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村料。据《孔子家语》记载:舜曾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凤之黑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森森”写出了孤桐的茂盛繁密,“天质”与“自”则突显了孤桐的自身努力。
B.颌联“凌霄”与“得地”相互配合,道出了孤桐立足深稳、虽虚心而不屈己的品格。
C.颈联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异曲同工,“阳骄”外部环境的介入,更胜一筹。
D.全诗通过写孤桐从初生到参天的过程,不仅刻画出了树的形象,也折射出诗人的精神。
【小题2】诗歌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珍传

朱珍,徐州丰县雍凤里人也。太祖初起兵,珍等八十余人以中涓从,摧坚陷阵,所向荡决。及太祖镇汴,兼领招讨使,署.珍为宣武右职,以总腹心。于是简练军伍,裁制纲纪,平巢破蔡,多珍之力也。

始尚让以骁骑五千人至繁台,珍击退之。及黄巢败,珍与并帅李克用追至冤句而还。寻从太祖以汴、宋、亳之师入西华,破王夏寨,勇冠军锋,以功加秩。光启元年,署诸军都指挥使,始为上将。于是军焦夷,败蔡师铁林三千人,尽俘其将。会滑州节度使安师儒戎政不治,太祖命珍与李唐宾率步骑以经略之。始入境遇大雪,令军士无得休息驰至壁下,百梯并升,滑州平。

梁山之役,始与李唐宾不协。珍在军尝私迎其室于汴,而不先请,太祖疑之,密令唐宾察之,二将不相下,因而交诤。唐宾夜还汴以诉,珍亦弃军单骑而至,太祖两惜之,故不罪,俾还于师。珍旋师自亳北趣静戎,济舟于滑,破黎阳、临河、李固三镇。军于内黄,败乐从训万余人,分命聂金、范居实略澶州,与魏师遇于临黄;魏军有豹子军二千人,戮之无噍类,威振河朔。复攻淮西,至蔡,夹河而寨,败贼将萧皓之众,皆拥于河溺死之。进军蔡州,营其西南,既破羊马垣,遇雨班师。

龙纪初,与诸将屯于萧县,以御时溥,珍虑太祖自至,令诸军葺马厩以候巡抚,李唐宾之裨将严郊独慢焉,军候范权恃珍以督之。唐宾素与珍不协,果怒,乃见以诉其事。珍亦怒曰:“唐宾无礼!”遂拔剑斩之,珍命骑列状陈其事。太祖初闻唐宾之死,惊骇,与敬翔谋,诈令有司收捕唐宾妻子下狱,以安珍心。太祖遂径往萧县,距萧一舍,珍率将校迎谒,梁祖令武士执之,责其专杀,命丁会行戮。都将霍存等数十人叩头以救,太祖怒,以坐床掷之,乃退。

(节选自《唐五代史》,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珍为宣武右职    署:任命
B.太祖命珍与李唐宾率步骑以经略之    经略:经书方略
C.魏军有豹子军二千人,戮之无噍类    噍类:活着的人
D.太祖遂径往萧县,距萧一 舍:三十里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焦夷一战中,朱珍不仅大败了三千蔡州铁林军,还俘获了敌人的全部将领。
B.朱珍在军中曾私自从汴京接出自己的家室,却没有先请示,因而招致太祖的怀疑。
C.朱珍跟乐从训、魏州豹子军和贼将萧皓等作战,都是屡战屡胜,让敌人伤亡惨重。
D.朱珍和李唐宾都是太祖的心腹大将,后来李唐宾因为向太祖诬陷告密,被朱珍杀死。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简练军伍,裁制纲纪,平巢破蔡,多珍之力也。
(2)始入境遇大雪,令军士无得休息驰至壁下,百梯并升,滑州平。 
(3)进军蔡州,营其西南,既破羊马垣,遇雨班师。
【小题4】从全文看,朱珍在带兵打仗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盛文肃察人

沈括

盛文肃尚书右丞,扬州,简重少所许可①。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扬州,文肃才雅。明日置酒召之。人有谓有章曰:“盛公未尝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有章荷其意,别日一诗谢之。至客次,先使人持诗入。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复得见。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绎亦不谕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无,未曾发诗。”又曰:“无乃笔札不严?”曰:“有章自书,极严谨。”曰:“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乃往见文肃而问之:“夏有章今日献诗何如?”公曰:“不曾读,已还之。”绎曰:“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不读其诗,何也?”公曰:“始见气韵清秀,谓必远器②。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幕官,遂尔轻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切记之,他日可验。”贾文元时为参政,与有章有旧,荐为馆职。有诏候到任一年召试③。

明年馆阁校勘。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④,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未几卒于京师。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复挟他术。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许可:赞许。②谓必远器:意思是,认为他一定是前途远大的人才。③召试:应召赴考。 ④寝夺:停止任命,免官。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扬州(_________)    ⑵文肃称其才雅(_________)
⑶盛公未尝过客 (__________)  ⑷明年馆阁校勘 (_________)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盛文肃尚书右丞  别日一诗谢之
B.文肃骤称才雅    始见气韵清秀
C.今不读其诗 荐为馆职
D.先使人持诗入    具言所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绎亦不谕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
【小题4】“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表现出盛文肃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小题5】盛文肃对夏有章先后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是什么?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小题1】从词的字数多少看,这首词属于词中的 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词的鉴赏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望江南》是这首词的词牌,标示着这首词的音乐特征,而“超然台作”是其题目,与词的内容相关。
B.开首两句写时间,点出了风细柳斜、春意盎然的景色,体现了“春未老”的特点。
C.下片首句“寒食后”又是写时间,与上片首句相呼应,在传统的扫墓之时,自己却流落他乡,无法祭扫亲人,自有一份借酒浇愁的无奈,也有一种及时行乐的超然。
D.全篇语言清新,似冲口而出,境界开阔,秉承了苏轼词一贯的豪放风格。
【小题3】联系词作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小题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旅匕箸者,即斩以。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会雨不。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纪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捍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C.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有折旅匕箸者  逆:背叛B.即斩以 徇:示众
C.会雨不攻 克:能够D.其将李文悦兵三千自归   以:率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高崇文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平定刘辟叛乱,刻功鹿头山。
B.高崇文治军有方,军纪严明。高崇文率军过兴元时,士兵中有人折断逆旅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片示众。
C.高崇文爱护百姓,秋毫无犯。高崇文韦率军进入成都时,为不惊扰百姓,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物秋毫无犯。
D.高崇文不通文字,恃功而侈,高崇文自恃有功,尽享蜀地国库且拥兵自重,因此害怕朝廷猜忌,不敢入朝觐见。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2)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小题5】结合文意,概括高崇文的形象特点。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子奢,苏州吴人,从乡人顾彪授《左氏春秋》,善文辞。隋大业中,为直秘书学士。天下乱,辞疾还乡里。后从杜伏威入朝,授国子助教。

太宗贞观初,高丽、百济同伐新罗,连年兵不解。新罗告急,帝假子奢员外散骑侍郎,持节谕旨,平三国之憾。子奢有仪观,夷人尊畏之。二国上书谢罪,赠遗甚厚。

始,武德时,太庙享止四室,高祖,将祔主于庙,帝诏有司详议。子奢建言:“汉丞相韦玄成奏立五庙,刘歆议当七,郑玄本玄成,王肃宗歆,于是历代庙议不能一。且天子七庙,诸侯五,降杀以两,礼之正也。臣请依古为七庙。”于是尚书共奏:“自《春秋》以来,言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诏可。然言七庙者,本之子奢。

帝尝诏:“起居纪录臧否,欲见之以知得失,若何?”子奢曰:“陛下所举无过事,虽见无嫌,然以此开后世史官之祸,可惧也。史官全身畏死,则悠悠千载,尚有闻乎?”

池阳令崔文康坐事,栎阳尉魏礼臣劾治,狱成,御史言其枉。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鞫报礼臣不实,诏如请。子奢曰:“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诏可。

子奢为人乐易,能剧谈,以经谊缘饰。每侍宴,帝令论难群臣,恩礼甚笃。卒于官。

(选自《新唐书·儒学·朱子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B.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C.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D.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业”是年号,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法之一,如贞观、庆历、康熙。
B.“崩”是对帝王之死的婉称,古代对帝王之外的人去世还有薨、卒、不禄等多种称法。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诗》《书》《礼》《易》《孟子》也都是儒家经典。
D.皇帝自称“朕”,皇帝发布的命令或文告称“诏”,“草诏”是皇帝写诏书向臣民表达其旨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朱子奢先在隋为官,唐时曾前往朝鲜半岛平息战乱。他在隋朝为官时,逢天下动乱,为官不稳定;他前往高丽、百济平息战乱时受到二国的厚待。
B.朱子奢通晓祭祀礼仪,发表意见有根有据。在唐高祖死后祭于先祖神庙一事上,朱子奢引经据典,建议依照古制设立七庙,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
C.朱子奢敢于拒绝皇帝看似合理的要求,并晓之以理。皇帝想看起居注,以便知道自己的得失;朱子奢认为这样做就会影响当朝史官,使记录失真。
D.朱子奢坚持依法办事,博学健谈。在如何处理魏礼臣一事上,他认为应按照法律来办;他健谈,好引经据典,有时在宴饮时皇上还让他与群臣辩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
(2)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对《雨霖铃》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A.词的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名了地点和节序。词人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此去经年”两句,实写别后相思的情状,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是徒增惆怅而己。
C.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感悟到“自古多情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可见钟情之切,离愁之深,用这句话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其以叹句作结,更留有无穷意味。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竹枝词二首①

黄庭坚

(一)

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

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②是皇州。

(二)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注:①绍圣元年十二月,黄庭坚以“毁谤先帝”、“修实录不实”的罪名“贬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今重庆彭州)安置。此二首诗即作于从三峡赴黔州途中。②唐制:三十里设一驿站。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撑崖拄谷蝮蛇愁”写用拐杖撑住登山下谷,连善于攀缘的蝮蛇都为之发愁。
B.“入箐攀天猿掉头”欲扬先抑,与李白《蜀道难》“猿揉欲度愁攀缘”有异曲同工之妙。
C.“浮云一百八盘萦”中“浮云”象征朝廷中的谗邪奸佞,暗示自己愁肠百结之因。
D.“落日四十八渡明”谓落日的余晖照耀着四十八湾渡口都很分明,以写水路蜿蜒之势。
E.这二首诗将由峡入黔的山川险阻形容得淋漓尽致,跌宕顿挫,深沉却不生硬。
【小题2】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后两句,分析所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满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注:①蘅皋:长满香草的水边高地。
【小题1】柳永词善用“点染”,“点”指点明情感内涵,“染”指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如本词中“________”,又如《雨霖铃》中“________”。
【小题2】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