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余问养生于吴子。得二言 ∶曰和,曰安。

何谓和?曰∶子不见天地之为寒暑乎?寒暑之极,至为折胶流金而物不以为病。其变者微也,寒暑之变。昼与日俱逝,夜与月并驰。俯仰之间屡变,而人不知者。微之至,和之极也。使此二极者相寻而狎至,则人之死久矣。

何谓安?曰∶吾尝自牢山,浮赫达于淮,遇大风焉,舟中之人,如附于桔槔。而与之上下,如蹈车轮而行。反逆眩乱不可止,而吾饮食起居如他日,吾非有异术也。惟莫与之争,而听其所为。顾凡病我者举非物也。食中有蛆,人之见者必呕也。其不见而食者,未尝呕也。请察其所从生。论八珍者必咽言粪秽者必唾,二者未尝与我接也。唾与咽何从生哉?果生于我乎?知其生于我也。则虽与之接而不变安之至也。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吴子,古之静者也,其观于物也审矣,是以私识其言,而时省观焉!

【小题1】可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虚词是(    )
A.矣B.焉C.也D.哉
【小题2】对第三段所论“安”的含义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不与外物相争,顺其自然,淡然自安
B.不受外物影响,听从内心的主观感受
C.不畏人生艰险,安于贫贱,超然物外
D.不因外物变化而改变自我,处变不惊。
【小题3】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对外物的感受轻微,内心和顺,因而养生的道理就具备了。
B.在外事物变化轻微,在内心情顺畅,进而养生的道理就完备了。
C.在外对事物的感受细微,在内心情顺畅,进而养生的道理就完备了。
D.外物带来的感受细微,内心对外物的感应顺遂,因而养生的道理就具备了。
【小题4】吴子深得养生之道的根本原因在于
【小题5】本文在说理上颇具特色,试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茂昭本名升云,德宗时赐今名,字丰明。少沈毅,颇通书传。孝忠时,累擢检校工部尚书。孝忠卒,帝拜邕王谅为义武军节度大使,以茂昭为留后,封延德郡王。后二年,为节度使。弟昇璘薄王武俊为人,座上嫚骂,武俊怒,袭义丰、安喜、无极,掠万馀人,茂昭婴城,遣人厚谢,乃止。久之,入朝,为帝从容言河朔事,帝竦听,曰:“恨见卿晚!”召宴麟德殿,赐良马、甲第、器币优具,诏其子克礼尚晋康郡主。帝方倚之经置北方,会崩,故茂昭每入临,辄哀不自胜。

顺宗立,进冋中书门下平章事,复遣之镇,赐女乐二人,固辞,车至第门,茂昭引诏使辞曰:“天子女乐,非臣下所宜见。昔汾阳、咸宁、西平、北平皆有大功,故当是赐。今下臣述职以朝,奈何滥赏?后日有立功之臣,陛下何以加之?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既还,王承宗叛,诏河东、河中、振武、义武合军为恒州北道招讨,茂昭治廪厩,列亭侯,平易道路,以待西军。承宗以骑二万逾木刀沟与王师薄战,茂昭躬擐甲为前锋,令其子克让、从子克俭与诸军分左右翼绕贼,大败之,承宗几危。会有诏班师,加检校太尉,兼太子太傅。

乃请举宗还朝,表数上,帝乃许。北镇遣客间说,皆不纳。诏左庶子任迪简为行军司马,乘驿往代。茂昭奉两州符节、管钥、图籍归之。先敕妻子上道,戒曰;“吾使尔曹出易,庶后世不为污俗所染。”未半道,迎拜兼中书令,充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至京师,双日开延英,对五刻罢。又表迁坟墓于京兆,许之。明年,疽发于首卒,年五十,册赠太师,曰献武。帝思其忠,擢诸子皆要职,岁给绢二千匹。

(节选自《新唐书·张茂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B.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C.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D.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B.河朔,泛指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汉武帝曾建立城池实施管理,名为朔方。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
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给予的称号,或褒或贬或同情,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茂昭沉稳刚毅,有礼有节。他的弟弟得罪了王武俊,招致王武俊发兵攻击,张茂昭环城固守,并派人用重礼谢罪,王武俊才停止进攻。
B.茂昭忠于朝廷,深受器重。唐德宗授任他检校工部尚书并升任为节度使;唐顺宗赐予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派他去节镇,赏赐女乐二人。
C.张茂昭驰骋疆场,身先士卒。在与王承宗的作战中,张茂昭亲自披甲作为前锋,命令儿子张克让、侄子张克俭与诸军分左右翼包围贼兵,大败贼兵。
D.张茂昭镇守节镇,平叛有方。王承宗反叛,张茂昭修治粮仓马厩,建立驿亭候馆,平整道路,准备就绪后,张茂昭率军越过木刀沟,大败王承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倚之经置北方,会崩,故茂昭每入临,辄哀不自胜。
(2)先敕妻子上道,戒曰:“吾使尔曹出易,庶后世不为污俗所染。”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病梅馆记》的篇末,作者以“呜呼” 二字起笔,直抒胸臆,一吐对清统治者压抑、摧残、扼杀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
B.“苏门四学士”是指黄庭坚、米芾、张耒、秦观这四个曾得到苏轼培养、奖掖和荐拔的文人
C.中篇小说《边城》的作者是沈从文,小说不仅描绘了宁静、祥和的自然环境,更体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淳朴的民情。
D.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在《关山月》中,作者采用的是以青壮年与现在对比的写法,抒发了对现实的失望,倾吐了自己的报国之志和爱国热忱。
E.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浔阳人,著名诗人,曾担任彭泽县令,后弃官归隐,世称靖节先生。
F.《咏史》,选自《左太冲集》,反映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不平等现象。全诗对仗工整,属于格律诗。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①瓮:这里指水瓮。②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世南画扇上画有溪水、落叶、村落等景物,营造出恬静的氛围。
B.本诗运用了大量对偶,使诗句严密工整并互相映衬,韵律感十足。
C.诗中李世南画扇内容能激发观赏者想象,表现出画家技艺的高超。
D.诗人超越扇面的自然风景与人事活动,诗画合二为一,相映成趣。
【小题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次歆林圣予《惜春》

晁补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甲],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不因春瘦。[乙],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注]①次韵:按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②晁补之:北宋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及地方官,曾两度被贬,后退隐家乡。③壅:用泥土或肥料培育植物的根部。④芳醪:美酒。

【小题1】[甲][乙]两处的句子依次是
A.春常不老 纵樽前痛饮B.春常不老  樽前痛饮
C.算春常不老 纵樽前痛饮D.春常不老  纵樽前痛饮
【小题2】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以一“问”起篇,惜春怜春之情,直泻而出。
B.上下阕承接紧密,凡是写到花,都别有一番寓意。
C.词中写惜春情怀,真情贯注,层层铺叙,多有转折。
D.作为婉约词,本词风格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同。
【小题3】结合词意,简析作者为什么“惜春”?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吴文英

春语莺迷翠柳。烟隔断、晴波远岫。寒压重帘幔拕绣。袖炉香,倩东风,与吹透。   花讯催时候。旧相思、偏供闲昼。春澹情浓半中酒。玉痕销,似梅花,更清瘦。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晴波远岫”勾勒出晴空如洗、水波荡涤、远山如黛的春天的美好景色,具有画面感。
B.“倩东风”中的“倩”与“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温英雄泪”中“倩”的意思是相同的。
C.“花讯催时候”写闺中人对春的盼望,“旧相思、偏供闲昼”流露出对相思之情的厌恶。
D.“玉痕销,似梅花,更清瘦”用清瘦的梅花比喻闺中人清瘦的形象,将“闺怨”一笔托出。
【小题2】吴文英写景工丽,请分析“春语莺迷翠柳。烟隔断、晴波远岫”是如何描写春日之景的?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黎眉州

苏轼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注)①黎眉州:黎錞,四川人。②胶西:诸城。③瓦屋、峨眉:四川山名。④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修。④归去: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
B.颈联将自己与欧阳修做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
C.颔联中作者借助想象,将内心情感融人对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绘中。
D.本诗语言质朴平易,风格明快,景情交融,动中寓静,平淡中寓激情。
【小题2】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 快 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
B.诗人登上快阁,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
C.第五句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意为友人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
D.诗人即使见到美酒,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一“横”字勾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
【小题2】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对这一联进行赏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雨中花慢

苏轼

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飏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①,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②不假余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注释)①“国艳”二句:指牡丹,“国艳带酒”指绯红色牡丹,“天香染袂”指贡黄色牡丹。②清商:指秋天。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追述词人春日无缘赏花的缺憾,下片着重写对秋日牡丹的诸多感触。
B.“闻道”领起六句,写赏花的好去处,词人在“国艳”“天香”丛中流连忘返。
C.起句点明“花时”,暗含词人赏花的兴致,实际上词人面对的却是茶烟、春草。
D.结尾三句是词人对秋日牡丹的劝说,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语浅情深。
【小题2】有人评价“一枝何事,向我依然”两句“问得无理而有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节选自苏辙 《东轩记》)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小题2】颜子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出自《_________》(作品名),后来有成语“_________”形容颜回这一品质。
【小题3】作者举颜回的事例有何作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