量结果应取___________ 。
(2)小明想测量大米的体积,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明显变化,因此用排水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是不合理的。于是小明进行了如图实验,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中的方式用量简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测一纸带的厚度,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 。
A. 2.1厘米 | B. 2.13厘米 | C. 2.135厘米 | D. 2.14厘米 |

(3)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测一纸带的厚度,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 。
2018年10月小明同学参加了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在比赛中小明取得了优异成绩。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1)小明在男子铅球比赛中以15.04________(填单位)的优异成绩获得初一年级组冠军。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的太松,则测量值将会________。
(2)小明在第三次推球时,不小心滑倒,手在塑胶运动场上擦了一下,感到有点痛,这主要是人体的________ 组织在起作用。
(1)小明在男子铅球比赛中以15.04________(填单位)的优异成绩获得初一年级组冠军。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的太松,则测量值将会________。
A.偏大 | B.偏小 | C.不变 | D.都有可能 |
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
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
D.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 |
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一个小铁钉受到的重力约为5N |
B.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0m |
C.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5℃ |
D.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5m3 |
亲爱的同学:你会使用温度计和刻度尺吗?

(1)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甲、乙所示,其中________图是中午的气温,其示数是________ ℃。
(2)如图2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_ 刻度尺,该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__ cm。

(1)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甲、乙所示,其中________图是中午的气温,其示数是________ ℃。
(2)如图2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_ 刻度尺,该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__ cm。
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国,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到量程的水量;
(1)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________时的水量
(2)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 15 厘米3)、两个 100 毫升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细线、水等。请选上述材料,设计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___
(3)利用 100 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积的“适量的水”可能有(__________)
(1)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________时的水量
(2)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 15 厘米3)、两个 100 毫升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细线、水等。请选上述材料,设计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___
(3)利用 100 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积的“适量的水”可能有(__________)
A. 5 毫升 | B. 50 毫升 | C. 80 毫升 | D. 95 毫升 |
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4℃,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6℃。用此温度计测某杯液体的温度是22.4℃,则这杯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A.16℃ | B.18℃ | C.20℃ | D.24℃ |
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科学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作出假设)假设1:只有CO
假设2:只有CO2
假设3:有CO和CO2
(设计实验)根据相关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探究)
(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
(2)小明观察到________装置(填序号)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
(3)小科和小妍分别通过两种不同的现象证明假设2不成立。请将他们的实验现象填写完整:
小科:D中的氧化铜粉末变红色;
小妍:________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假设3成立。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作出假设)假设1:只有CO
假设2:只有CO2
假设3:有CO和CO2
(设计实验)根据相关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探究)
(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
(2)小明观察到________装置(填序号)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
(3)小科和小妍分别通过两种不同的现象证明假设2不成立。请将他们的实验现象填写完整:
小科:D中的氧化铜粉末变红色;
小妍:________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假设3成立。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A.N2中的(O2):通过红热的木炭层除去 |
B.NaCl固体中的(Na2CO3):加入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
C.Fe粉中的(Fe2O3):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 |
D.CO2中的(CO):通过点燃的方式除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